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跨境服务
搜索文档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中国新闻网· 2025-09-07 09:48
北京“两区”建设总体成果 - 北京“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已高标准推进五年,在制度创新、开放平台扩容提质、服务优化和泽企惠商方面持续落地见效 [1] - “两区”建设在吸引外资与服务企业出海方面能力同步提升,展现出强劲的开放活力 [1] 法治环境建设 - 北京市政府于今年8月8日批复同意建设北京国际法商融合示范区,该线下区域涵盖北京商务中心区7.04平方公里 [2] - 区域内聚集了全市超过30%的法律服务类机构,并落地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北京)实体平台,吸引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北京代表处落地 [2] - 区域内与多家法院、检察院合作,建立了北京市首批涉外金融巡回审判机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法治保障 [2] - 该示范区旨在加快集聚全球高端要素,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国内外经营主体提供高质量、全链条、国际化的法商服务 [2] 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 - 2024年,北京推出了首批数据跨境负面清单相关政策文件,并同步设立北京数据跨境服务中心 [2] - 北京CBD服务站推出“线上+线下”双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数据出境、合规要求等咨询 [3] - 自2024年运营至今,该服务站已累计服务、指导医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汽车、银行、再保险等行业的50多家企业 [3] - 未来服务站计划举办更多涉及数据安全、合规、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专场宣讲,以提升企业数据出境合规能力 [3] 医疗卫生领域创新 - 2023年11月,北京市建设全国首个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探索进口未在国内注册上市罕见病的临床应用模式 [4] - 从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北京市儿童医院申请临时进口儿童罕见病药品伏索利肽共四次,数量总计4460支,全部获批,审批时间均控制在40个自然日内 [4] - 天竺综合保税区通过试点已构建起“保税备货”的功能优势,为罕见病药品的进口、储存和配送提供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4] - 北京先行区模式为境外企业展示了从诊疗到用药的全流程便利性,使更多罕见病患者被发现、确诊并接受治疗 [5] - 该模式让境外企业认识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为全球创新药品进入中国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将加速全球创新药品进入中国市场的进程 [5]
珠海数据条例9月起施行,明确算力布局、数据跨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18:25
立法核心与意义 - 《珠海经济特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条例》共六章四十三条,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法治保障 [1] - 该条例是珠海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关键一步 [1] - 条例通过公共数据管理、数据资产化、跨境合作等方面的先行先试,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 数据基础设施与投入机制 - 条例明确将数据基础设施纳入财政重点投入范围,并通过财政、企业、社会多元投入机制完善创新投融资体制 [2] - 珠海将着力建设跨境服务型算力集聚区,探索“本地+远程”结合的供给模式,构建智能高效绿色算力体系 [6] - 推进骨干网络提速扩容,部署5G专网和全光网,打造低时延高带宽广覆盖的数据流通通道 [6] 数据资源管理与供给 - 建立统一的公共数据管理体系,细化数源单位职责,落实数据管理主体责任,推动普查、目录、分级分类和登记制度落地 [2] - 推动非公共数据纳入普查覆盖和采购登记范围,促进更多数据与公共数据融合使用 [2] - 后续将修订《珠海市公共数据资源管理办法》等文件,规范公共数据全流程管理,提高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4] 数据流通利用与资产化 - 推动公共数据实行“先登记、后授权”整体授权运营,鼓励多方共同打造数据应用场景和创新实验室 [2] - 提出推进数据资产入表和价值评估,探索数据跨境安全高效流动新路径,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数字贸易国际枢纽港 [2] - 珠海将推进数据资产化工作,制定标准化指引,引导企业开展数据资产入表,建立价值评估体系和质量管理机制 [7] 数据安全与跨境合作 - 推动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和隐私计算平台建设,破解数据共享与安全保护矛盾,做到“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 [6] - 积极探索跨境数据流动规则,加强与横琴、澳门的交流,完善“中心+平台+站点”多层次服务网络,降低企业合规成本 [7] - 加快建设跨境数据安全管理示范基地,推动数据加工贸易、国际数据中心等新业态发展,助力湾区数字经济互联互通 [7] 后续实施与产业发展 - 条例生命力在于执行,将出台多部配套规范,加快形成数据全链条管理政策体系 [1] -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开放包容、安全有序”原则,重点推进数据资源高效汇聚、有序流通和深度应用 [7] - 强化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供给,发挥政府投资、国有资本和社会基金联动作用,引导更多资源投向数据产业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