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回收试验箭

搜索文档
商业航天迈入万亿元级“预定轨道”
新华网· 2025-08-12 13:38
核心观点 - 中国商业航天产业已形成从星箭制造到发射服务及数据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 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技术突破与投融资活动活跃 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万亿元 [1][2][4][5][8] 政策定位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商业航天定义为"新兴产业" 相比2024年"新增长引擎"的表述 战略地位显著提升 [2] - 政策目标从"积极打造新增长引擎"转向"推动安全健康发展" 预示行业从规模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10] 技术突破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双工位发射能力 首次发射以"一箭十八星"方式将千帆星座第五批18颗卫星送入轨道 累计发射达90颗 [1][5] - 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朱雀三号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 深蓝航天计划2025年执行"星云一号"入轨+垂直回收双验证 [5][6] - 太空飞船技术进展:紫微科技计划2025年7月/9月发射B300系列留轨版飞船和迪迩五号 载重与服务能力提升 并计划2027-2028年开展入轨级载人飞行试验 [6][7] 市场规模与预测 - 2025年卫星发射数量同比大幅增长 仅卫星制造侧有望带来超百亿元市场空间 [3] - 2025年商业航天产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5万亿元 行业进入转型升级期 [4] - 低轨卫星通信试点将于2025年出现 2026年年中实现商业化落地 [7] 产业链发展 - 形成完整配套体系:北京中关村科学城星谷覆盖卫星核心部件 大兴航天基地集聚火箭发动机及零部件供应商 具备模块化批量化交付能力 [3] - 卫星应用深化: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环境监测等领域应用拓展 低轨卫星组网将满足航海航空通信需求 [2][7] - 国际化进程加速:商用卫星"出海"持续推进 卫星服务出口成为重要发展机遇 [3] 资本动态 - 多家企业获重大融资:星际荣耀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 深蓝航天获近5亿元融资 九天行歌完成超亿元A++轮融资 体现地方政府强力支持 [8] - 资本化进程启动:国星宇航2025年1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拟成港股商业航天第一股 预计未来2-3年将出现IPO排队现象 [8][9] - 投资方向聚焦具备核心技术(如火箭回收)或明确应用场景的优质企业 [9]
民营商业航天独角兽,冲刺科创板
中国证券报· 2025-07-30 16:24
公司上市进展 - 于7月29日在北京证监局办理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登记 [1] - 辅导机构为中金公司 律师事务所为锦天城 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 注册资本3.6亿元 总部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1] 公司估值与业务 - 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公司估值达200亿元 较一年前增长90亿元 [1] - 公司定位为国内头部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1] - 核心产品朱雀二号运载火箭已于2024年11月成功发射并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4]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试验箭于2024年9月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 [5] - 朱雀三号一级动力系统于2025年6月20日完成试车 [5] - 2024年4月第100台天鹊系列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下线 实现批量制造能力 [5] 行业技术发展 - 商业航天企业正致力于近一两年实现火箭可回收复用与入轨目标 [5] - 通过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和模块化卫星量产降低商业航天成本 [5] - 运载火箭从发布到商业化运营约需10年 需解决维护检测流程优化问题 [5] 行业前景 - 民营大运力液体火箭成熟及可回收技术推进将推动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项目开放 [6] - 民营液体火箭将成为发射资源补充 降低发射成本并加速卫星互联网建设 [6] - 火箭发射和卫星制造产业链有望得到带动发展 [5][6]
蓝箭航天启动科创板上市辅导
搜狐财经· 2025-07-30 12:40
公司上市进展 - 已在北京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 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 [1] - 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律师事务所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会计师事务所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 [1] 公司基本情况 - 成立于2015年6月 注册资本3.6亿元 总部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 [1] - 国内头部民营商业航天企业 [1] 产品研发进展 - 重点关注液氧甲烷运载火箭研发与运营 [1] - 朱雀二号运载火箭于2024年11月成功发射 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 面向市场进行批量化交付 [1] - 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回收试验箭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 一级动力系统试车成功 [1] - 朱雀三号计划于2025年完成首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