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李子园甜牛奶
icon
搜索文档
7个浙江人,撑起中国饮料半边天
36氪· 2025-08-07 08:11
浙江饮料行业概况 - 浙江企业家在中国饮料行业占据半壁江山 从瓶装水到茶饮 从植物奶到果汁 多个品类均有全国性巨头和创新企业 [5] - 7位浙江企业家通过独特产品 创新营销和市场洞察塑造行业潮流 包括娃哈哈 农夫山泉 李子园 柚香谷 香飘飘 古茗 菲诺等品牌 [5] - 浙江饮料企业从模仿到超越 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升级 成为国人饮品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55] 娃哈哈 - 1987年宗庆后借款14万元承包校办企业创立 早期通过花粉口服液和儿童营养液打开市场 1991年成立集团公司 [8] - 与达能合作引进先进生产线 成为市场霸主 宗庆后三度问鼎中国首富 被称为"布鞋首富" [8][9] - 2024年宗馥莉接班后业绩增长40% 从500亿增至700亿 接近巅峰水平 [10] 农夫山泉 - 钟睒睒1991年成为娃哈哈代理商 后创办养生堂推出龟鳖丸 一年赚取1000万 [15][16] - 1996年创立农夫山泉 提出"山泉水健康"理念 2000年通过"纯净水无益健康"事件营销成为赢家 [17][18] - 2023年营收42896亿元 净利润12123亿元 2024年舆情冲击下仍保持增长 [20] 李子园 - 1994年李国平创立 以甜牛奶饮品起家 早期通过明星代言快速扩张 2003年销售额达43亿元 [25][26] - 后受伊利蒙牛冲击濒临倒闭 转向下沉市场 2024年含乳饮料营收1354亿元但同比下滑192% [27][28] - 2024年底李博胜接任 面临大单品依赖和增长困境 [29][30] 柚香谷 - 宋伟从蜂蜜柚子茶切入 选择常山胡柚 建立10年种植时间壁垒 打造原材料护城河 [33] - 双柚汁2023年销售额达6亿元 生产基地扩至10万亩 计划投资20亿元打造旅游目的地 [34] - 进入IPO辅导期 计划2026年底上市 产品线拓展至食品饮料和美妆个护 [35] 香飘飘 - 2005年蒋建琪创立 开创杯装奶茶品类 首年销售额5000万元 巅峰时期年销15亿杯 [38][39] - 2017年上市后开拓即饮板块 Meco蜜谷首年销量破10亿 2023年推出原叶现泡新品对标现制茶饮 [40] - 家族企业特征明显 蒋建琪兄弟分任董事长和副董事长 [41] 古茗 - 2010年王云安创立 坚持传统制茶工艺 2024年成为新茶饮第三家上市公司 [44][45] - 从台州起步快速全国扩张 王云安计划45岁交棒年轻一代 [47] - 定位新鲜健康饮品 使用天然茶叶和优质食材 [44] 菲诺 - 2015年张凯转型创立 从椰子冻切入 后推出厚椰乳成为瑞幸生椰拿铁核心供应商 [52][53] - 选择椰子基料填补市场空白 避免价格战 专注创新创造品牌价值 [53] - 坚持稳健发展路线 目标打造独特品牌而非抢占现有市场 [54] 行业趋势 - 浙江饮料企业持续引领创新 从巨头到新锐共同推动行业变革 [55] - 市场持续扩容 未来浙江力量或将继续主导行业升级 [56]
李子园“甜”途坎坷:核心市场遇冷,甜牛奶“后继乏力”,跨界奶粉是救命稻草还是豪赌
证券之星· 2025-06-04 10:46
核心观点 - 公司核心品类含乳饮料连续三年增长停滞,营收徘徊在14亿元左右,净利润未达2021年2.62亿元高点 [1][2] - 公司对含乳饮料依赖度高达95%以上,但该品类销量增速疲软,2022-2024年分别为-8.06%、-1.67%和0.41% [3] - 公司尝试通过拓宽产品结构摆脱大单品依赖,但新品对业绩拉动有限,第二大品类乳味风味饮料2024年销量增61.95%但收入仅突破1000万 [5][6] - 公司计划2025年聚焦奶粉及乳制品生产与销售,但品牌形象转型面临挑战 [7] 核心品类表现 - 含乳饮料行业2022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但竞争激烈 [2] - 公司甜牛奶产品因高糖低蛋白(每100ml蛋白质仅1g)与健康消费趋势背道而驰 [3] - 公司高层表态继续逆"无糖"趋势,但也推出零蔗糖香蕉风味乳饮料作为妥协 [4] - 2022-2024年含乳饮料收入分别为13.59亿元、13.8亿元和13.54亿元,增长乏力 [3] 新品开发与区域表现 - 2021-2024年推出零脂肪乳酸菌饮品、榴莲牛奶、0糖0卡电解质水等新品,2025年计划推出营养素饮料等 [5][6] - 复合蛋白饮料销售规模仅百万级别,新品未能有效拉动业绩 [6] - 华东地区收入连续三年负增长(-6.82%、-3.61%、-0.58%),华中地区2024年大幅下滑12.21% [6] 战略转型 - 公司计划通过日处理1000吨生乳深加工项目进军奶粉及乳制品领域 [7] - 奶粉原材料曾因价格波动冲击利润,2022年提价未能抵消成本压力导致销量下滑7.54% [7] - 品牌形象从"甜牛奶"转型"奶粉"面临认知割裂挑战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