农业智能化

搜索文档
从三张答卷看一座城市如何跃迁
人民日报· 2025-07-16 06:10
现代农业发展 - 富锦市水稻种植采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厘米级精准插秧 日作业量从30亩提升至45亩 [3] - 佳木斯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9% 6县市获评国家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3] - 桦南县紫苏产业园全产业链模式带动精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300% 2025年紫苏油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3][4] - 桦川县"星火大米"应用溯源技术 全链13个环节数据可追溯 [4] - 2024年佳木斯粮食产量达233.58亿斤 同比增长2.2% 实现"二十一连丰" [4] 工业转型升级 - 佳木斯电机股份高压数字化车间年节约成本超120万元 生产效率提升20% [5] - 公司自主研制氦气压缩机组实现核反应堆"不停堆在线换料" 1-5月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 [5] - 卫星产业吸引8家头部企业落地 总投资35.17亿元 13个项目含测控数传一体化系统等基础设施 [6] - 长征六号甲火箭涂装佳木斯标识 "佳木斯号"卫星组网 两届卫星大会促成19个项目合作 [6] - 2024年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较2018年翻倍至442户 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 [6] 城市民生建设 - 沿江公园改造成为城市"会客厅" 2025年推进"七聚七提"40件民生实事 [7] - 新建9处口袋公园 完成排水/供热/燃气管网改造及充电桩建设 [7] - "三江红色物业"整治45个无物业小区 新增6393个公共泊位 [8][9] - 乡村治理方面 桦南县实现"小事不出村" 同江市通过直播解决农业用工难题 [9]
踔厉奋发新征程丨高科技农机驰骋希望田野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30 07:27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6] - 全国农机保有量超2亿台(套) 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近5000万人 [6] - 国产农机产品涵盖32大类72小类4000多种 满足国内90%以上市场需求 [6][16] 无人农场技术应用 - 全国已有超1000个"无人农场"投入运营 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无人精准作业 [7][8] - 无人插秧机效率达6-7亩/小时 300亩稻田2台机器3天内可完成 较人工效率提升50倍 [7][9] - 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60-90亩/小时 为人工10倍 施肥打药成本降低40% [9] 智能化农机技术突破 - 北斗导航+传感器技术实现农机厘米级定位精度 秧苗间距控制误差小于2厘米 [10] - 智能收割机自动统计作业面积并生成路径 农户可通过APP实时监控作业轨迹 [11][12] - 多维传感器棚架实时采集10余项气象数据 支持手机APP远程控制环境参数 [12] 国产农机产业升级 - 浙江星莱和公司实现年产5万台插秧机+15万台发动机 日产能达100台高速插秧机 [13] - 丘陵山地拖拉机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率95% 转弯半径缩小30%适应复杂地形 [16] -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达2271家 头部企业进入全球第一方阵 [15] 农机出口市场拓展 - 2024年前2个月浙江省农机出口同比增长33.7% 75%生产企业涉及出口业务 [17] - 国产插秧机打破国外垄断 价格较进口机型下降40% 功能扩展至旋耕/撒肥等 [14] - 中国一拖自主研发丘陵山地拖拉机 整机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6]
新华社经济随笔:从开镰到“开机”,“黑科技”解锁夏收“密码”
新华社· 2025-06-19 20:16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 全国投入联合收割机80多万台 单机日均收获面积达80亩 效率比5年前提高30%以上 [2]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三大主粮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 国产农机产品类型达4000多种 [3] - 自主6行打包采棉机量产后国内市场占有率近70% 填补高端采棉机国产化空白 [3] 智能化技术应用 - 北斗辅助驾驶 作业质量监测 触控操作终端等设备实现无人作业和定制路线收割 [3] - 9至10公斤/秒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成为跨区作业主流机型 提升收麦速度和质量 [3] - 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农机产业链智能化转型 多地建设"无人农场" [4] 新能源与技术创新 - 新能源汽车技术向农机领域延伸 混合动力拖拉机受市场欢迎 [4] - 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带动种子 化肥 农药和农艺技术集成配套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4] - 一季度农业机械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7% 海外市场拓展加速 [4] 政策与产业规划 -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加快国产先进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5] -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将农机装备补短板列为阶段性目标 [5] - 政策推进机具装备优化升级 减少机收粮食损耗 [5] 未来发展方向 - 科技创新引领生产要素集聚 补短板强链条支撑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6] - 农机装备市场前景广阔 需持续研发攻关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 [4] - 传统农耕与农业新质生产力融合推动产业升级 [6]
