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晶圆搬运机器人(Lobster系列)
icon
搜索文档
新股前瞻|翼菲智能:2024年营收近2.7亿,工业机器人热潮下成长力可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7-05 22:17
公司上市计划 - 翼菲科技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拟通过18C章程在主板挂牌上市,农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1] - 公司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提供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 [1] - 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交所"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 [1] 公司市场地位与产品结构 - 按2024年收入计,翼菲智能是中国轻工行业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2] - 公司产品组合涵盖并联机器人、AGV/AMR移动机器人、SCARA机器人、晶圆搬运机器人及六轴工业机器人 [2] - 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控制及视觉系统,并提供基于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机器人解决方案 [2] - 具备全栈机器人架构,实现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等效能 [2]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亿元、2.68亿元,后两年同比增长分别为23.46%、34% [3] - 同期毛利分别为4325万元、3687万元、7102万元,毛利率分别为26.7%、18.3%、26.5% [3] - 2022年至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5755万元、1.1亿元、7150万元 [3] - 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3310万、3870万元,占营收比例达21.1%、16.5%、14.4% [3] 客户与订单情况 - 截至2024年,公司服务直销客户达275名,覆盖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与新能源、医疗健康、快消品和半导体等领域 [4] - 2024年海外收入约为2550万元,约占当年收入的9.5% [4]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手订单价值已超过4亿元 [4] 行业前景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由2020年的1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9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4.2% [6] - 预计至2029年将达到438亿元,2025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6.3% [6]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由2020年的36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7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7.8% [6] - 预计2029年达到1710亿元,2025年至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9.5% [6] 行业壁垒 - 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核心组件的自主研发难度较大,如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等 [7] - 机器人系统需要高度复杂的跨学科技术集成,新进入者面临技术验证周期长、产品可靠性要求严格等挑战 [7] - 品牌壁垒体现在市场对成熟品牌的技术信任和使用惯性,新进入者需经过漫长的市场验证期 [7] 公司竞争优势 - 市场占有率靠前,是国内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的领导者 [8] - 持有36项发明专利,核心专利被行业巨头引用超百次 [8] - 拥有全面且多元化的产品组合以及广泛的客户阵容 [8]
工业机器人厂商翼菲科赴港IPO:本体业务占比仅两成,三年亏2.38亿盈利困局待解
证券之星· 2025-07-04 15:20
公司概况 - 翼菲科技是一家深耕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若成功上市将成为港股"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1] -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业务涵盖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控制系统开发、视觉系统开发及综合解决方案提供[2] - 产品线包括并联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多关节机器人、晶圆搬运机器人、控制器及视觉系统等[2] - 客户包括富士康、蓝思科技、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呈现稳健增长但整体规模较小[3] - 累计亏损2.38亿元,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5] - 综合毛利率波动明显,分别为26.7%、18.3%、26.5%[7] - 机器人本体业务毛利率从10.8%(2022)降至7.1%(2023)后飙升至35.6%(2024)[7] - 机器人解决方案毛利率从28.6%(2022)降至20%(2023)后回升至24.1%(2024)[7] 业务结构 - 2024年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占比20.8%,解决方案占比79.2%[3] - 机器人本体业务营收从2022年8143万元(5%)增长至2024年55724万元(20.8%)[4] - 并联机器人营收占比从2.1%(2022)提升至7.4%(2024)[4] - 移动机器人业务从无到有,2024年营收占比达3.9%[4] 客户与市场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83.3%(2022)降至50.1%(2024)[4] - 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71.2%(2022)大幅下滑至23.7%(2024)[4] - 海外收入占比9.5%(2024),业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11] 研发与营销 - 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元(2022)、3310万元(2023)、3870万元(2024),占营收比例从21.1%降至14.4%[5] - 销售及营销开支从1478.9万元(2022)增至5314.9万元(2024),费用率从9.1%升至19.8%[5] - 拥有202名研发人员,平均年薪14.7万元,获得271项授权专利(36项发明专利)[6] 产能与募资计划 - 2024年三条生产线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73%、55%[11] - 募资用途:30%用于技术开发、25%产能建设、20%海外业务、15%供应链投资[11]
