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智能化
搜索文档
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国务秘书答21:中国协助柬出口更多优质农产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9 19:19
大会概况 - 2025年国际农业服务贸易大会于10月28日在南沙举办,主题为“创新驱动数智赋能——共享全球农业服务贸易新机遇” [1] - 大会旨在搭建全球农业服务贸易的高端对话与合作平台,推动全球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1] - 参会嘉宾约200名,包括多国农业部长、驻华大使、国际组织代表、行业专家以及路易达孚、巴斯夫、大疆、北大荒等行业企业 [1] 行业趋势与合作 - 柬埔寨正推进农业技术发展,目标包括提升数字化水平以实现农产品价格透明化、来源可追溯和运输高效化 [1] - 行业致力于推进农业服务贸易的公平性和包容性,以及普及农业智能化,使农民能通过电子途径获取市场资讯 [1] - 东盟国家与中国在农业贸易方面进行多项合作,包括协调贸易标准互认、产品追溯检疫系统开发、运输冷链和市场准入标准,并取得不错成果 [2] - 柬埔寨处于农业生产重组发展的早期阶段,正与中国有关部门紧密合作,以确保更多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输入中国 [2]
稻谷黄、果飘香 广袤田野“智”绘秋日好“丰”光
央视网· 2025-10-28 12:28
全国秋粮收获与冬小麦播种进度 - 全国秋粮收获进度加快,东北、西南、西北主产区收获已过八成半,黄淮海主产区收获过八成,长江中下游主产区收获七成半 [1] - 全国冬小麦播种已全面展开,目前播种进度过一成,其中黄淮海主产区开始播种,西北麦区播种进度已过七成 [1] 山西芮城苹果产业发展 - 苹果栽植面积稳定在20.3万亩以上,年产量达32.1万吨,年产值达到15.1亿元 [2][7] - 通过引进新品种和矮化密植模式提升品质,实现错峰上市,第三年果树亩产可达3000多斤,地头预订价格超过3元/斤 [2][4] - 新建数控中心、冷库和智能分选车间实现自动化分级加工,目前日加工量约十万斤,较以往提高一倍 [6][7] 江西德安巨型稻试种成效 - 巨型稻迎来首个丰收季,其株高超过1.8米,单穗颗粒数在360至500颗之间,显著高于普通水稻的150至200颗 [8][10] - 亩产量达到1600至2000斤,高于普通水稻,同时因其秸秆高度超过两米,每亩可产秸秆约5吨,通过回收可带来额外收益,每吨约400元 [10][12][14]
全球农业机器人龙头极飞科技递表港交所,产品+技术+渠道重塑农业管理范式
格隆汇· 2025-10-16 08:59
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中国农业正面临"无人种地"的现实困境。 数据显示,我国乡村人口从2020年的5.1亿人降至2024年的4.6亿人,四年间流失近5000万;同期,乡村 人口老龄化率由17.7%升至18.7%。 类似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亦在上演。经合组织预计,2020—2030年间,其成员国农业从业人口将以年均 2.0%的速度持续萎缩,农村劳动力短缺使"机器替人"成为不可逆的时代趋势,也为农业科技企业带来新 的增长机遇。 从产业链结构看,农业机器人主要应用于"耕、种、管、收"四个环节。根据农业农村部与弗若斯特沙利 文数据,2024年度我国耕作、播种和收割环节的机械化率已分别达到87%、65%和70%。 然而,在最耗时耗力的植后管理环节,机械化程度仅为12%,成为制约农业效率提升的关键短板。全球 农业机器人龙头——极飞科技,正是率先攻克这一环节的代表企业。 作为国内唯一实现"灌溉、施肥、喷药、巡田"全流程智能化覆盖的农业机器人公司,极飞通过产品、技 术与渠道的协同创新,打通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的"最后一公里"。 据悉,极飞科技已于9月25日正式向港交所递表,拟登陆香港主板,独家保荐人为华泰国际。 ...
