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康化趋势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水果罐头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进出口及发展前景展望:内销动力不足,行业出海势头强劲[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2 09:12
行业概况 - 水果罐头是以新鲜水果为主要原料,经过加工处理、灌装、排气、密封、加热杀菌、冷却等工序制成的保鲜食品,可延长保质期 [1][2] - 根据水果种类可分为菠萝罐头、柑桔属水果罐头、梨罐头、樱桃罐头、桃罐头、荔枝罐头、龙眼罐头、清水马蹄罐头、什锦罐头等 [2]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设备供应(水果、糖、玻璃瓶等),中游为生产加工(林家铺子、欢乐家等),下游为销售流通(商超、电商等) [4] 市场规模与现状 - 2024年行业规模达103亿元,近两年呈现稳步增长 [1][8] - 2021年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00.8亿元下降至91.8亿元,2022年回升至94.97亿元(居家囤货需求驱动) [8] - 中国人均罐头年消费量仅1公斤,远低于美国(90公斤)、西欧(50公斤)、日本(23公斤),市场潜力大但需消费者教育 [6] - 冷链物流发展对水果罐头形成替代,但水果罐头在保鲜、便携性方面仍有优势 [8] 进出口情况 - 2024年水果罐头出口量64.09万吨(同比+12%),出口金额8.22亿美元(同比+5%) [10] - 2025年Q1出口量15.43万吨(同比+4%),出口金额1.95亿美元(同比+2%) [10] - 主要出口品种:橘子罐头(26.06万吨,占比41%)、桃罐头(17.33万吨,27%)、梨罐头(5.47万吨,9%) [12] - 主要出口市场:美国(23.49万吨,占比37%)、日本(10.33万吨,16%)、加拿大(2.72万吨,4%)、德国(2.32万吨,4%) [14] 竞争格局 - 行业参与者超3000家,注册资本100万以内企业占比37.7%,CR5仅22.2%,竞争分散 [16][18] - 传统食品生产企业(如欢乐家、林家铺子)占据领先地位,新兴休闲食品品牌(如百草味)产品较少 [18][19] - 欢乐家2024年营收18.55亿元(同比-3.53%),水果罐头收入6.27亿元(同比-11.51%) [19] - 林家铺子2024年营收7.22亿元(同比-19.96%),水果类罐头收入6.39亿元(同比-1.97%) [21] 发展趋势 - 市场规模波动增长,出口与内需双驱动:2024年水果罐头出口量同比+7.9%,内需因健康便携属性提升 [23] - 产品创新与健康化:低糖、无添加、功能性产品(如维C黄桃罐头)及小包装设计涌现 [24] - 竞争格局优化:头部企业(如林家铺子、欢乐家)通过规模效应和渠道整合提升集中度,中小企业加速出清 [25]
海天味业:6月19日港股上市,基石认购近47亿港元
和讯网· 2025-06-11 15:36
IPO发行概况 - 公司于6月11日启动全球公开发售,预计6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 [1] - 招股最高发售价每股H股36.3港元(折合人民币约33.3元/股),折价率或不到25% [1] - 发行总量2.63亿股H股,其中国际发售占比94%(2.47亿股),香港公开发售1579万股 [1] 基石投资者认购 - 基石投资者认购1.29亿股,占发行总量近50%,认购金额近47亿港元 [1] - 参与认购的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等8家机构 [1] - 此次IPO创下年内基石投资者认购规模新高,为2023年以来基石认购规模第三大港股IPO [1]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2014年A股上市后营收从98亿增至269亿,增幅达174% [1] - 2024年以4.8%市场份额领跑中国调味品行业,酱油和蚝油全球销量第一 [1] -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4年达8.4亿创新高,近五年累计超38亿 [1] 产品与研发优势 - 产品矩阵完善,拥有1400余个SKU,其中7个单品年销超10亿 [1] - 把握健康化趋势,有机系列和低糖/低脂/低盐系列成为明星单品 [1] - 2025年初获评全球首家酱油酿造"灯塔工厂",彰显技术领先地位 [1] 行业与投资价值 - 国际投行分析师称其为今年港股优质消费类IPO [1] - 行业呈现"大行业、小龙头"格局,为公司提供成长空间 [1] - 调味品行业刚需属性叠加双重红利,公司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1]
海天味业港股IPO 开启国际化发展新战略剑指千亿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6-10 17:45
公司概况 - 佛山市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中金公司、高盛、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 [2] - 公司前身可追溯到1955年成立的"佛山古酱园",由25家古酱园合并重组而成 [2] - 主要品类包括酱油、蚝油、调味酱、特色调味品及其他 [2] 品牌与历史 - 拥有400余年的"中华老字号"历史,品牌价值稳居行业首位 [3] - 在酱油、酱料、蚝油和食醋四大品类中均位列中国品牌力指数C-BPI"2024年第一品牌榜"第一,其中酱油品类已连续14年蝉联榜首 [3] - "海天"商标在全球9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品牌认知度和消费者信任度极高 [3] 产品与营收 - 构建了涵盖酱油、蚝油、酱料、醋、料酒等超1000个SKU的完整产品矩阵 [4] - 2024年酱油、蚝油、调味酱三大核心品类营收分别达137.58亿、46.15亿、26.69亿元,同比增长8.87%、8.56%、9.97% [4] - 健康化产品表现突出,零添加系列收入同比增长30%,健康产品线占比提升至8% [4] 产能与制造 - 