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撕拉片相纸
icon
搜索文档
“纸片茅台”,一张400元,涨幅超黄金
投中网· 2025-05-28 14:35
撕拉片市场现状 - 撕拉片相纸价格暴涨至2800-3300元/盒(10张装),较停产前涨幅超10倍,单张拍摄价格达400-800元[5] - 闲鱼平台数据显示5月撕拉片相纸搜索量日环比增长30倍,日均交易量环比增长540%,单张交易价普遍200-300元[5] - 产业链衍生出相机租赁、代修图等新服务,代修图服务仅需几十元即可获得撕拉片效果[5] 行业发展历程 - 2011年撕拉片相纸仅65-70元/盒(10张),2016年富士停产后价格开始上涨至200元/盒[6][7] - 2024年底美国最后库存相纸以1500元/盒被扫货,转手价达3000元/盒[10] - 专用相机Big Shot单次闪光损耗成本达25元,显影失败率约30%[10][11] 消费者行为分析 - 00后消费者愿意为明星同款支付400元/张的高价,拍摄后立即社交分享[6] - 照相馆单日最高拍摄量达6张,个人摄影师客单价从400元提升至1500元(四宫格)[10][11] - 打卡型消费者占比提升,但复购率低,首批体验者很少拍摄第二次[14] 产业链盈利模式 - 早期囤货玩家利润率最高,单盒相纸可获利2000元[11] - 个人摄影师单日流水峰值超1万元,但未囤货者利润空间有限[11] - 线下照相馆通过明星同款白色背景等差异化服务获取溢价[10] 行业发展趋势 - 市场普遍认为热度将随库存消耗而消退,目前流通相纸已过期3-8年[13] - 出现数码修图(几十元)、AI生成等平价替代方案[14] - 类似CCD相机(涨幅显著)、复古大头贴等怀旧摄影形式持续轮动[14] 社交平台助推效应 - 明星撕拉片生图登上微博热搜,小红书相关话题阅读量激增[4] - "人生撕拉片"等UGC内容形成社交裂变,带动线下照相馆客流[6][10] - 平台内容强化了撕拉片作为"社交货币"的属性[5]
明星带火的撕拉片宣传“拍一张少一张”,平替仅10元?
北京商报· 2025-05-20 13:21
明星效应带动撕拉片热潮 - 多位明星如鞠婧祎、范丞丞、刘诗诗在社交平台发布撕拉片内容,推动其成为"社交新宠"和"纸片茅台"[1][13] - 顾客大量要求拍摄明星同款撕拉片,导致照相馆白天拍摄量上涨近一倍[13] - 撕拉片因独特的操作过程和手动显影特性,被摄影爱好者认为具有仪式感和"开盲盒"式惊喜体验[12] 撕拉片市场价格分析 - 撕拉片拍摄价格显著高于普通写真,例如某照相馆bigshot闪光撕拉片价格达560元,四宫格500元,而普通拍立得仅35元[4] - 撕拉片相纸价格差异大:黑白相纸23-45元/张,彩色相纸160-330元/张,2019年最后一批相纸售价高达450元/张[7] - 相机和压片机设备成本达数万元[9] - 仿制撕拉拍立得成本最低不到十元/张[18] 撕拉片市场供应现状 - 当前市面所有撕拉片相纸均为过期产品,主要来源于囤货和二手平台[7][12] - 商家普遍宣传"拍一张少一张"概念,因相纸已停产[12] - 过期相纸质量不稳定,商家通常仅对全黑或全白成像问题提供重拍服务[22] 产品特性与用户体验 - 撕拉片存在多种使用问题:难撕开、留痕、药水干涸、漏液、发红、不显像等[22] - 商家会提前告知效果差异和可能缺陷,包括漏光、缺角、变色等均属正常现象[22] - 照相馆会提供专业技巧以提升成片效果[22]
撕拉片相纸被炒至上千元?过期相纸凭什么卖这么贵?
36氪· 2025-05-14 12:00
撕拉片相纸市场现象 - 撕拉片相纸近期在摄影圈快速走红,单张拍摄价格高达300元以上,部分明星同款价格从338元涨至410元/张 [3] - 五一假期期间,部分摄影机构每日拍摄量达十余张,部分消费者单人拍摄数张 [4] - 二手平台显示2014年产富士FP-100c撕拉片相纸(10张/盒)售价达400-2000元,较停产前70元/盒涨幅超20倍 [4] 产品特性与停产背景 - 撕拉片采用1947年发明的即时显影技术,需手动剥离相纸显影,因光学与化学工艺限制呈现独特柔化画质 [6] - 主要生产商宝丽来和富士分别于2008年、2016年停产,导致市面流通产品多为过期存货 [4] - 成像特点包括柔和色彩过渡、自然肤色还原及轻微模糊质感,被称作"人像神器" [6] 消费驱动因素 - 明星同款效应显著,鞠婧祎、刘诗诗等使用引发模仿消费 [3] - 撕拉显影过程具有仪式感,与数码摄影即时性形成差异化体验 [8] - 复古成像风格满足年轻人对个性表达需求,成像效果自带怀旧滤镜无需后期 [6][8] 市场稀缺性逻辑 - 停产赋予产品"绝版限量"属性,商家通过"拍一张少一张"宣传强化稀缺性 [9] - 社交媒体推动其成为社交货币,独特成像风格易引发话题传播 [9] - 每张照片具有唯一性,兼具收藏价值与身份象征意义 [9] 产品技术本质 - 属于过期技术产品,成像质量不稳定可能导致过曝、褪色或显影失败 [11] - 当前高价依赖市场炒作与情感消费,存在热度消退后贬值风险 [11]
