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透明车门技术

搜索文档
跨国企业与本土供应商:中国方案,全球战场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03 18:56
2025上海车展行业趋势 - 车展规模: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参展,汽车科技与供应链展区超过10万平方米[3] - 双重转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高压快充、固态电池等技术加速突破;智能驾驶从L2级辅助逐级演进[3] - 三大核心趋势:技术创新转向软硬件深度融合,供应链体系向网状协作生态重构,后市场服务向数据驱动的主动服务范式升级[3] - 技术突破:线控系统、域控制器、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实现突破,高压平台与超快充技术推动电动化发展[3] - 本土化战略:"在中国、为全球"成为高频词汇,跨国企业与本土供应商共同选择本土化以应对市场竞争[3] 企业动态与战略 禾赛科技 - 激光雷达成本大幅下降:单颗激光雷达从20万元下降到200美元,8年时间成本降低99.5%[6] - 机器人马拉松评价:认为首次比赛存在不公平因素,预测明年效果会更好[6][8] - 硬件与软件关系:强调硬件成熟是软件开发的基础,特斯拉的成功证明了硬件平台的重要性[8] 采埃孚 - 中国战略:在中国建设50多家工厂和5家研发中心,过去五年投资近35亿欧元[12] - 本地化成果:实现全球先进技术的本地化研发和量产,并将中国创新技术带到全球市场[12] - 新订单趋势:乘用车领域中国客户新订单比例逐年上升,商用车和工业技术领域大部分新订单来自本土客户[12] Aumovio(原大陆集团) - 拆分背景:从集团公司到专注于特定市场的专业公司是行业趋势[14] - 决策效率:化整为零后业务更聚焦,汇报层级更少,决策链条更短[16] - 行业路径转变:从硬件出发转向从IT和软件入手,再建立整车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16] 佛瑞亚集团 - 中国战略:加强本土研发,构建桥梁作用助力中国主机厂海外发展[18] - 创新重点:快速创新超越竞争对手,推动本土化创新[18] - 差异化竞争:提供和竞争对手不一样的产品或业务模式[18] 德赛西威 - 发展战略:发布"一套架构+三大业务+三个承诺"的1-3年基本解[22] - 技术路线:保持量产一代、预研一代、储备一代的节奏[22] - AI影响:AI变量将加速汽车智能化普及进程[22] 安波福 - 本土化战略:以中国技术、人才、速度、成本和供应链构建中国方案[24] - 市场表现:2024年中国最畅销20款车型中12款搭载安波福产品[26] - 营收来源:中国自主品牌成为占据压倒优势的营收来源[26] 麦格纳 - 中国市场特点:相较于欧美市场展现出更强的现代科技感知力和创新实践效率[27] - 双轨战略:构建"在中国为中国,在全球为全球"的战略[27] - 本土化创新:上海组建300余人ADAS专项研发团队,全国配置近3000名跨领域技术人才[29] 舍弗勒 - 合并后定位:完成对纬湃科技合并,打造领先的专注驱动技术的科技公司[31] - 中国市场表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引领全球电气化转型[33] - 中国布局:拥有6个研发中心、17座工厂以及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33] Unity中国 - 车载游戏前景:智能座舱将成为第四大游戏场景,未来2-3年有望迎来爆发[34][36] - 产业连接:连接汽车与游戏两大万亿级产业[34] - 市场基础:搭载智能座舱的汽车保有量不断提升推动需求[36] 莱迪思 - 汽车软硬件特点:不同于"Win Tel"模式,需要深度融合应对复杂场景[38] - 发展趋势:随着AI应用,软件比重会越来越大[38] - 车企策略变化:从硬件最大化、软件差异化转向因成本压力反复调整[38] 安通林 - 中国战略:中国收入中超过65%来自本土客户[41] - 全球布局:在东南亚有本土化工厂支持中国车企出海[41] - 市场覆盖:80%主流车型搭载安通林内饰,路面上1/3的车使用其技术[41] 紫光展锐 - 芯片战略:发布新一代旗舰级智能座舱芯片平台A8880[43] - 行业合作:与斑马智行共建"芯片+OS"软件基线[43] - 长期视角:强调战略远见比短期技术领先更重要[43] 格陆博科技 - 技术共存:ESC、GIBC(Onebox)和EMB将长期共存而非相互替代[49] - 市场适配:不同技术适用于不同车型和市场需求[49] - 智能驾驶影响:推动对底盘域控产品的需求,要求更高集成化、智能化和安全性[49] Elektrobit - 技术积累:为超过6亿辆汽车的逾50亿台设备提供支持[51] - AI与软件:认为AI属于软件范畴,是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51] - 行业定位:2025上海车展是SDV(软件定义汽车)发展的关键时刻[51]
在中国创新,为全球交付:第一财经记者盘点上海车展十大热门技术
第一财经· 2025-04-30 09:52
中国汽车工业技术创新 - 中国汽车工业已完成从"以市场换技术"到"输出技术方"的转变,站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全球创新高地 [1] - 2025上海车展聚焦技术创新,展现中国在技术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吸引力 [1] - "在中国创新,为全球交付"的"合资2.0时代"开启 [1] 热门技术概览 欣旺达智能电芯2.0技术 - 通过多维度智能传感器集成实现电芯全生命周期数据可控 [6] - 具备安全预警和电芯级电池护照功能 [6] 马瑞利OLED TFT像素化尾灯 - 全球首款采用OLED TFT技术的像素化尾灯,可动态传递车辆状态信息 [8] - 支持车路协同(V2X)无缝集成 [8] 佛吉亚透明车门技术 - 实时显示外部情况并提供危险警示 [11] - 为驾驶员与乘客提供动态氛围照明和信息显示 [11] 长安汽车金钟罩全固态电池 - 能量密度达400wh/kg,工作温度范围-40~80℃ [14] - 续航里程提升至1500km+,2026年进入装车验证阶段 [14] 东风汽车"天元智能"大模型 - 新车研发周期缩短35%以上,协同成本降低30% [18] - 产品定义精准度提升50% [18] 长城汽车4.0T V8发动机 - 防水等级达IPX8以上,专为越野和大排量场景设计 [22] - 由长城团队十年开发,支持高端产品序列 [22]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系统 - 第七代车规级系统成本较前代下降70% [23] - 搭载六类量产传感器,三款Robotaxi车型首次亮相 [23] 蔚来神玑NX9031智驾芯片 - 全球首颗量产5纳米智驾芯片,单颗算力等同英伟达Thor-X [25] 黑芝麻智能安全底座 - 武当C1200芯片实现ASIL-D最高安全等级 [27] - 硬件级安全隔离消除跨域数据隐患 [27] 奇瑞人型机器人Mornine gen-1 - 41个自由度,灵巧手单手12自由度 [31] - 配备3D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传感器,续航2小时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