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定义汽车

搜索文档
从软件定义到AI定义,Arm如何加速汽车芯片商用?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3 12:1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骆轶琪 进入AI时代,汽车芯片设计过程中正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新功能实现与快速上市间达到平衡,正成为关键。 近日,Arm宣布推出Arm Zena计算子系统 (Compute Subsystems, CSS)。据称,作为标准化且预先集成的计算平台,其能够最多帮 助整车厂缩短12个月的开发周期。 受访时,Arm汽车事业部产品和解决方案副总裁Suraj Gajendra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目前已经进入"AI定义汽车"时 代,这意味着汽车对算力的需求正在大幅增长,因此Arm将从硬件技术底座到软件工具等多维度进行应对。 他还透露,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包括车厂和芯片设计商在内超过10家合作伙伴,一部分取得了Zena CSS的技术授权,另一部分 则正与Arm在深度合作接洽阶段。 AI定义汽车 当前仍处在AI大模型发展早期,这意味着将相关技术落地产业应用将存在功能持续累加的过程。例如在智能驾驶技术不断演进 过程中,今年被认为是VLA(视觉语言动作)"上车"元年,这背后考验着从芯片厂商到整车厂商的协同应对。 Suraj Gajendra指出,以往仅部署在高端车型的功能,例如实时驾驶员监控、预测性维 ...
中科创达20250827
2025-08-27 23:19
**中科创达 2025年H1业绩与战略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一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32.99亿元 同比增长37.44% 归母净利润1.58亿元 同比增长51.84%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67亿元 同比微降4.7%[3] * 分业务线营收:智能软件8.41亿元(+10.52%) 智能汽车11.89亿元(+7.58%) 智能物联网12.7亿元(+136.14%)[4] * 分区域营收:中国区17.42亿元(+12.96%) 海外市场(欧美 日韩等)15.58亿元(+81.41%)[6] **二 核心战略与业务进展** * 坚持端侧智能核心战略 深耕AI定义汽车和AI终端智能产业 拓展全球市场[2][7] * 智能硬件已形成六大产品线:智能相机 会议系统 机器人 手持终端设备 音箱 可穿戴设备[9] * 物联网增长主因Edge AI需求增加 具持续性但取决于客户端投入节奏[12] * 汽车业务聚焦AI定义的人机交互 三大方向:汽车向具身智能机器人演进 端云一体化混合AI AIOS操作系统演进[15][16] * AI眼镜解决方案价值量显著扩容 采用高通双CPU架构平台 提供整机或模组+软件方案[17] * 在高通8775平台实现140亿参数大模型落地 整合地图导航 驾驶数据及实时场景融合[5][18] **三 技术与合作布局** * 与高通 地平线 华为等芯片厂商深度合作 支持多芯片架构(Intel ARM 高通)[32][33] * 参驾融合时代通过芯片平台 操作系统 端云结合及AI能力形成竞争优势[18] * 机器人(AMR)领域依托汽车技术能力及工业物联网经验 从工业场景切入全球市场[5][29] * 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在IPC等品类推广 通过平台叠加模块和能力形成价值增量[17][18] **四 风险与挑战** * 汽车行业客户端投入存在不确定性 需关注市场动态[13] * 物联网毛利率因前期投入及产品结构变化有所下降 但公司更关注产业空间与客户需求而非单纯毛利率[25][26][28] **五 未来展望** * 海外市场(北美 日韩 欧洲)增速更快 优势包括座舱基础 自动驾驶技术及中国产业链快速迭代能力[18] * 人员增长聚焦新业务(机器人 端侧智能) 费用率控制中保持研发投入[24][25] * 通过整合TikTok Mobile等资源构建完整IoT产业链 加速协同效应[22][23]
从“软件定义汽车”迈向“AI定义汽车”,魅族Flyme Auto 2亮相,以AI重构人车关系
