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有色金属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厦门中创环保业绩持续亏损,多项财务指标引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9-25 22:01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1年114,203.82万元降至2024年46,600.53万元,2025年1-6月为15,727.54万元,呈现持续下滑趋势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年亏损,2021至2024年分别为-39,455.42万元、-9,709.58万元、-15,534.48万元和-1,683.18万元 [1] - 有色金属材料毛利率从2021年9.27%大幅下降至2024年-74.24%,2025年1-6月为-37.54%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2021年5,123.97万元恶化至2024年-9,710.57万元,2025年1-6月为-4,438.16万元 [2] - 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占比超过40%且占营业收入比重持续上升 [2] 资产负债状况 - 截至报告期末总负债72,496.69万元,资产负债率达73.84%,货币资金仅3,072.31万元 [2] - 存在商业承兑汇票逾期情况,质押票据中1,400万元已逾期 [2] 客户与业务结构 - 前五大客户变动频繁,部分客户与供应商存在重叠情况 [2] - 有色金属材料业务因合并范围变化和子公司产能受限导致收入下降 [2] - 过滤材料业务受行业竞争影响销售数量和单价双降 [2] - 环保工程业务因资金限制和项目验收问题导致收入波动 [2] 改善措施 - 推进"内生+外延式"发展战略,聚焦环境服务行业并探索新领域业务机会 [3] - 除有色金属材料业务外,其他业务在手订单执行情况相对稳定 [3] - 拟通过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50,000万元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借款 [3] - 拓展债务融资渠道,与债权人协商债务展期,加强应收账款回收 [3] - 已通过股权转让剥离部分亏损资产,对诉讼计提预计负债 [3] 风险因素 - 江西耐华暂停生产等问题可能对未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3] - 未来若业绩持续下滑可能导致退市预警或退市风险 [3]
中创环保回复定增审核问询函:剖析经营困境与发展策略
新浪财经· 2025-09-25 21:40
核心观点 - 公司针对深交所审核问询函发布回复公告 全面阐述经营业绩下滑 客户供应商变动 现金流恶化及债务逾期等状况 并提出通过定向增发募资 业务整合及债务协商等改善措施 [1] 经营业绩 - 营业收入持续下降:2021年11.42亿元 2022年10.07亿元 2023年5.15亿元 2024年2.69亿元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持续亏损:2021年-3.95亿元 2022年-0.97亿元 2023年1.55亿元 2024年-0.17亿元 [2] - 有色金属材料毛利率大幅下滑:2021年9.27% 2022年4.63% 2023年-23.56% 2024年-74.24% [2] - 业绩下滑主因:子公司环保技改 资金受限致产能不足 市场竞争致产品价格下降 [2] - 改善措施:推进定向增发募资不超过5亿元 拓展债务融资渠道 业务整合升级 成本管控 处理诉讼及应收账款 [2] 客户供应商 - 前五大客户变动频繁:因业务结构调整 剥离子公司致有色金属材料业务收缩 滤料和环卫服务业务比重上升 [3] - 过滤材料业务客户集中度低且关系稳定 环保工程和环卫服务客户集中度高且较稳定 [3] - 有色金属材料客户集中度高但稳定性低 存在流失 新能源业务随剥离致客户关系稳定性差 [3] - 存在客户供应商重叠情况(如汉中锌业) 交易具合理性及持续性 定价公允 款项结算正常 [3] 现金流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恶化:2021年0.51亿元 2022年0.42亿元 2023年-0.50亿元 2024年-0.97亿元 2025年1-6月-0.44亿元 [4] - 现金流恶化主因:营业收入下降 回款缓慢 偿还资金拆借款增加 [4] - 现金流与净利润差异较大:因计提商誉及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投资者诉讼赔偿款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现金流 [4] 债务情况 - 存在1400万元商业承兑汇票逾期:因贷款人违规转让票据及银行账户问题致原质押票据违约 [5] - 截至回复日已兑付1119.08万元 剩余280.92万元将按诉讼进展兑付并计划追偿 [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账面货币资金余额2060.34万元 经营活动创造现金能力不强 [5] - 缓解措施:通过定向增发募资偿还银行借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与金融机构沟通 优化融资渠道 [5]
材料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新华日报· 2025-09-17 08:30
材料产业历史与现状 - 材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核心支柱 以材料命名不同文明阶段[1] - 材料是工业革命关键推动力 钢铁支撑第一次工业革命 有色金属支撑第二次工业革命 硅材料支撑第三次工业革命[1] - 中国材料产业2022年产值达8万亿元 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1] 新材料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 - 新材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擎 与六大产业存在深度关联[1] - 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遵循"一代材料一代装备"规律 航空工业以材料为基石 航天器重量优化依赖材料进步[2] - 电子信息产业依赖材料突破 美国《国家微电子研究战略》指出材料与器件设计进步为集成电路发展注入新活力[2]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模取决于动力电池材料性能 电池性能提升是产业出现的前提条件[2] - 光伏产业成本下降85%主要来自电池材料技术进步[2] - 环保产业中膜材料技术使海水淡化耗电从10度/吨降至4度/吨[2] 新材料与未来产业展望 - 新材料被定位为未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石和先导 对全球经济 科技 环境产生深刻影响[2] - 能源领域核聚变产业化需解决中子约束材料难题 当前尚无材料能长时间阻挡高能中子[3] - 人工智能能耗问题需通过仿生材料突破 类脑芯片采用高效离子传输材料可使能耗降低数个数量级 接近人脑20瓦功耗水平[3] - 材料科技创新是引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要素 材料突破将直接引发产业变革[3] 专家背景与贡献 - 徐南平院士是中国陶瓷膜产业和材料化学工程学科开拓者 现任苏州实验室主任[4] - 提出"面向应用过程的膜材料设计与制备"学术思想 建立相关理论框架并实现陶瓷膜技术产业化[4] - 倡导用化学工程学科理论解决材料制备工程化问题 推动材料化学工程学科形成[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