在全国布局四大生产基地,2024年产销量均超过450万吨,稳居行业第一 [5] - 广东高明工厂入选世界经济论坛"灯塔工厂",是全球酿造调味品行业中首家且唯一入选的智能制造标杆,单厂产能效率较行业均值提升30%以上 [5] 渠道与销售 - 拥有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触达几乎100%的市级和近90%的县级市场,合作经销商超6700家 [6] - 2024年线上收入12.43亿元,同比增长39.78%,抖音旗舰店日销峰值达300万元 [6] - B端定制化产品日销超5万桶,餐饮渠道贡献超45%营收 [6] 行业前景 - 2023年中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4793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69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7% [8] - 2023年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达2.1万亿元,预计2029年将增至近2.9万亿元,复合年增长率6.2% [9] - 东南亚和拉美市场将成为增速最快的区域,复合年增长率分别达到9.2%和8.6% [9] 消费趋势 - 有机酱油、减盐酱油、无麸质酱油等高端产品需求快速增长 [13] - 挤挤瓶系列蚝油产品上市3年销售量突破3亿瓶 [13] - 全球华人数量超过6000万以及中餐文化在全球范围的普及,酱油、蚝油等中国特色调味品的国际需求持续增长 [12] 竞争格局 - 中国调味品行业前五大企业市场份额集中度仅为10.9%,远低于美国的24.0%和日本的28.5% [14] - 在酱油、蚝油、酱类、食醋等主要品类中,头部品牌的集中度已经较高(CR3在48%-97%之间) [14] 竞争优势 - 以17%的市场份额稳居中国调味品行业第一,酱油、蚝油品类市占率分别超20%和40% [15] - 2024年营收269.01亿元,净利润63.44亿元,毛利率37.00%,净利率23.63%,均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5] - 2024年研发费用8.4亿元,占营收3.12%,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500项 [16] 成本与供应链 - 通过规模化采购(年采购大豆超100万吨)、智能制造(单厂人工成本较行业低25%)和全产业链布局,毛利率较行业均值高5-8个百分点 [17] - 2024年通过期货套保策略对冲原材料价格波动,大豆采购成本同比下降3% [17] 国际化战略 - 此次港股IPO将增强公司国际融资能力,募资拟用于东南亚、北美等海外市场拓展 [18] - 目前海天产品已出口至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计划在越南、印尼建设生产基地,目标3年内海外收入占比从不足5%提升至15% [18]
李子园“甜”途坎坷:核心市场遇冷,甜牛奶“后继乏力”,跨界奶粉是救命稻草还是豪赌
证券之星· 2025-06-04 10:46
核心观点 - 公司核心品类含乳饮料连续三年增长停滞,营收徘徊在14亿元左右,净利润未达2021年2.62亿元高点 [1][2] - 公司对含乳饮料依赖度高达95%以上,但该品类销量增速疲软,2022-2024年分别为-8.06%、-1.67%和0.41% [3] - 公司尝试通过拓宽产品结构摆脱大单品依赖,但新品对业绩拉动有限,第二大品类乳味风味饮料2024年销量增61.95%但收入仅突破1000万 [5][6] - 公司计划2025年聚焦奶粉及乳制品生产与销售,但品牌形象转型面临挑战 [7] 核心品类表现 - 含乳饮料行业2022年市场规模突破千亿,但竞争激烈 [2] - 公司甜牛奶产品因高糖低蛋白(每100ml蛋白质仅1g)与健康消费趋势背道而驰 [3] - 公司高层表态继续逆"无糖"趋势,但也推出零蔗糖香蕉风味乳饮料作为妥协 [4] - 2022-2024年含乳饮料收入分别为13.59亿元、13.8亿元和13.54亿元,增长乏力 [3] 新品开发与区域表现 - 2021-2024年推出零脂肪乳酸菌饮品、榴莲牛奶、0糖0卡电解质水等新品,2025年计划推出营养素饮料等 [5][6] - 复合蛋白饮料销售规模仅百万级别,新品未能有效拉动业绩 [6] - 华东地区收入连续三年负增长(-6.82%、-3.61%、-0.58%),华中地区2024年大幅下滑12.21% [6] 战略转型 - 公司计划通过日处理1000吨生乳深加工项目进军奶粉及乳制品领域 [7] - 奶粉原材料曾因价格波动冲击利润,2022年提价未能抵消成本压力导致销量下滑7.54% [7] - 品牌形象从"甜牛奶"转型"奶粉"面临认知割裂挑战 [1][7]
6年后再次冲击上市,“溜溜梅”的产品迭代藏着哪些门道?
FBIF食品饮料创新· 2025-05-11 09:03
以下文章来源于Gooods 好味司 ,作者海枫 Gooods 好味司 . 专业、独特、有趣的食品饮料产品媒体,连接好产品与美好生活。 在溜溜梅2019年冲击深交所创业板折戟后,时隔6年再度冲击上市,不同的是这次溜溜梅将目标放到了 港交所。 时间线推回到2018年,溜溜梅的年营收还未过10亿,据招股书披露,2018年公司的营收为8.73亿,净 利润5603万。六年后,溜溜梅营收接近翻倍,2024年公司营收为16.16亿,净利润为1.48亿,净利润 是原来的2.6倍左右。(文中货币单位均为人民币) 从零食行业来看,溜溜梅的营收规模属于中大型公司,在溜溜梅之前有一些营收超过50亿元的零食公 司,少数超过百亿规模。但在梅果类零食当中,溜溜梅属于中国市场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甚至 招股书 图片来源:微博@溜溜梅 中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称,溜溜梅还属于中国果类零食的第一名(这里果类零食包括了果干、冻干水 果、加工水果零食以及水果为基础的棒状或块状零食)。 溜溜梅是中国特色零食的典型代表,为本土零食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样本。 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看看, 6年后再次冲击上市,"溜溜梅"的产品迭代藏着哪些门道? 另一方面是对于得到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