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生态产品
搜索文档
*ST高鸿因股价连续低于1元被终止上市,或还面临受损股民维权
搜狐财经· 2025-11-04 09:54
股票终止上市 - 公司于2025年11月3日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关于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 [2] - 终止上市原因为2025年9月1日至9月26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 [2] - 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将在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并转入退市公司板块挂牌转让 [2] 法律与监管风险 - 公司于2024年7月30日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 [2] - 凡在2021年4月15日至2024年4月29日期间买入并在2024年4月29日收盘时仍持有公司股票的受损投资者可依法索赔 [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4年1月20日,注册资本115786.002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付景林 [4] - 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网联生态、政企数智化、信息安全与国产化IT产品等领域的产品提供、技术开发和集成服务 [4] - 公司董事长为付景林,董秘为孙迎辉,员工人数为445人 [5] - 公司参股公司28家 [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和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61.22亿元、55.37亿元、14.64亿元和5.71亿元 [5] - 营业收入同比变化分别为-19.78%、-13.51%、-75.31%和-44.64% [5]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6亿元、-8.21亿元、-22.37亿元和-4.32亿元 [5] - 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化分别为45.46%、-8184.82%、-47.21%和-586.90% [5] - 同期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1.78%、57.84%、82.44%和89.73% [5] 公司风险概况 - 天眼查信息显示公司自身天眼风险4191条,周边天眼风险279条,历史天眼风险74条,预警提醒天眼风险528条 [6]
这家公司连续9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近200亿!或被强退!
IPO日报· 2025-08-11 18:53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2015-2023年营业收入总计198.76亿元,其中2015年虚增6.94亿元(占比9.34%)、2016年24.52亿元(28.27%)、2017年24.20亿元(26.97%)、2018年32.59亿元(35.18%)、2019年56.34亿元(49.38%)、2020年24.83亿元(35.38%)、2021年18.05亿元(21.11%)、2022年7.35亿元(10.72%)、2023年3.94亿元(6.65%)[5][6] - 同期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各年占比分别为0.42%、1.44%、0.99%、13.56%、64.88%、11.35%、22.11%、6.44%、0.50%,其中2019年虚增幅度最大达2190.52万元[5][6] - 虚假贸易模式包括:2015-2021年通过子公司参与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无实际货物流转),2018-2020年组织IT系统虚假贸易,2022-2023年开展服务器及笔记本虚假贸易[5] 欺诈发行与退市风险 - 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募集资金12.50亿元的文件引用了2018-2020年虚假财务数据[6] - 已连续三年(2021-2023)扣非净利润为负值,且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疑,导致股票被实施ST[8] - 2024年因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8] - 若证监会最终认定其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将被终止上市[9] 行业监管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24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3家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锦州港、普利制药、卓朗科技)[10] - 当前另有7家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存在类似风险,包括*ST苏吴、*ST紫天等3家已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元道通信等4家仍在调查中[11]
这家公司连续9年财务造假!虚增收入近200亿!或被强退!
国际金融报· 2025-08-11 18:28
财务造假详情 - 公司2015年至2023年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增营业收入总计198.7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7622.59万元[3][4] - 分年度虚增营业收入:2015年6.94亿元(占当期9.34%)、2016年24.52亿元(28.27%)、2017年24.20亿元(26.97%)、2018年32.59亿元(35.18%)、2019年56.34亿元(49.38%)、2020年24.83亿元(35.38%)、2021年18.05亿元(21.11%)、2022年7.35亿元(10.72%)、2023年3.94亿元(6.65%)[3] - 分年度虚增利润:2015年67.36万元(占当期0.42%)、2016年243.88万元(1.44%)、2017年242.24万元(0.99%)、2018年1282.80万元(13.56%)、2019年2190.52万元(64.88%)、2020年1542.38万元(11.35%)、2021年894.46万元(22.11%)、2022年370.74万元(6.44%)、2023年788.21万元(0.50%)[3] 欺诈发行与退市风险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引用2018-2020年虚假数据,募集资金总额12.50亿元[4] - 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1][5][6] - 公司连续三年(2021-2023)扣非净利润为负值,且2023年审计报告显示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5] 审计与监管状况 - 2023年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4年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5] - 公司股票先后被实施ST(其他风险警示)和*ST(退市风险警示)[5] - 目前尚未收到正式处罚决定,但若最终认定违法将导致退市[6] 行业监管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24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3家因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锦州港、普利制药、卓朗科技)[6] - 除该公司外,另有7家公司(包括*ST苏吴、*ST紫天等)因涉嫌财务造假被立案调查,存在重大违法退市风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