江南时报· 2025-08-22 15:59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公司宣布全域AI技术正式落地智能座舱领域 聚焦"一个座舱"战略方向 通过统一AI OS架构、AI Agent和用户ID实现AI座舱All in One [2] - 新一代AI座舱操作系统Flyme Auto 2正式亮相 深度融合吉利AI OS技术框架 实现"智美新生"四大维度焕新升级 [2][7] - 新系统将率先搭载于领克10EM-P和吉利银河M9两款车型 2025年成都车展正式亮相 [13] 技术特性与用户体验 - Flyme Auto 2具备智能体主动服务能力 可记忆用户习惯并主动打造个性化情感化专属座舱空间 [9] - 系统延续Flyme视觉设计与交互优势 首创车况联动Alive壁纸 新增小窗模式和桌面大卡片交互形式 [11] - 支持90%以上市面手机接入 提供有线/无线投屏及Web应用等多种连接方式 大幅扩展娱乐生态体验 [11] 市场表现与生态布局 - 魅族Flyme Auto已搭载28款车型 覆盖吉利/银河/领克等多品牌 用户规模达140万 成为覆盖最广且增速最快的智能座舱系统 [4] - 未来将通过Flyme Auto实现智能汽车与AR眼镜、AI手机的生态互联 构建以人为中心的AI全场景体验 [13] - 全新AI手机和AR眼镜产品正在筹备中 Flyme Auto 2将在魅族22年度旗舰手机发布会进一步发布 [13] 行业技术演进 - 多模态交互技术成熟推动传统智能座舱向全方位智能化演进 从"人找功能"转变为"服务找人"的高感知情感化交互 [9] - 公司携手吉利银河/领克/亿咖通等合作伙伴 以AI重塑智能座舱体验 推动汽车从"软件定义"迈向"AI定义"新阶段 [13]
Suraj Gajendra:Arm Zena CSS助力汽车芯片开发时间缩短12个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22 09:48
Arm Zena CSS产品介绍 - Arm正式推出Arm® Zena计算子系统(CSS) 作为标准化且预先集成的计算平台 [1] - 该平台以RTL设计包形式交付 包含CPU集群、安全岛、安全飞地、调试功能、基础IO接口及电源时钟模块 [4] - 集成最新Cortex-720AE CPU集群、CMN S3AE一致性互连技术及首次采用Cortex-R82AE构建的安全岛 [4] 技术优势与创新 - 通过预先验证的RTL交付方式为芯片合作伙伴提供核心计算能力 使客户能灵活添加其他功能 [4] - 安全飞地支持客户按需进行编程配置或替换 满足定制化安全需求 [4] - 使软件团队能在物理硬件推出前启动开发 助力车企提前一年将新款车型推向市场 [1] 开发效率提升 - 相比传统线性开发流程 虚拟原型技术已将软件开发进度提前两年 [5][7] - Zena CSS进一步将开发周期缩短12个月 解决因系统复杂度导致的10-12个月产品延期问题 [5][8] - 客户可复用核心计算组件 通过AI加速器子系统升级或I/O增添实现产品迭代 [8] 成本效益分析 - 整体项目成本降低 客户在复杂SoC开发上所需的工程师总数及占比大幅减少 [9] - 每个项目所需工程资源投入预计减少20% [9] - 设计提前完成本身带来额外成本节约 [9] 市场认可与合作 - 全球超过10家车厂和芯片设计商已取得技术授权或处于深度合作接洽阶段 [9] - 获得中国汽车生态圈认可 广汽研究院认为该方案对满足下一代车辆需求至关重要 [9] - 四维图新表示该平台能显著缩短架构设计、集成和验证的关键周期 [9] 行业应用前景 - 车辆将涌现更多基于AI的应用 包括ADAS、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驾驶员监测及预测性维护等功能 [10] - 中国汽车市场成为重要创新基地 Zena CSS提供加速创新的计算底座 [11] - 公司未来将聚焦以标准化方式赋能更强算力 同时为合作伙伴保留灵活性 [11]
中国汽车“智能化”提速:从生态布局到技术突围的产业攻坚
中国经营报· 2025-07-24 20:33
产业发展趋势 - 中国已实现电动化换道超车,智能化方面终端市场先行,产业生态日趋丰富 [1] - 2025年至2030年核心任务包括加速普及辅助驾驶,扩大用户基础,培育智能驾驶文化 [1] - 电动化+清洁化是国家长期战略目标,电驱动系统作为核心零部件必须实现自主可控 [1] - 推动"四化"发展(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全球化)是行业共同努力方向 [1] 智能化竞争格局 - 全球智能化竞争已全面展开,各国均在发挥自身优势 [2] - 需快速提出L3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发展目标,2030年及之后两三年将是L3、L4规模化应用窗口期 [2] - 电动化领域差异性逐渐缩小,同质化现象明显,智能化将成为更关键战场 [2] - 智能化不仅为电动化提供基座,更将通过智能驾驶技术深刻改变用户习惯与出行方式 [2] 芯片国产化进程 - 智能座舱和车控芯片国产化率成为重点,车企积极采用国产芯片推动进程提速 [3] - 供应链关系重构,本地芯片企业更多参与整车设计早期阶段联合开发 [3] - 车规芯片需通过严格AEC-Q100测试,在功能安全、使用寿命等方面要求更高 [3] - 芯驰科技E3系列MCU芯片填补国内高端高安全级别车规MCU市场空白 [6] 技术创新方向 - 车载应用从传统软件定义汽车转向"AI定义汽车" [3] - 智能驾驶需平衡安全与成本,避免冗余设计导致系统难以量产 [3] - 产业发展阶段决定核心策略:快速发展期应以技术迭代为核心 [4] - 算力决定体验上限,算法决定上限兑现能力,需把握软硬件平衡的"最佳甜点位" [4] - 2026年下半年至2027年更高算力平台将成为新"甜点位" [4] 安全技术路径 - 智能汽车安全技术推进两条路径:规则驱动与数据驱动各有优劣 [5] - 提出"认知驱动"路线,融合人类类脑认知与知识经验实现感知-认知-决策闭环 [5] - 长城汽车采用"端到端+无图"技术方案,通过安全评估网络和人工规则保障系统安全 [6] - VLA模型深度融合提升复杂路况语义理解与耦合强化学习能力 [6]
