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型家财险
搜索文档
房屋保险制度箭在弦上,保什么,如何保
北京商报· 2025-10-15 20:05
政策动向与制度框架 - 住建部加快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房屋保险三项制度,为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1][2] - 房屋保险制度作为三项核心制度之一,其探索与建立受到关注,旨在通过保险手段管理与转移居民住房风险 [2] 市场背景与需求驱动 - 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镇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过30年的接近20%,预计到2040年前后近80%的房屋将进入“老年”,房屋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2] - 随着城镇存量住房数量庞大且房屋老化、质量下降问题凸显,推行房屋保险制度为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安全保障显得尤为迫切 [1][2] 试点进展与市场现状 - 多地开展房屋安全保险试点,例如广州市明确2025年9月-12月在全市范围内稳步推进房屋安全保险制度,东莞市开展了“房莞家”房屋综合险试点 [3] - 目前房屋保险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产品种类较少、覆盖面有限等问题,发展相比国外成熟市场相对滞后 [3] 产品定义与模式创新 - 广义的房屋保险是指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为房屋提供风险保障,在房屋遭受损失或损坏时保险公司按约赔付 [2] - 普惠型家财险项目多采用“保险+服务”创新产品模式,并以“共保体”模式承保,如“北京普惠家财保”、“海南惠家保”等 [4] 房屋保险与家财险核心差异 - 家庭财产保险主要承保包括房屋在内的家庭财产因意外事故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而房屋保险更多承保房屋本身的质量风险及因老化等原因造成的损失 [4] - 房屋保险更专注于房屋主体结构安全,涵盖建筑本身的老化、损坏等长期风险,并可能整合房屋体检、维修资金管理等服务,家财险通常不包含这些预防性服务 [4][5] - 家财险是纯粹的商业保险,保费来源于房主或居住者;房屋保险有望成为政策性保险,政府一般有保费补贴 [4] 行业发展挑战 - 行业面临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缺乏专门法律支撑、公众风险意识不足、保险公司缺乏历史数据导致精确定价困难等挑战 [6] - 推行房屋保险制度的最大难点在于资金来源,当前试点一般由政府出于公共政策目的推行并承担,未来可能通过政府补贴或提高住宅专项维修基金收益来筹集资金 [6]
保险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经济日报· 2025-10-09 09:53
行业规模与地位 - 我国保险市场全球第二地位更加稳固,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1]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达39.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3万亿元,增长9.2% [1] -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 [4] 民生保障 - 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已服务12.2亿城乡居民 [2] - 5年来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 [3] - 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 [4] - 普惠保险产品如"惠民保"、普惠型家财险等提升了农民、城镇低收入群体、老年人等群体的保障水平 [3] 服务老龄化社会 -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 [3] - 保险公司创新发展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商业养老保险产品,并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4] - 以山东济宁长护险试点为例,商保机构经办有效提高服务效率,项目享受待遇人员5000余人,累计待遇支出9500万元 [4] 农业保险与防灾减损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全国,"十四五"期间亩均保额提升72% [6] - 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562亿元预算,其中超过200亿元用于支持三大主粮保险发展 [6] - 保险业针对洪涝灾害、台风地震等累计赔付超过1500亿元 [7] - 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在20多个省市落地,保障范围扩大至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基本保额实现翻番 [7] 服务实体经济与外贸 -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24年全年承保金额达102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首次突破万亿美元 [8] - 出口信用保险直接和间接带动出口金额超9300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26% [8] - 2024年上半年,出口信用保险承保金额56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服务客户22.3万家,增长11.9%,覆盖三分之一外贸企业 [9] - "十四五"时期以来,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52% [10] - 行业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风险保障,如哈萨克斯坦风电项目获得超7亿元人民币承保支持,并带动配套人民币融资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