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健身镜Mirror
icon
搜索文档
男人辜负了lululemon
创业邦· 2025-10-02 11:09
文章核心观点 - lululemon面临增长困境,女装业务增速放缓至个位数,男装业务增速创新低,市值较历史高点下跌超过60%[5] - 公司多元化战略(男装和鞋类)进展不利,未能复制女装业务基于瑜伽场景的成功模式,导致增长空间受限[18][28][31] - 创始人Chip Wilson与现任管理层在品牌定位和扩张策略上存在分歧,公司错失收购亚玛芬等关键机会,影响长期竞争力[35][39][4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女装业务增速仅为7%,2024财年全年增速为9%[20] - 男装业务增速在2023年第四季度为15%,但2024年增速创新低,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23.5%微升至2024年的25.2%[21][22] - 公司市值距历史高点跌去60%以上,全年营收指引再度下调[5] 多元化战略进展 - 男装业务目标2026年收入翻倍,需年复合增速达15%以上,但当前增速未达预期[21][22] - 鞋类业务推出后市场反响平淡,2023年因侵犯耐克Flyknit专利被判赔偿35.5万美元[31][42] - 童装品牌Ivivva停止运营,智能健身镜Mirror停产,多元化尝试受挫[31] 品牌与营销策略 - 女装业务成功依赖瑜伽场景的KOL网络,门店坪效仅次于苹果和蒂芙尼[28][29] - 男装转向运动休闲定位,放弃场景化营销,改为签约汉密尔顿等顶级运动员代言,广告费用从2021年的3亿美元增至2023年的4.3亿美元[25][29][31] - 男性消费者中60%因女性伴侣推荐购买,品牌在男性群体中认知度仅13%[33] 竞争与行业对比 - 运动鞋履占耐克营收66.8%、阿迪达斯55%,但lululemon缺乏技术积累,难以切入高性能市场[14][41] - 安踏通过收购FILA和亚玛芬实现多品牌布局,亚玛芬市值超200亿美元,凸显多元化价值[16][40] - 竞品可轻易仿制lululemon面料,公司承认产品无专利保护[41] 历史决策与争议 - 创始人Chip Wilson曾提议收购亚玛芬和入股面料供应商儒鸿,均被董事会否决[39][40] - 现任CEO Calvin McDonald强调公司营收从8000万美元增长至近百亿美元,反驳创始人批评[36] - 公司因产品定位模糊被质疑"试图满足所有需求",背离品牌细分策略[35]
男人辜负了lululemon
36氪· 2025-09-30 16:21
公司近期业绩与市场表现 - 公司月初发布的季报业绩表现不佳,季度营收增长仅为个位数水平,并再度下调了全年营收指引 [1] - 今年以来公司市值距历史高点已下跌超过60%,投资机构出现抛售 [1] - 公司女装业务以瑜伽裤为代表尚能维持增长,但被寄予厚望的男装业务增速创下新低 [1] 历史高光与增长瓶颈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加拿大代表团身着公司产品进场,同年7月公司市值历史性超过阿迪达斯并突破400亿美元 [2] - 公司2018年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增长红利已所剩无几,库存水位逐渐走高,并面临Alo Yoga和Maia Active等平替品牌的竞争 [2] - 公司业务结构高度单一,靠瑜伽裤和女装做到50亿美元营收,斥资5亿美元收购的智能健身镜Mirror营收占比长期仅为个位数 [2] 多元化战略的机遇与挑战 - 公司面前有两块尚未充分开发的市场:男装和鞋类,男装市场竞争格局相对分散且空间更大,鞋类市场则占据耐克营收的66.8%和阿迪达斯营收的55% [2][3] - 2019年公司聘请丝芙兰美洲区总裁Calvin McDonald出任CEO,剑指业务多元化,其本人是铁人三项和马拉松爱好者 [4][5] - 公司将多元化经营提升至战略层级,大力进军男装和鞋类市场 [7] 男装业务的发展与困境 - 公司CEO