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创新

搜索文档
“梦西塘·船说”第二季花船巡游启航
中国经济网· 2025-07-29 16:12
文旅活动创新 - "梦西塘·船说"第二季花船巡游于7月25日晚启航 六艘主题花船以戏曲为核心 结合江南文化打造沉浸式夜游体验 [1][3] - 活动通过"戏曲+场景+IP"创新模式 日间以IP互动和市井活化为主 夜间以主题花船巡游为核心 构建全时段文化消费生态 [7][8] - 六艘花船分别融入《梁祝》 盗墓笔记等IP元素 将传统戏曲与现代文化符号结合 形成移动的文化IP剧场 [3][5] 文化体验升级 - 活动从"可观可赏"升级为"可沉浸可体悟" 通过日间花船打卡 NPC快闪 水乡叫卖船等互动形式 增强游客参与感 [5][7] - 花船巡游深度挖掘西塘戏曲DNA和民俗记忆 将文化元素转化为可触摸 可传播的情感符号 [5] - 活动联动餐饮 住宿 文创等业态 形成"文化体验-消费转化"闭环 提升文旅消费附加值 [7] 运营策略与周期 - 活动持续至9月7日 每周五 六 日19:30-20:30进行花船巡游 日间设置三大快闪点位和定时叫卖船活动 [9] - 日夜联动策略延伸客流停留时间和消费场景 为长三角文旅融合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7][8] - 方山问茶 稻米驿站 顾锡东戏剧艺术馆作为日间核心互动点位 与夜间巡游形成内容互补 [9]
湖北建始:地心谷两大文旅新品面世
中国经济网· 2025-07-18 16:16
旅游行业 -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入旅游旺季 地心谷 恩施大峡谷 腾龙洞等景区迎接全国游客 [1] - 恩施州2024年全域接待游客超1亿人次 地心谷景区2024年游客量突破120万人 跻身恩施核心景区之一 [2] - 恩施正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地心谷景区通过创新产品为"知音湖北"文旅品牌赋能 [2] 公司动态 - 地心谷景区推出全新科技游览项目 包括"悬崖列车"和"地心奇航" 融合悬念刺激 人文历史 五感沉浸体验 [1] - 悬崖列车全长2400米 最高处距谷底200米 提供多维度俯瞰视角 可观赏峡谷底部激流飞瀑 嶙峋岩层与葱郁生态 [1] - "地心奇航"项目在900米蜿蜒河道进行 包含六大篇章故事 融合文化历史 神话传说 地质变迁 [2] 产品创新 - 悬崖列车设计为贴壁"飞行" 提供下行俯冲刺激体验 被描述为"悬壁飞行步步惊心 地心穿越处处摄魂" [1] - "地心奇航"为沉浸式漂流体验 通过光影流转营造"洪荒纪元"氛围 让游客亲历亿万年地质变幻 [2] - 景区设置心形打卡点 吸引国际游客如韩国网红达人拍照 增强社交媒体传播效应 [2] 市场反馈 - 韩国网红达人称赞地心谷浪漫 特别提到谷底心形打卡点 预计随着直达航线增加将吸引更多韩国游客 [2] - 越南网红达人体验后表示"悬崖列车"和"地心奇航"项目新奇刺激 过程完美 [2] - 公司表示2025年将继续推出创新产品 实现游客对峡谷秘境的所有想象 [2]
废旧空间变身文旅新天地(文旅新象)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4 06:46
文旅创新实践案例 - 江西上饶望仙谷由废弃采石场改造为旅游度假区,包含悬崖民宿、非遗工坊等特色项目,2024年接待游客310万人次,营业收入5.28亿元,带动周边3万余人就业[5][7][8] - 大连熊洞街由4800平方米废旧厂房改造为文商旅综合体,以机械巨熊"北北"为核心IP,2024年接待游客163万人次,外地游客占比60%[4][6] - 浙江金华山小冰岛由废弃矿山改造为艺术美学空间,包含潜水基地等新业态,开业后接待游客30万人次,吸引东南亚等地游客[9] 项目运营数据 - 望仙谷悬崖民宿38间客房设计独特,二期云海崖亮灯仪式获网络3亿次观看,2024年接待海外游客超15万人次[7][8] - 熊洞街本地游客复游率达80%(4次以上),成为大连入境旅游热门目的地,吸引韩国游客[6] - 金华山小冰岛水域面积9000平方米,水深3-25米,提供专业潜水服务[9] 社会经济效益 - 望仙谷带动周边发展约1000家民宿和386家农家乐,户均增收达30万元[8] - 金华山小冰岛促进周边乡村经济,提供再就业机会,助力大学生创业[9] - 熊洞街由博涛文化和大连冰山集团联合打造,保留工业厂房元素[6] 行业发展趋势 - 文旅创新需挖掘自身特色,突破传统景区模式,打造新体验[10] - 需强化产品研发与人才培养以支撑持续创新[10] - 原创IP(如机械巨熊)成为旅游新"代言人"[6]
老牌景区要有创新思维
经济日报· 2025-06-05 06:04
文旅产业现状分析 - 行业面临资源依赖困境,优质文旅资源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部分景区经营不善[1] - 旅游产业开发初期投入巨大,通常达数亿元级别,且资金回流周期长[1] - 成熟景区面临经营可持续性挑战,固定资产折旧与财务费用持续压缩利润空间[1] 行业痛点 - 景区建设同质化严重,导致利润空间缩小,游客选择范围扩大使竞争加剧[1] - 新兴小众文旅项目凭借鲜明特色和周到服务吸引追求个性化体验的游客[1] - 传统景区运营方陷入路径依赖,基于独占资源缺乏创新动力[2] 市场趋势 - 国内文旅市场呈现"流量导向"趋势,热点轮动速度加快(如特种兵式旅游、City Walk等)[2] - 传统景区应对市场变化滞后,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2] - 游客对同质化景观(如"江上全是竹筏"、"古街全是商铺")产生审美疲劳,导致口碑下滑[2] 发展路径 - 需打破资源依赖模式,以文化为核心、体验为桥梁、创新为驱动力[1][2] - 需将千年文化资源转化为持续发展动能,重塑市场格局[1][2] - 新的消费需求与习惯正在改变行业竞争格局[2]
2025首届茶道师培训在成都开班
中国新闻网· 2025-05-18 09:12
茶道师培训项目启动 - 2025首届茶道师培训在成都茶文化公园开班,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1] - 培训由安徽省茶文化研究所所长丁以寿等专家授课,强调技艺传授与文化记忆唤醒的双重使命[1] - 课程体系涵盖儒释道哲学精髓与诗词书画艺术,考核通过者可获初级茶道师证书[1] 茶文化历史价值 - 中国茶道发展脉络清晰:发源于神农氏,唐代兴起,宋代鼎盛,承载着"精行俭德"至"壶中天地"的东方智慧[1] - 茶道融合哲学思想与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文明独有的精神符号[1] - 从茶马古道到"一带一路",茶道始终是文明互鉴的重要载体[2] 产业融合战略 - 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推动茶产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响应国家"文化强国"战略[1] -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为乡村振兴和文旅创新提供新动能[1] - 专家团队包括茶学教授关剑平、作家王旭峰等跨领域权威人士[1] 文化传播意义 - 茶道以"和而不同"的包容智慧向世界传递中国文化[1][2] - 通过茶道符号架设文明桥梁,成为展示文化自信的生动案例[2] - 当代茶道传承既保留传统精髓,又赋予服务产业新内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