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仙谷

搜索文档
年轻人喜爱的文旅“新物种”长什么样
中国青年报· 2025-07-04 09:17
文旅创新项目案例 - 达那也·金华山小冰岛将废弃矿坑改造为"矿山美好生活综合体",通过艺术美学设计吸引年轻游客,试运营8个月粉丝超16万,2024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99%为外地客户且含东南亚游客 [2][3] - 项目打造"冰川废墟下的婚礼"等孤独美学场景,定位情绪消费场域,核心客群为35岁以下年轻人 [3] 科技IP与工业改造 - 大连熊洞街由4800平方米废弃厂房改造,以6米高、25吨重的机械巨兽"北北"为核心IP,实现仿生互动与情感链接 [7] - 2024年接待游客163万人次(60%外地游客),年度营收6000多万元,本地游客复游率达80% [8] - 项目融合巨兽巡游、赛博朋克建筑等元素,通过短视频账号强化IP传播,形成"科技+潮流+社交"的沉浸式体验 [7][8] 生态修复与高端文旅 - 江西望仙谷将废弃矿山转型为文化度假小镇,悬崖民宿"白鹤崖村"38间客房定价5000-6800元/晚,节假日一房难求 [11] - 2024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含15万海外游客),营收5.28亿元,带动周边就业3万余人 [12] - 项目结合悬崖夜景、汉婚表演、手工作坊等体验,自由行游客占比80%,海外社交媒体阅读量超10亿次 [11][12] 行业趋势与战略意义 - 文旅"新物种"通过差异化改造非传统资源区,满足年轻群体对松弛感、出片率的需求,推动消费经济转型 [1][13] - 专家指出需平衡创新设计、运营模式与资金投入,政策应支持小微团队参与文旅创新 [14]
废旧空间变身文旅新天地(文旅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4 06:46
文旅创新实践案例 - 江西上饶望仙谷由废弃采石场改造为旅游度假区,包含悬崖民宿、非遗工坊等特色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营业收入5.28亿元,带动周边3万余人就业[5][7][8] - 大连熊洞街由4800平方米废旧厂房改造为文商旅综合体,以机械巨熊"北北"为核心IP,2024年接待游客163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60%[4][6] - 浙江金华山小冰岛由废弃矿山改造为艺术美学空间,包含潜水基地等新业态,开业后接待游客30万人次,吸引东南亚等地游客[9] 项目运营数据 - 望仙谷悬崖民宿38间客房设计独特,二期云海崖亮灯仪式获网络3亿次观看,2024年接待海外游客超15万人次[7][8] - 熊洞街本地游客复游率达80%(4次以上),成为大连入境旅游热门目的地,吸引韩国游客[6] - 金华山小冰岛水域面积9000平方米,水深3-25米,提供专业潜水服务[9] 社会经济效益 - 望仙谷带动周边发展约1000家民宿和386家农家乐,户均增收达30万元[8] - 金华山小冰岛促进周边乡村经济,提供再就业机会,助力大学生创业[9] - 熊洞街由博涛文化和大连冰山集团联合打造,保留工业厂房元素[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旅创新需挖掘自身特色,突破传统景区模式,打造新体验[10] - 需强化产品研发与人才培养以支撑持续创新[10] - 原创IP(如机械巨熊)成为旅游新"代言人"[6]
自然观|望仙谷的“仙气”何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4-30 11:30
乡村生态修复与文旅发展 - 望仙谷通过"修复乡村生态、复原乡村建筑、复活乡村生活、复兴乡村经济"的发展逻辑实现转型,从荒废采石矿区变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2] - 项目引入社会资本26亿元对600多公顷土地进行生态重塑,采用"生态修复+产业导入"模式打造文旅小镇 [2] - 修复过程中注重自然与人工修复结合,例如利用高陡山体修建民宿和高空栈道,对不宜开发区域以自然修复为主 [2] 文旅产业运营模式 - 景区整合山水人文景观、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业态,形成"景区+农户"合作模式,提供数万就业岗位并吸引村民返乡创业 [3] - 2023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亿元 [3] - 挖掘道教文化、农耕文化等打造特色体验项目,活化赣东北民居文化形成独特"仙气"气质 [2][3] 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 项目入选《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成为生态"软实力"全球输出的典型案例 [3] - 带动村民从事特色种植、手工艺制作、民宿经营等产业,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3] - 彻底改变资源破坏型发展模式,转向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路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