提供技术人才支持,建设生产运营体系,中国与中亚农业合作收获共赢
环球时报· 2025-06-18 06:58
中哈农业技术合作 - 哈萨克斯坦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博士生库万德克致力于通过智能化设备提升果蔬种植水平 其研究方向与中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温室信息化改造技术高度契合 [2] - 中国设施农业规模和发展速度全球领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通过智能调控温光水气实现高产高效生产 相关技术引起哈方兴趣 [2] - 哈萨克斯坦政府推动农业智能化 水肥一体机等中国设备有望成为两国技术交流重点 [3] 中哈粮油加工与订单农业 - 西安爱菊集团在哈建成油脂厂、面粉车间等设施 项目被列入中哈产能与投资合作重点项目清单 创造当地就业并吸引人口迁移 [4] - 爱菊集团与当地签订150万亩订单农业协议 解决农户资金与销路问题 预付款模式助力春耕准备 [4] - 哈方生产的面粉、油料已进入中国市场 饲料和油粕产品供应中亚其他国家 [4] 中国与中亚棉花产业链合作 - 前5个月中国自中亚五国进口农产品43.6亿元 同比增长26.9% 棉花是代表性合作领域 [5] - 中乌合作设立棉花科技示范区与联合实验室 结合当地资源与中国技术优势 [6] - 中塔建成棉纺全产业链 覆盖种植至成衣生产 中企提供灌溉设施和农机设备支持 [6] 农业科技多领域合作 - 中国农科院与中亚国家合作扩展至水稻、兽医、果树等领域 科研合作日益活跃 [7] - 畜牧业合作聚焦跨境动物疾病防治 联合实验室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7] - 农业投资需长期布局 合资经营模式有助于融入当地并规避法律风险 [7]
看,夏收里的科技范儿(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8
农业科技应用 - 冬小麦收获期自南向北推进 气象卫星 传感设备和智慧农机显著提升夏收效率 [1] - 安徽建成65个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与85个自动土壤水分站形成"空天地"监测网络 [1] - 河南邓州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预警+大模型监测"提前预判天气变化 优化收割调度 [1] 智能农机发展 - 山东滕州应用"5G+无人驾驶"技术农机 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1] - 湖北荆门新型粮食烘干设备一周内完成350吨小麦烘干作业 解决农户晒粮难题 [1] - 各类先进农机为"三夏"生产提供智能 高效 精准的服务支持 [1] 数字化服务转型 - 农户通过手机可预约收割 烘干 仓储等全流程服务 实现种植科学化和田管智能化 [2] - 夏收模式从传统"抢收"转向"智收"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作业从容度 [2] - 科技应用助力粮食稳产增收 强化国家粮仓保障能力 [2]
全国夏粮小麦收获进度过七成
快讯· 2025-06-10 19:25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截至6月10日17时,全国已收获夏粮小麦2.6亿亩,收获进度达到74.72%。据 了解,江苏麦收正在扫尾,陕西过八成,山西过六成,山东近六成,河北过两成半。农业农村部有关负 责人表示,随着近年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加力推进,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优机优补""有进有出"和农机 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持续实施,我国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在用联合收割机迭代升级,性能持续提升。 在"三夏"麦收现场可以看到,更多装有北斗辅助驾驶、作业质量监测、触控操作终端等智能化设备的联 合收割机部署到生产一线,助力夏收高效推进。(新华社) ...
坚决打赢“三夏”攻坚战丨“五月人倍忙”新解
河南日报· 2025-06-10 07:36
农业现代化转型 - 郏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科技赋能,实现"三夏"生产全链条机械化、智能化作业 [2] - 建立农机大数据平台,整合卫星遥感、气象预报等多源信息,动态监测小麦成熟状态 [3] - 构建覆盖全县的"1小时农机响应圈",实现精准农机调配 [3] 生产效率提升 - 润田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测亩产1400多斤,超出预期 [2] - 现代化农业机械使三四百亩麦田一天内完成收割 [5] - 全县46.6万亩小麦已完成收割,转入夏播阶段 [6] 多元化农业发展 - 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发展红牛养殖、设施农业等多元化产业 [6] - 种植大户实现小麦亩产1100斤与洋葱亩产8吨的双丰收 [7] - 全县加紧播种玉米、红薯、花生等传统秋作物 [8] 科技应用成效 - 智慧农业系统为"三夏"生产节省大量时间 [6] - 农机大数据平台显著提升农业作业效率 [3][4] - 机械化作业使收割、脱粒、除杂等工序一体化完成 [2]