已经停产的撕拉片相纸,被年轻人捧成“纸中茅台”
36氪· 2025-05-13 17:56
撕拉片市场现状 - 撕拉片价格飙升至300多元/张,被商家炒作成"氛围感神器"[1] - 话题"撕拉片凭什么卖300多一张"登上微博热搜第一,阅读量达4839.5万[2] - 二手平台富士FP-100c彩色撕拉片(10张装)售价最高2000元,较停产前70元/盒涨幅超2757%[6] 产品特性与供应链 - 撕拉片为上世纪40年代技术,需手动操作且具有强颗粒度、过曝等复古成像特点[3] - 主要生产商宝丽来和富士分别于2008年、2016年停产,市面流通产品均为过期库存[4] - 彩色胶片保质期2-3年,黑白胶片3-5年,当前供给完全依赖二手渠道[4] 消费驱动因素 - 鞠婧祎、黄子韬等明星发布撕拉片美照引发粉丝效仿,带动社交平台讨论度[3] - 消费者认为其"强曝光"效果能呈现肤白清透的美感,具有独特纪念价值[3] - 成都摄影机构"娜扎同款"撕拉片定价338元/张,并计划涨价至410元/张[6] 市场心理与趋势 - "拍一张少一张"的稀缺性被商家炒作,形成"纸中茅台"效应[4] - 心理咨询师指出稀缺效应激发年轻人占有欲,愿为独特体验支付溢价[10] - 成像失败率高等技术缺陷被部分消费者视为"情绪消费"的组成部分[7]
从70元卖到3000元,撕拉片为何火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5-11 21:13
撕拉片市场现状 - 撕拉片即一次成像胶片,采用特殊化学涂层和成像技术,拍摄后需手动拉出胶片等待显影[4] - 富士FP-100C彩色撕拉片相纸在二手平台价格达1400-3300元/盒(10张),是停产前70元/盒的20倍[2][6] - 照相馆拍摄单张撕拉片价格区间为230-560元,部分店铺提供妆造和相框附加服务[9][11] 供需关系与价格驱动因素 - 主要生产商宝丽来和富士已全面停产撕拉片产品,宝丽来2008年停产最后一种胶片,富士2016年停产FP-100C系列[5] - 相纸价格与过期时间直接相关:2014年过期1400元/盒,2019年过期达3300元/盒[6] - 专业相机价格显著上涨:BigShot相机从1000-1600元涨至4000元,600SE专业机型从1100元涨至2000-3500元[16] 消费群体与市场特征 - 核心消费群体为20-40岁女性,包括学生和追星群体寻求"明星同款"[11][12] - 照相馆采用预约制服务,需凑够10人才购买一盒相纸进行拍摄[9] - 社交媒体推动形成复古潮流现象,明星效应加速市场热度[7][12] 产品技术特性 - 专业机型如柯尼卡、富士、格拉菲相机成像锐度和颜色优于普通拍立得[5] - 宝丽来Bigshot相机拍摄4次需消耗一个已停产的闪光灯泡,单次拍摄增加25元成本[11] - 专业相机镜头可改装拍摄其他底片,具有保值特性[17] 运营风险与挑战 - 相纸保质期仅两年,过期产品存在较高废片率,部分店铺废片率达较高水平[14][15] - 成像效果不可后期处理,顾客满意度存在不确定性[11] - 相纸保存条件影响出片质量,部分因相机故障导致废片[15]
“纸片茅台”价格暴涨10倍 停产的撕拉片是怎么火起来的?
经济观察报· 2025-05-09 19:13
撕拉片相纸价格暴涨 - 即时成像相纸价格从三四年前的每张近三十元涨至去年的近百元 近期暴涨至两三百元一张 [1] - 一盒10张装的相纸市场价已高达2000元 被消费者称为"纸片茅台" [1][2] - 撕拉片相纸价格从去年1200元/盒(10张)暴涨至近2000元/盒 [7] 撕拉片技术背景与市场现状 - 撕拉片是一种即时成像摄影方式 拍摄后相纸可直接拉出 几分钟完成显影成像 [2] - 撕拉片在数码相机冲击下被淘汰 宝丽来和富士曾推出相关产品 但已停止生产和销售 [2] - 市面上流通的撕拉片相机和相纸均为二手存货 无法保证100%成像成功率 [3][7] 撕拉片重新走红的原因 - 明星艺人在社交媒体分享撕拉片引发关注和热议 [2] - 相比高清摄像头 低像素设备因模糊面部瑕疵、制造朦胧氛围感而意外翻红 [3] - 摄影圈掀起追逐老古董风潮 包括撕拉片、拍立得、CCD相机、胶卷相机等 [3] 新型照相馆的兴起 - 市场上涌现出许多主打拍立得、CCD摄影的小型照相馆 不提供专业妆造和影棚服务 [4][8] - 客群主要为追求旅行纪念的游客和拍摄生日照、闺蜜照或情侣照的年轻群体 [8] - 五一假期期间 部分店铺单日拍摄量达到两三百张 [8] 撕拉片业务的挑战 - 撕拉片相纸价格过高 单张成本高达300元 照相馆暂停该项服务 [7] - 多数顾客更倾向15—20元/张的拍立得服务 高价撕拉片顾客占比很低 [8] - 店铺推出"数码仿撕拉片"平替方案 市场反响不错 [8] 行业竞争态势 - 新型照相馆复制不难 关键考验视频内容制作、线上运营能力和独特构图审美 [8] - 约80%—90%的顾客来自线上平台转化 客群以大学生为主 [8] - 行业已呈现非常激烈的竞争态势 部分门店投资额在10万元左右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