山地农业“飞”起来 !贵阳贵安依托低空经济赋能“三农”高质量发展
经济观察报· 2025-10-04 11:59
核心观点 - 低空经济特别是无人机技术正在深刻重构贵阳贵安的山地农业生产逻辑 成为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的关键力量 [1] 生产效率与成本效益 - 无人机作业使农业效率提升20% 用药量减少20% 实现节本增效 [1] - 无人机运输将农产品运输时间从"以天计"缩短至"以分钟计" 一个来回不足两分钟 [2] - 无人机点对点"空投"式运输使农户运输成本较过去下降60% 经济成本节省过半 [1][2] 农业管理与风险控制 - 通过"四情"监测系统与无人机"飞防+人工"结合 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 推动农业从"经验治理"向"数据决策"跨越 [1] - 无人机具备卓越应急能力 在紧急施药或疫苗运输等场景中可即时响应 为农业风险防控筑起"空中防线" [2] - 无人机平稳吊运使易损农产品损耗率成倍降低 例如西瓜裂果率从15%降至3% [2] 产业模式与服务拓展 - 出现"无人机+产业+服务"模式 提供植保托管 农资吊运等服务 构建区域协作网络 [3] - 合作社引入无人机后服务范围扩大 例如清镇市某合作社服务范围辐射至毕节 遵义等地 今年8月以来运输农产品超2000吨 [3] - 农村无人机应用场景广阔且业务需求旺盛 出现"飞手"供不应求现象 例如一合作社有7台无人机但仅4名"飞手" [3] 技术培训与人才发展 - 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筑农夜校"今年已开办7期无人机培训班 近800人参训 学员包括种植能手 合作社员 企业主等 [3] - 无人机培训的火爆反映出乡村对新技术的迫切需求 也折射出低空经济的广泛吸引力 [3]
极飞科技冲刺港交所:全球第二大农业无人飞机企业,2024年营收超10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9-25 22:04
公司概况 -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25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主板挂牌上市华泰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3] - 公司成立于2007年自创立伊始就将研发目标聚焦在农业生产的管理环节将新能源、智能化、机器人技术相融合开发全新的农业机器人产品[3] - 公司通过不到十年的发展时间自原始创新推出的电驱动多旋翼农业无人飞机产品便比肩拖拉机、收割机成为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刚需工具之一[3] - 公司进一步推出了包括农业无人车、农机自驾仪、智能农场物联网产品等一系列具有高精度作业能力、效率效益远高于人力劳动和传统农业机械的新一代智能农业机器人产品全面覆盖管理环节水、肥、药、巡四个工序以及水田旱田大棚果园等全部田地形态[3] 市场地位 - 中国并不是最先把飞机或者无人机应用在农业领域的国家但中国是首个将无人机大规模应用在农业生产的国家[4] - 在包括极飞科技在内的龙头公司的引领下中国农业无人飞机产业在过去10年间突飞猛进产品功能与性能日新月异用户使用成本大幅下降农业无人飞机已成为了一款可以使用户获得实实在在经济效益的机器人产品[5]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4年极飞科技以10.7%和17.1%的市占率在世界农业机器人和农业无人飞机行业分别排名第二[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的经销商网络在国内已经覆盖全国超900个县基本实现对中国主要农业生产区域的全面覆盖[5] - 公司通过分布在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销商对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进行覆盖[5] - 中国农业无人飞机龙头现已在海外市场建立了绝对的领先优势[5] - 考虑到世界耕地面积是中国耕地面积的10倍以上公司持续创新的农业机器人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极飞科技的营收分别为6.05亿元、6.14亿元和10.66亿元[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营收从2024年同期的7.30亿元增至7.45亿元[6] - 2022年至2024年以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17.9%、18.9%、31.9%以及34.3%[6] - 公司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当年的经调整净利润为0.72亿元[6]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从2024年同期的0.89亿元增加50.56%至1.34亿元[6] 境外业务 - 2022年至2024年极飞科技境外业务收入从1.46亿元以59.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3.71亿元[5] - 2024年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8%[5] 融资与资金用途 - 成立至今公司已获得成为资本、软银愿景基金、百度、创新工场、穗开投资、高瓴、越秀产业基金等知名机构的投资[6] - 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研发农业机器人产品以涵盖农作物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而提升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并使其保持在农业机器人行业的领先地位[6] - 资金将进一步扩展全球销售与服务网络从而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市场渗透率和服务效率[6] - 资金将用于建立新总部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6]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