80后学霸创始人控盘,年亏7100万却手握4亿订单?这家企业携具身智能机器人赴港上市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7-01 10:39
上市计划与资金用途 - 公司计划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农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1] - IPO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机器人技术开发(30%)、生产线开发及产能建设(25%)、海外业务网络发展(20%)、供应链上下游投资(15%)及补充营运资金(10%)[1] - 近期宣布"翼菲机器人"项目落户绍兴上虞区曹娥江经开区,计划总投资5.2亿元,重点建设工业机器人生产制造基地和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中心[1] 公司概况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成立于2012年6月,总部位于浙江台州,在上海、杭州、深圳等地设有子公司,2023年4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 - 是一家集工业机器人研发制造、控制系统开发、视觉系统开发、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和设备提供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 - 竞争优势体现在全栈研发能力、柔性解决方案及快速市场响应等方面[2] - 创始人张赛博士直接及通过控股平台控制公司约25.07%的表决权,为单一最大股东团体[2] - 业务里程碑包括2014年实现并联机器人首次销售、2019年推出SCARA机器人、2022年推出晶圆搬运机器人,2024年签订首家海外分销商,2025年启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2]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28.5%[9] - 收入主要来自机器人解决方案(占比超79%)及本体销售(20.8%)[9] - 2022-2024年毛利分别为4324.5万元、3686.8万元、7101.8万元,毛利率26.7%、18.3%、26.5%[9] - 2023年毛利率下滑主因存货减值及市场竞争,2024年随产品结构优化回升[9]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手订单价值超过4亿元[9] - 2022-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亏损主要源于研发投入及市场拓展开支[9]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构建了覆盖"脑、眼、手、足"的全栈机器人技术架构,形成五大产品系列[5] - Bat系列并联机器人:20+标准机型,模块化设计适配轻工业高速分拣、取放等场景[5] - Camel系列移动机器人:AGV/AMR产品载重50kg至2000kg,支持货架顶升搬运[5] - Python系列SCARA机器人:450-800mm臂展,适用于3C产品精密组装[5] - Mantis系列六轴机器人:模块化铰接架构,空间利用率高[5] - Lobster系列晶圆搬运机器人:四自由度设计,支持单/双臂配置,获TÜV SEMI认证[5] - Bat系列并联机器人可实现20,000小时无故障运行[6] - Python系列SCARA机器人符合ISO 4级洁净标准,Lobster系列晶圆搬运机器人达到ISO 1级洁净度[6] - 自主研发的控制及视觉系统实现智能决策、动态追踪,截至2024年末拥有271项授权专利(含36项发明专利)及79项软件著作权[6]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7] - 2024年轻工业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收入为200.3百万元,市场份额1.2%[8] -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20年的31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5.8%[11]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从2020年的12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09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438亿元[11] 研发投入与存货情况 - 2022-2024年研发开支分别为3420万元、3310万元及3870万元,分别占当年营收的21.1%、16.5%及14.4%[10] - 2022-2024年存货分别为1.47亿元、1.21亿元、1.40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390天、297天、241天[10] 融资历程与股权结构 - 从2014年开始首次融资,至今已融资10余次,2023年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13] - 在18C章程下,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为宽带资本和清控银杏[13] - 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为36.04亿元人民币,股权较为分散[13]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上市后将持续推进"技术领先+市场扩张"双轮驱动[14] - 目标通过募资金源提升研发迭代速度,巩固轻工业自动化领域优势,同时向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制造领域延伸[14] - 目标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核心供应商[14]
翼菲科技冲刺港交所:或成「轻工业全品类机器人第一股」,在手订单超4亿
IPO早知道· 2025-07-01 09:05