McDonald上任后提出"2023年男装销售额翻倍"的目标,并于2021年提前实现,2023年第四季度男装以15%的增速首次超越女装 [8] - 2022年公司公布更激进的五年增长计划增强版本,目标2026年男装收入再翻倍,为此于2024年引入新任首席产品官Jonathan Cheung [8] - 然而从2019年到2024年,男装收入占比仅从23.5%微增至25.2%,增速连创新低,距离实现目标所需的年复合增速15%以上处境不容乐观 [8][9] - 公司为推广男装回归传统营销方式,签约F1车手汉密尔顿等顶级运动员,2021至2023年广告费用从3亿美元上涨至4.3亿美元,但2023年底在美国男性中的品牌认知度仅13% [12][14] - 公司官方数据显示,男性消费者中有60%是因女性伴侣的安利而购买 [15] 鞋类及其他多元化尝试的挫折 - 公司2022年推出首款女性跑鞋,2023年推出男性运动鞋Cityverse,但市场反响平平 [15] - 旗下童装品牌Ivivva已彻底停止运营,智能健身镜Mirror也于2023年逐步停产并被放弃 [15] - 2023年公司鞋类产品上市后,耐克立即提起诉讼指控其侵犯至少三项Flyknit技术相关专利,法院最终判决公司侵权并向耐克支付35.5万美元赔偿款 [26] 战略反思与历史决策影响 - 创始人Chip Wilson批评公司试图像Gap一样满足所有人需求,认为品牌应明确不希望某些特定客户进入,其成功源于"瑜伽"而非"女装",通过技术创新和定义新品类获得成功 [16][18] - 公司曾错失多次收购机会,包括创始人认为"爹味太重"的Under Armour,以及因董事会以"资金体量有限"拒绝收购的亚玛芬(后者于2019年被安踏收购,目前市值超200亿美元) [21][22] - 创始人提议入股面料供应商儒鸿以把控关键供应的计划也被信奉轻资产经营的董事会驳回,导致公司产品在面料和生产工艺上通常没有专利,竞品可以轻易效仿 [22][24]
男人辜负了lululemon
远川研究所· 2025-09-30 15:34
核心观点 - lululemon市值距历史高点已跌去60%以上,面临增长困境,男装和鞋类两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5] - 公司多元化战略(男装翻倍、进军鞋类)执行效果不佳,未能复制女装基于瑜伽场景的成功模式,导致增长失速 [9][10][13] - 历史决策失误(如错失收购亚玛芬、面料供应商机会)及技术专利短板,限制了公司跨品类扩张能力 [29][30][31] 业务表现与市场定位 - 2025财年第一季度女装业务增速仅为7%,男装业务增速连创新低,营收占比从2019年23.5%微增至2024年25.2% [15][16] - 男装业务目标需实现15%以上年复合增速方可达成2026年翻倍计划,但当前增速远低于此 [16] - 鞋类业务推出后市场反响平淡,且因专利侵权被判向耐克支付35.5万美元赔偿款 [22][31] 多元化战略与执行 - 公司通过签约F1车手汉密尔顿等顶级运动员拓展男装市场,但美国男性品牌认知度仅13%,60%男性消费者因女性伴侣推荐购买 [18][24] - 广告费用从2021年3亿美元上涨至2023年4.3亿美元,但营销效率低下,未能有效复制女装"部落化"社群策略 [18][22] - 童装品牌Ivivva停运、智能健身镜Mirror停产,多元化尝试多数失败 [22] 竞争环境与历史决策 - 男装市场面临耐克等成熟品牌竞争,公司转向运动休闲定位,但缺乏如瑜伽裤的技术创新场景支撑 [18][28] - 创始人Chip Wilson曾提议收购亚玛芬(现市值超200亿美元)及入股面料供应商儒鸿,均被董事会否决,导致供应链与技术短板 [30] - 竞品可轻易仿制lululemon面料,公司缺乏专利壁垒,难以切入高性能运动市场 [30][31] 行业对比与估值逻辑 - 运动鞋履占耐克营收66.8%、阿迪达斯55%,但lululemon鞋类业务贡献微弱 [10] - 安踏通过收购FILA、亚玛芬实现多品牌卡位,而lululemon依赖母品牌扩张,造成品牌定位模糊 [11][28] - 资本市场曾因男装、鞋类增长空间给予高估值,但业务实际进展滞后导致估值回落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