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智能助理

搜索文档
聚焦人工智能应用,蚂蚁集团将“这些”落户成都
搜狐财经· 2025-07-24 18:02
蚂蚁集团战略合作布局 - 成都市政府与蚂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人工智能场景应用 金融科技创新及跨境支付便利化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蚂蚁集团将在成都设立人工智能企业服务总部和西部研发中心 项目落地成都高新区 [1] - 上海市与蚂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蚂蚁集团将加大前沿技术领域投入 参与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构建和区块链产业创新平台建设 [2] - 广州市与蚂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蚂蚁集团将在穗设立华南数字运营中心 聚焦数字金融 跨境支付 科技创新等领域 [4] - 厦门市与蚂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蚂蚁旗下万里汇将服务厦门跨境贸易中小企业 双方将围绕数据要素深化创新合作 探索人工智能垂类应用 [4] - 浙江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 蚂蚁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将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合作 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地实施 [5] 蚂蚁集团技术战略方向 - 蚂蚁集团未来十年将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 聚焦人工智能和数据要素技术 自研的百灵大模型2023年已通过备案 重点布局生活管家 金融管家和AI就业三个应用场景 [4] - 蚂蚁集团技术布局重点包括探索下一代隐私计算技术 全栈布局的数据要素技术涵盖分布式数据库 区块链 隐私计算和绿色计算 [5] - 蚂蚁集团发布全球招募顶尖AI人才专项计划 面向全球一流高校招募精英人工智能研究人员 [5] 蚂蚁集团股权结构调整 - 2023年初蚂蚁集团主要股东上层结构调整后 各主要股东彼此独立行使表决权且无一致行动关系 马云表决权由53 46%降到6 2% 不再是蚂蚁集团实控人 [1] 行业竞争格局 - AI赛道已涌现宇树科技等多家新崛起的知名独角兽 蚂蚁集团在规模 财力 人才 研发等方面具有优势 [5]
AI不会替代人,但人正成为智能体的助理
36氪· 2025-06-03 20:14
行业趋势 - 2025年被视为大模型智能体元年和生成式AI变现元年,标志着从基础模型开发转向实际创收应用[1] - Gartner预测到2028年20%人类可读数字界面交互由AI智能体完成,15%日常业务决策可自主执行,三分之一企业级软件将集成智能体[1] - 智能体热度超越大模型本身,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加速[1] 技术定义与演进 - 大模型智能体定义为基于AI的自动化软件,利用大模型在数字/物理世界感知、决策、行动[2] - 智能体与传统聊天机器人本质区别在于从"信息辅助"跃迁至"目标执行",例如完成点咖啡全流程而非仅提供店铺信息[2] - 1960年出现首个智能体,当前爆发因大模型使其更聪明[2] 应用案例 - 比亚迪智能助手可基于用户预算、家庭人数等个性化需求推荐车型,改变传统官网/4S店看车模式[3] - 销售发展代表智能体(AISDR)可24小时工作,覆盖数千客户(人类BD极限50个),年费约4万元人民币,效率显著提升[8] 挑战与瓶颈 - 多智能体系统错误累积导致精度乘数级下降(三个80%精度智能体叠加后仅50%)[5] - 当前产品处于早期阶段,准确性不足阻碍进入核心生产环节[5] - 高精度智能体开发涉及复杂机制(思维链提示、程序限制等),推高技术门槛和成本[9] - 算力需求高企源于大模型API调用、多智能体协作等资源消耗[9] 发展路径 - 行业将涌现垂直领域"隐形冠军"而非通用型智能体公司,例如专攻保险定制化保单的特定智能体[7] - "人在回环"模式兴起,人类辅助智能体决策以确保精度,金融领域已开始实践[7] - 智能体公司需采用"零号客户"策略,内部验证效果以说服谨慎客户[10] 成本效益 - 当前智能体成本仍高,需证明显著优于人力投资回报才能存活[10] - 部分场景已显现性价比优势,如AISDR成本远低于高阶人类BD[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