公司概况 - 翼菲科技是一家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和商业化,并提供综合机器人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 [2] - 公司成立于2012年,计划于2025年6月30日通过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农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2] - 按2024年收入计算,公司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2] 产品与技术 - 工业机器人产品组合涵盖并联机器人(Bat系列)、AGV/AMR移动机器人(Camel系列)、SCARA机器人(Python系列)、晶圆搬运机器人(Lobster系列)和六轴工业机器人(Mantis系列) [4] - 具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控制及视觉系统(Gorilla及Kingkong系列) [4] - Bat系列并联机器人是国内首批获得可靠性及耐用性认证的型号,可实现20,000小时无故障运行 [4] - Python系列SCARA机器人符合ISO 4级洁净标准,Lobster系列晶圆搬运机器人获得TÜV SEMI认证,RW-A晶圆搬运机器人达到ISO 1级洁净度 [4] - 建立了整合"脑"、"眼"、"手"、"足"的核心技术系统,实现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 [5] 客户与市场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服务69名、158名和275名直销客户,覆盖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与新能源、医疗健康、快消品和半导体等领域 [5] - 客户包括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显示屏供应商、生物活性材料及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全球最大的微型声学设备供应商之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之一等知名企业 [5] - 全球客户覆盖中国2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以及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及东南亚等20多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6] - 2024年海外收入约为2550万元,约占当年收入的9.5% [7] - 截至2025年6月21日,公司在手订单价值超过4亿元 [8]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约为568亿元,预计将以16.7%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1,216亿元 [8] - 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为1,929亿元,预计将以19.9%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4,745亿元 [8]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市场已从2020年的123亿元以14.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4年的209亿元,预计将以16.3%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438亿元 [8] - 中国轻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市场已从2020年的369亿元以17.8%的复合年增长率增至2024年的711亿元,预计以19.5%的复合年增长率在2029年增至1,710亿元 [8] 财务与融资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8.5% [9]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6.7%、18.3%和26.5% [9] - 领航资深独立投资者为宽带资本和清控银杏,资深独立投资者包括常春藤资本、春华资本、国科盈峰等 [9] - 在完成IPO前最后一轮融资后,公司估值为36.04亿元人民币 [10] 资金用途 - 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机器人技术的开发、生产线开发和产能建设、发展海外业务网络、供应链上下游的投资以及补充营运资本 [10]
新股消息 | 翼菲智能冲刺港交所 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
智通财经网· 2025-06-30 21:52
公司概况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综合性工业机器人企业,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制造及商业化,并提供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深耕轻工行业 [3] - 公司已建立强大的全覆盖技术生态体系,实现规模化智能决策、环境感知、精确操控及自主移动 [3]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专注于轻工行业的工业机器人及相关机器人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五的国内企业 [3] - 公司是中国少数具备规模化工业机器人及相关解决方案全面覆盖能力的机器人企业之一 [3] 产品与技术 - 公司针对中国轻工行业设计了全面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组合,涵盖并联机器人、AGV/AMR移动机器人、SCARA机器人、晶圆搬运机器人及六轴工业机器人 [3] - 公司具备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 控制及视觉系统 [3] - 公司提供基于智能自动化系统的综合机器人解决方案,以应对智能制造中的特定应用场景 [4] - 解决方案支持广泛的自动化功能,包括上下料、分拣、取放、包装、视觉检测、组装及涂胶系统 [4] 财务表现 - 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公司实现收益收入分别约为1.62亿元、2.01亿元、2.68亿元人民币 [4] - 同期,公司实现毛利分别为4324.5万元、3686.8万元、7101.8万元人民币 [4] - 2022年、2023年、2024年毛利率分别为26.7%、18.3%、26.5%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除税前亏损分别为5746.5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人民币 [5] - 2022年、2023年、2024年年内亏损分别为5755.3万元、1.11亿元、7149.5万元人民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