经济观察报· 2025-09-24 23:11
丰收节平台意义 - 丰收节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促进产销对接、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契机 [2] - 活动吸引新农人、农业合作社、相关企业及电商平台参与,旨在推广新品种、拓宽渠道、展示智慧农业技术 [2] - “丰收”概念超越产量,涵盖种子根基、深加工附加值、品牌溢价和渠道赋能,核心是农业向“价值型”发展转型 [3] 种业新根基 - 中国梨育种技术升级,通过传统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早熟、优质、抗逆新品种不断涌现,但主栽品种结构单一,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占比低 [6] - “广明2号”白羽肉鸡实现中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从0到1突破,商品肉鸡42天体重达3公斤,父母代产蛋性能优于进口品种,胸肉木质化程度低约42% [7] - 高青黑牛填补国内高端肉牛市场空白,一头黑牛分割近50部位,等级A1-A5,整牛售价达10多万元,最高20万元 [8]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自主培育白羽肉鸡、华西牛等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 [8] 产业链新价值 - 博士达集团通过苹果深加工(脆片、醋、面膜)消化30%加工果,减轻果农“卖果难”,并融合电商、文旅、文创以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10] - 玉环文旦鲜果加工成果汁、果酒,果皮提炼精油、制成皮糖,综合利用率从60%跃升至95%以上,2024年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6亿元,核心产区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高出省均3万元 [11] - 花田玑密品牌深度合作平阴县农户,实现6万多亩玫瑰“应收尽收”,深加工后玫瑰收购价从2.5-5.5元/斤提升至5-8.5元/斤,带动农户每亩地增收15%-20% [12] - 全国农产品深加工进入“集群发展”阶段,山东、河南、四川等形成超千亿级加工集群,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同比增长15.8% [12] 智农新赛道 - 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在北方平原日喷洒作业面积达6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40倍以上,在南方丘陵具备85公斤吊运能力,在西部果园每亩节约农药500-700克 [14] - 大疆T100配套D14000IE充电站采用电喷技术省油15%,每天省15%油钱 [15] - 苹果采摘机器人通过“双眼”识别成熟度并精准定位,四指欠驱动机械手实现无损采摘,具备动态路径调整能力 [16] - 智能蜂箱使2名蜂农管理蜂群从100群提升至300-500群,劳动力效率提升3-5倍,实现远程管理、精准预警 [17] - 农业智能装备普及推动行业从“靠经验、拼人力”向“靠数据、靠智能”转型,提升生产效率、资源利用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17]
从丰收节看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丰收新图景
经济观察网· 2025-09-24 20:12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农业在“十四五”收官之年实现丰收,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比2020年增产740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2] - 丰收节不仅是庆祝平台,更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促进产销对接、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契机,标志着农业从“规模型”增长向“价值型”发展的转型升级[2][3] -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体现在种业振兴、产业链价值提升和智能装备应用三大领域,共同助力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4][7][10] 种业振兴成果 - 中国梨育种技术升级,通过传统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结合,培育出如华蜜梨等早熟、优质、抗逆新品种,但主栽品种结构仍较单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占比较低[4] - “广明2号”白羽肉鸡实现中国白羽肉鸡自主育种从0到1的突破,打破长达40年的种源完全依赖进口局面,商品肉鸡42天体重达3公斤,父母代产蛋性能优于进口品种,胸肉木质化程度低约42%,并于2025年实现中国祖代种鸡首次出口[5] - 高青黑牛填补国内高端肉牛市场空白,一头黑牛分割后最高卖价达20万元,中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95%,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华西牛等品种打破国外垄断,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6] 产业链价值提升 - 博士达集团通过苹果深加工(如苹果脆片、苹果醋、苹果面膜)消化30%的加工果,减轻果农“卖果难”问题,并通过农业与电商、文旅、文创融合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解决农村老龄化[7] - 