从“机械驱动”向“电子驱动”,线控底盘近期为何迅速升温?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4 10:12
线控底盘技术概述 - 线控底盘被视为汽车智能化的"神经中枢"和改写未来出行的重要技术之一 [2] - 通过电信号传递取代传统机械液压连接,响应速度达20ms级,较传统机械转向提升3倍以上 [2] - 线控制动系统(EHB)解决电动车真空源缺失问题,制动能量回收效率提升30%以上 [2] 技术优势与性能提升 - 轻量化设计可减重15%-20%,续驶里程延长5%-8% [3] - 线控悬架减少30%车身振动,线控油门线性输出精度达0.1% [3] - 支持驾驶员自定义模式,实现"千人千面"的驾驶风格定制 [3] - 满足ISO 26262 ASIL-D级功能安全标准,冗余模块可在5ms内接管控制 [3] 市场现状与成本挑战 - 2024年国内线控底盘渗透率仅15%,主要集中于30万元以上高端车型 [5] - 技术复杂性导致研发与制造成本显著高于传统底盘 [5] - 预计2028年全域线控底盘将搭载于30万元以上主流车型 [5] 未来发展趋势 - 线控制动One Box方案将提升集成度并降低成本 [5] - 底盘域控制器将整合制动、转向、悬架控制,实现"底盘一体化" [5] - 通过中央计算平台统一调配底盘资源,过弯侧倾抑制能力提升约40% [6] - 基于车路协同数据实现动态参数实时优化 [7] 市场策略与商业模式 - 针对30万元以上智能车型推出全栈线控底盘解决方案 [6] - 中端市场开发"基础线控模块+可选升级包"模式 [6] - 采用"底盘订阅制",预计可提升30%后装市场渗透率 [6] - 通过对比测试展示优势,如紧急制动距离缩短30% [6]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线控底盘是汽车产业价值分配的重新洗牌 [7] - 从"机械制造"迈向"数字智能"的历史性跨越 [7] - 国内企业正突破技术壁垒,成为换道超车的新战场 [7] - 底盘智能化是车企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关键窗口期 [7]
汽车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产业升级,出海加速
西南证券· 2025-07-21 20:46
核心观点 智能汽车 - 特斯拉FSD入华,2025年城市NOA渗透率有望达12.2%,利好相关零部件标的;Robotaxi元年开启,智驾平权时代到来,重塑主流汽车消费市场格局;爆款及新车型持续催化,加速高阶智驾技术迭代与突破 [4] 新能源汽车 - 2025H1销量累计693.7万辆,同比+40.3%,渗透率达44.3%,预计25年批发销量达1623万辆,同比+32.1%,出海有望贡献重要增量 [4] 商用车 - 2025年重卡销量或因新能源、国四报废更新及非俄出口支撑达102.0万辆,同比+13.1%;客车行业上半年销售26.52万辆,同比增长25.5%,老旧客车报废更新和新能源客车出海成增量主力 [4] 两轮车板块 - 电自三季度产销两旺,行业格局有望改善;摩托车2025上半年交付831.71万辆,同比增长16.11%,大排量车型成增长核心引擎 [4] 相关标的 - 智能汽车推荐伯特利、经纬恒润 -W等;新能源汽车推荐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等;重卡与客车推荐中国重汽、宇通客车等;两轮车推荐爱玛科技、九号公司 -WD等 [6] 汽车行情回顾 整体表现 - 年初至7月6日,申万汽车行业上涨8.2%,子板块中商用载客车、乘用车、商用载货车、汽车零部件、汽车服务分别上涨1.8%、3.6%、3.7%、10.5%、3.2% [15] - 4月下旬以来估值触底回升,截至7月6日,申万汽车行业PE(TTM)为25倍,在申万行业中排第17位,累计涨幅排第8位 [22] 各细分市场 智能汽车 - 中高阶智驾爆发,Robotaxi元年到来 [7] 新能源汽车 - 渗透率再度提升,政策带来新机遇 [7] 商用车 - 重卡报废更新政策效果释放,客车出口未来可期 [7] 两轮车 - 电自迎来政策机遇,摩托车出口强劲扩容 [7] 汽车行业供需及市场情况 需求端 - 政策和促销联动支撑需求,2025H1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1565.3万辆/693.7万辆,同比分别+11.4%/+40.3%;国家以旧换新补贴资金扩至3000亿元,截至6月30日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 [26] 供给端 - 2025H1乘用车产量1352.2万辆,同比+13.8%,6月产量244万辆,同环比分别增长12.1%/5.5%;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71.3%,同比降1.7pp,环比降0.6pp [34] 出口端 - 2025H1汽车累计出口量308万辆,同比增长10.37%,出口金额底盘和零配件分别为596.4/477.