“AI助手”给小麦“全身体检”、农机新装备抢尽风头……多维度解锁“三夏”智变
央视网· 2025-05-30 11:28
智能化农业生产 - 中粮智能工厂采用四五十道工序将小麦加工成面粉,主要由各类机器人完成,大幅减少人工参与 [2] - 智能扦样机器人可在几十秒内完成货车小麦取样,提升入库效率 [2] - AI助手辅助完成小麦品质检测,日处理量达成千上万吨,实现精准高效的"全身体检" [4] - 制粉车间面积达50000平米,清洗、色选、加工环节全封闭自动化作业 [6] 农机装备升级 - 2025年跨区作业主流机型为高性能、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安徽亳州采用新型"纵轴流"收割机减少机收损失并提升效率 [8][9] - 全国投入8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其中20万台参与跨区作业,设立3400多个接待服务站和4800多个农机绿色通道 [11] - 山东东营推出"即过即发"农机驾驶证服务,半天内可完成从报名到领证流程,整合多项业务为"农机全周期一件事" [12] 农业技术创新 - 河南新型农机装备实现小麦收获提速,同时将秸秆转化为养殖饲料,每亩增收30元 [13][21] - 平顶山叶县采用搂草机等高效农机,机收率达99%,96万亩小麦基本完成收获 [15][21] - 2025年新款收割机割台宽度增加40公分,作业效率显著提升 [19] 政策与产业协同 - 多部门联动加强农机作业服务保障,简化跨区作业核验程序 [8][11] - 农民通过政策补贴购置新装备,如姜可可成为"农机团长",推动农机服务专业化 [17]
“钢铁农夫”上岗 生产效率猛涨
苏州日报· 2025-05-19 06:19
农业智能化转型 - 全市多条全自动智能育秧流水线投入使用 实现从供盘到码垛全程自动化操作 [1] - 智能化育秧中心每小时可产出秧盘2400盘 满足100亩农田种植需求 [1] - 全自动智能育秧流水线效率比传统模式提升5倍 用工量仅为过去五分之一 [1] 生产效率提升 - 常熟市虞美润合作社每日10小时工作量可完成1000亩农田种植需求 机器加班可达1500-2000亩 [1] - 昆山花桥育秧基地配备全自动及半自动2条生产线 生产效率达2000盘/小时 [2] - 昆山基地用工数从17人减少到4人 人工减少64% 劳动强度降低50% 运秧效率提升100% [2] 技术应用与质量优化 - 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秧苗壮苗齐苗 为后续管理打好基础 [1] - 智能化设备替代传统经验种植 秧苗质量更稳定 [1] - 播量精准度显著提升 农户省心省力 [1] 行业资源调配与规划 - 全市已调配育秧流水线716条 插秧机3710台 保障育秧和机插秧需求 [2] - 农机推广部门将聚焦机艺融合 智能化新装备示范推广 推动生产模式向智能化规模化精准化转型 [2]
“新农机+新品种”助力增产增收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丰”景可期
央视网· 2025-05-18 19:00
粮食生产关键时期 - "三夏"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 抓好"三夏"生产对完成全年粮食产量目标任务至关重要 [1] - 截至5月中旬 今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两成 主要江河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三成 [1] - 水利部科学调度水工程 各流域管理机构强化用水调配 全力保障粮食生产灌溉用水 目前全国春灌面积达3.6亿亩 [1] 黑龙江鸡西智能农机应用 - 黑龙江鸡西农田运用电动轨道运苗车 无人驾驶插秧机 辅助直行导航系统等先进农机装备 使插秧作业省时省力 [1] - 北大荒庆丰农场已在5万亩稻田推广电动轨道运苗系统 同时配套升级宽窄行插秧机 智能巡检无人机等设备600多台套 [5] - 插秧季结束后 电动轨道运苗车可继续作为肥料和农机具的田间运输工具 [3][5] 北大荒兴凯湖农场智能农机应用 - 北大荒兴凯湖农场广泛应用搭载卫星导航辅助系统的无人驾驶插秧机 只需设定参数即可自动精准作业 [7] - 农场部分地块去年秋天进行改造升级 把小格田合并为大格田 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为智能农机提供更大施展空间 [7] 南泥湾水稻种植智能化 - 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驾驶插秧机首次驶入南泥湾 标志着该地区迈入水稻种植智能化新时代 [8] - 无人设备实现"厘米级"株距控制 将原本需要4到5人配合完成的插秧工作减少到1人 [10] - 南泥湾今年水稻种植过程中实现无人机施肥等作业 全方位提升种植效率 [10] - 南泥湾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引进试验水稻品种 使盐碱地水稻产量从亩产700斤提升至1000斤左右 [12] - 南泥湾千亩水稻田成为当地旅游观光增收途径 累计接待游客达120万人次 [12] 四川遂宁小麦收割 - 四川省930多万亩冬小麦陆续成熟 各地抢抓农时开镰收割 [13] - 遂宁市射洪市涪西镇回龙村使用智能农机 可一次性完成小麦收割 灭茬 脱粒等工作 夏收效率提升40% [15] - 农户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与当地企业签订稳定收购协议 收割后小麦烘干后可第一时间完成销售 [15] - 遂宁市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 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 解决丘陵山区农机装备下地难题 [17] - 今年遂宁市小麦播栽面积超过87万亩 比去年增加2.4万亩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 [17] - 目前遂宁市小麦收获超七成 预计5月下旬完成全部小麦收割工作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