玉环市文旦综合利用率从60%跃升至95%以上,2024年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6亿元,核心产区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2万元,高出省均3万元[8] - 花田玑密品牌将平阴玫瑰加工成玫瑰花苞液、精华油等产品,玫瑰收购价从传统2.5元/斤—5.5元/斤提升至5元/斤—8.5元/斤,带动农户每亩地增收15%—20%[8] - 全国农产品深加工进入“集群发展”阶段,山东、河南、四川等省形成超千亿级农产品加工集群,2024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6300亿元,同比增长15.8%[9] 智能农业装备应用 - 大疆T100农业无人机在北方平原日喷洒作业面积达600亩,效率是传统人工40倍以上,在南方丘陵具备85公斤吊运载重,在西部山区果园每亩节约农药500克—700克,其智能充电站省油15%[10] - 苹果采摘机器人通过视觉识别成熟度并精准定位,采用四指欠驱动机械结构实现无损采摘,具备动态路径调整能力应对果园遮挡物[11] - 智能蜂箱使蜂农管理蜂群数量从传统100群提升至300—500群,劳动力效率提升3—5倍,通过手机远程管理降低成本和蜂群干扰[12] - 智能装备普及推动农业从“靠经验、拼人力”向“靠数据、靠智能”转型,提升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为规模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12]
科技赋能·川蜀丰歌|稻田里来了“熊猫机器人”
新华社· 2025-09-23 15:09
农业智能化技术应用 - 成都市新都区稻菜现代农业园区使用熊猫造型农业巡检机器人进行田间智能巡检 [2] - 农业巡检机器人由本土企业自主研发 具备AI驱动的精准巡检能力 [4] - 技术应用使农业管理更加智能化 [4] 数字农业平台建设 - 新都区天府糧金精品区部署5G数字云平台 [6]
无人农机普及重塑农民价值
经济日报· 2025-09-11 06:12
无人农机行业发展趋势 - 无人农机装备快速应用于农业 包括无人驾驶拖拉机 无人插秧机 无人驾驶收割机 植保无人机和农业无人车等[1] - 农村劳动力面临结构性短缺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 青年劳动力流失问题严峻[2] - 无人农机具备连续作业能力 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与作业质量 在抢抓农时 应对极端天气等方面表现卓越 有效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2] - 无人农机作业高度自动化智能化 实现精准播种 变量施肥和按需施药 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源污染 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2]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 只需一位农民利用无人农机作业就可以轻松管理几百亩至几千亩农场 极大降低对人工依赖[2] - 无人农机作为移动农业数据采集器 持续采集作物长势 土壤墒情 病虫害情况等田间数据 为农场管理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2] - 农民通过海量数据分析确定哪块地需要浇水 哪块田需要施肥 哪块地出现病虫害 实现最大化利用资源 提高粮食产量[3] - 农民能利用大数据和AI模型提前预测产量 分析市场行情 评估气候风险[3] 农业从业人员转型 - 农民转型成为技术员 农田数据分析师 现代农业管理者乃至整个农业价值链提升者[1] - 未来农民是融合多种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 懂得使用软件为无人农机设定作业路径 施肥量 播种密度等参数[3] - 农民会操作智能设备实时查看作业进度 设备状态 油耗电量等信息 及时处理系统报警或异常情况[3] - 农民具备智能农机基本故障诊断能力 进行简单现场维修或更换零件以减少停机时间[3] 农业产业链变革 - 无人农机应用催生农业产业链新分工与新岗位 创造新型就业形态[4] - 农村地区涌现无人农机技术员 精准灌溉专家 农田数据分析师 智能设备维护技师等全新职业[4] - 新岗位吸纳从传统耕作中释放的劳动力 吸引大量受过高等教育年轻人返乡创业[4] - 农村出现专门为周边农场提供智能农机服务的创业团队 成员多是大学毕业年轻人[4] 行业技术升级影响 - 无人农机代替人力作业将农民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1] - 技术回流现象正在改变农村人口结构和创新生态 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4] - 农业正在升级 人的角色也在升华 农民角色不是被替代而是被升华[4] - 没有消除农民存在价值而是重塑这种价值 没有削减农业工作总量而是重塑工作形态与内涵[1][4]
让传统农业展现智慧新图景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09
农业智能化发展 - 广东农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 实现"不靠天吃饭"模式 [1] - 智能灌溉系统较传统人工灌溉效率提升超5倍 大幅提升作物成活率 [1] - LED夜间补光技术使火龙果每年多结4批果 亩产增加4000斤 [1] 电力赋能农业案例 - 汕尾海丰县500亩咖啡种植采用智能灌溉系统 精准控制水肥应对气候敏感性 [1] - 湛江遂溪县4000亩火龙果基地使用59万盏LED补光灯 年产果9万吨 年产值超4.8亿元 [1] - 清远阳山县构建清远鸡全产业链 孵化机恒温控制 冷链车间24小时恒温系统 [2] 电力基础设施投入 - 湛江遂溪供电局计划投入专项资金5684万元 实施44个大修项目 [2] - 通过后台大数据监测用电负荷 组建农业客户用电服务群提供"线上+线下"服务 [2] - 广东畜牧业6月用电量同比增长17.33% 电力支撑饲料加工 冷链物流等环节 [2] 经济效益与就业带动 - 杨柑镇火龙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 带动近5000人就业创业 [1] - 清远鸡产业链涵盖种禽繁育 生态养殖 屠宰加工 冷链物流等多环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