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1%/4.4%,上半年出口均价1.7万美元,同比 -8% [36] 库存端 - 经销商库存系数年初较高后逐步下降,6月略有回升至1.42;5月以来库存预警指数同比下降,6月因半年度考核回升至56.6%,整体库存合理波动 [40] 价格情况 - 2025年乘用车市场价格竞争激烈,4月均价15.61万元,同比降9.4%,环比降0.4%;终端优惠2.95万元/辆,同环比分别+19.4%/+4.2%;未来价格竞争成主要手段 [43] 成本情况 - 2025年初至7月7日,汽车主要原材料中钢材综合价格指数降13.3%,铝价涨2.6%,铜价涨4.03%,天然橡胶价格涨9.9% [45] 政策端 - 2025年国家多项政策助力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如金融监管总局等多部门发布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征求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意见等 [57][58] 智能驾驶 发展趋势 - 符合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趋势,配备ADAS功能汽车可减少50%以上交通事故发生率,消费市场对智能驾驶和座舱关注度提升 [63] 技术变革 - AI定义汽车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简化开发流程、提升测试和部署效率及数据闭环效率,推动汽车从交通工具向“超级智能体”演变 [65][67] 智驾方案 - VLA智驾方案兴起,理想、华为、小鹏、小米、吉利等企业积极布局,拥有数据、算力和爆款车型的企业将掌握行业话语权 [70] 渗透率提升 - 城市NOA渗透率持续提升,2025年1 - 4月为10.1%,预计全年达12.2%,2027年达17.5%;中高阶智驾渗透率也在提升,2025年4月L2.9装配率达11.1%,L2.5 + L2.9渗透率达22% [73][81] 智驾平权 - 2025年是智驾平权爆发年,15万左右车型高速NOA + 城市NOA成竞争热点,城市NOA将成国民出行“普惠品” [77] Robotaxi发展 - 2025年成Robotaxi元年,行业进展不断,Waymo、萝卜快跑订单量增长,特斯拉Robotaxi上路;预计2030年中国和全球市场规模分别达4888亿/8349亿元,2035年分别达1.6万亿/3.2万亿元 [84][89] RoboX行业爆发 - Robovan用于无人配送,政策推动其从试点迈向规模化商用,新石器获多地路权,九识智能有望下半年港股IPO [102] 智能汽车零部件 产业秩序重塑 - 电子电气架构从分布式向云端集中式转型,主机厂与供应商关系变为合作共生,关注增量零部件机会 [105] 激光雷达 - 2021 - 2024年国内乘用车前装标配激光雷达交付量快速增长,2025Q1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华为合计占92%市场份额 [108] ADAS摄像头与毫米波雷达 - 2024年ADAS摄像头前装标配搭载7615.34万颗,同比增长39.20%;前装标配舱外毫米波雷达2868.08万颗,同比增长29.3% [112] 域控出货量 - 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座舱域控制器交付674.99万套,前装标配搭载率29.45%;前装标配辅助驾驶域控方案上险量358.69万台,渗透率15.65% [115] 线控制动与5G车联网 - 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电子液压制动(EHB)交付新车1182.27万辆,搭载率51.58%;前装标配5G车联网功能交付348.69万辆,同比增长101% [119] 智能汽车板块投资建议 投资逻辑 - 特斯拉FSD入华,城市NOA成标配,利好相关零部件标的;Robotaxi元年开启,利好运营商、整车商及供应商;爆款车型催化,加速高阶智驾技术迭代 [121] 相关标的 - 整车推荐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智能驾驶推荐传感器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智能座舱推荐数字大屏及液晶仪表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 [123] 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 销量及结构 - 2025H1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693.7万辆,同比+40.3%,渗透率达44.3%;纯电占63.6%,销量441.5万辆,同比+46.2%,插混销量252.1万辆,同比+11.4% [131] 以旧换新政策 - 促进新能源中低端车型增长,25年1 - 5月各价格段销量有不同程度变化,10万元及以下价格段发力明显 [133] 海外市场 - 出口呈高速增长态势,25H1出口101.1万辆,同比+71.3%;插混出口走强,25H1出口36.2万辆,同比+186.3%;地域集中在亚洲、欧洲,拉美需求猛增;美国渗透率低于10%,欧盟销量增长,渗透率为20.8% [139][143][148] 销量测算 - 假设25年乘用车批发销量增速8%,内销增长30%,外销增长50%,预计25年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1623万辆 [149] 投资建议 - 新能源需求提升,政策发力,出口强势,建议关注比亚迪、吉利汽车等具备出海竞争力的优质公司 [153] 商用车市场情况 重卡行业 销量表现 - 2025H1累计销量53.9万辆,同比+7.0%,行业集中度高,中国重汽集团占龙头地位 [159][164] 支撑因素 - 新能源重卡增速亮眼,2025年1 - 6月累计销量7.9万台,同比+185.7%,渗透率达22.3%;非俄市场支撑出口,25年1 - 5月非俄市场出口累计11.7万辆,同比+30.8% [169][181] 发展机会 - 2025年是重卡报废更新拐点;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纳入天然气重卡,若油气价差扩大,其销量增速有望转正 [182][184] 销量预期 - 预计2025年重卡销量达102万辆,同比+13.1%,内销74万辆,同比+21.2% [191] 客车行业 销量趋势 - 2025年上半年销售26.52万辆,同比增长25.5%,大中客车市场集中度高且呈提升趋势 [193][198] 新能源客车 - 2025年上半年销量8.03万辆,同比增长52.4%,渗透率为30%;出口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出口8843辆,同比+108.9% [200][214] 出口市场 - 亚洲、中东、拉美为燃油客车主要出口地区,欧洲、亚洲、拉美为新能源客车主要出口地区,宇通客车出口份额最高 [222][227][241] 板块观点 - 新能源、非俄出口和政策刺激支撑重卡销量增长,客车市场稳健,出口空间广阔,推荐重卡中国重汽、潍柴动力等,客车宇通客车、中通客车 [243] 两轮车市场情况 电自行业 政策机遇 - 新老国标切换,厂家8月31日停生产、渠道11月30日停销售老国标产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25H1换新量是2024年的6.1倍 [247][264] 行业格局 - 长期格局有望改善,头部品牌如九号、爱玛份额增长 [265] 摩托车行业 整体表现 - 2025上半年交付831.71万辆,同比增长16.11%,内销小排量车型需求疲软,大排量车型成增长核心引擎 [270] 细分市场 - 大排量细分市场内外双爆,1 - 6月累计销量突破50万辆,同比激增50%;出口市场分化,拉美、欧洲增长强劲 [277][286] 市场格局 - 大排量市场格局多维变化,内销春风领先,外销隆鑫相对稳定 [288][295] 板块观点 - 电自三季度产销两旺,行业格局改善;摩托车海外需求爆发,推荐爱玛科技、九号公司 -WD等 [297] 重点推荐标的 禾赛科技 - 全球激光雷达龙头,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CAGR为44.3%,维持“买入”评级 [300][301] 耐世特 - 全球转向系统龙头,盈利能力回升,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37/0.47/0.59港元,归母净利润CAGR为45.4%,维持“买入”评级 [305] 伯特利 - 线控制动龙头,营收利润稳健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2.49/3.27/4.18元,归母净利润CAGR为28%,维持“买入”评级 [309] 华阳集团 - 汽车电子快速增长,新产品不断突破,预计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1.67/2.21/2.72元,归母净利润CAGR为29.9%,维持“买入”评级 [314] 宇通客车 - 销量持续增长,产品矩阵丰富,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14.0%,维持“买入”评级 [320] 中通客车 - 客车产品竞争力强化,新能源出口可期,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CAGR为39.1%,维持“买入”评级 [325] 中国重汽 A股 - 费用管控好,内需和非俄出口利好,预计25/26/27年归母净利润17.5/22.2/25.1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330] H股 - 内需受政策刺激,抢抓新能源机遇,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70.4、82.0、91.7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336] 爱玛科技 - 产品结构优化,盈利能力提升,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7/34.5/38.4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速为24.5%,维持“买入”评级 [341]
何小鹏:AI将定义汽车,多品牌整合有必要
第一财经· 2025-05-29 22:2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提出从"软件定义汽车"向"AI定义汽车"转型,未来十年软件和AI在汽车中的占比可能从20%提升至50% [1] - 公司目标成为"AI科技公司",2025年一季度研发投入19.8亿元,同比增长46.7% [1] - 公司认同车企整合趋势,认为AI定义汽车时代需要改变多品牌策略 [1]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交付量9.4万辆,同比增长331%,创历史新高 [2] - 小鹏MONA M03贡献当季50%销量(约5万辆),上市8个月累计交付超10万辆 [2] - 中信证券预测MONA系列3款产品有望贡献60万辆销量,智驾版占比未来将超50% [3] 市场竞争格局 - 10万~15万元级别市场占乘用车总销量30.4%,但2025年一季度销量同比下降3% [2] - 公司新车型MONA M03 MAX起售价11万元,切入竞争激烈的A级纯电轿车市场 [2] - 公司计划发力10万~50万元市场的AI汽车,预计2025年下半年至2026年产品能力将显著提升 [3]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未来的汽车是“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
证券日报· 2025-05-28 00:13
公司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新能源收入占比达46.5%,海外收入占比达20.2% [1] - 2024年全年实现销量268.4万辆,创近七年来新高,同比增长5.1%,连续五年实现同比正增长 [1] - 新能源汽车全年销售73.5万辆,同比增长52.8%,海外销量53.6万辆,同比增长49.6% [1] - 2024年平均单车成本降低0.67万元,毛利率提升2个百分点 [1] - 2024年研发投入达101.6亿元(上市公司口径),研发投入占比为6.4% [1] 战略规划与转型 - 公司推进"三大计划":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智能化"北斗天枢"计划、全球化"海纳百川"计划 [2] - 已建成9个海外工厂,全球销售服务网点达1.4万家 [2] - 2025年目标实现收入3000亿元(全口径合并),总体实现销量300万辆,其中新能源销量100万辆 [2] - 2030年全球化目标: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5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打造成世界一流汽车品牌 [3] 技术发展方向 - 行业加速从"电动化上半场"转向"智能化下半场",未来汽车是"可进化的智能汽车机器人" [2] - 将加速核心技术迭代,包括前瞻技术、三电、智能化等方面 [2] - 计划2025年底完成全新一代飞行汽车试飞,2028年实现人形机器人生产下线 [2] 资本运作与品牌发展 - 计划从长安科技融资、研究阿维塔上市、长安凯程上市、海外扩张等多个层面提升资本运作能力 [3] - 深蓝汽车月销量达到3万台时可实现盈亏平衡,阿维塔预计2026年实现盈亏平衡 [4] - 与东风汽车的重组不会改变公司既定战略和技术发展方向 [3] 行业趋势 - "AI定义汽车"成为行业共识 [2] - 汽车产业正经历从电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型 [2] - 央企汽车产业利用新能源智能化技术打造世界一流智能新能源科技集团是战略性重大举措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