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设备

搜索文档
中欧贸易战开打?欧盟要限制中国!中国被迫反制!欧盟为何反水?
搜狐财经· 2025-07-07 10:26
中欧贸易争端 - 中国商务部对欧盟进口白兰地实施反倾销措施,裁定倾销幅度为27.7%-34.9%,自7月5日起实施为期5年的反倾销措施,但34家提交价格承诺申请的欧盟企业获免征资格 [1] - 欧盟对中国进口电动汽车最高加征38.1%的额外关税,中方通过反倾销裁定回应欧盟未解决电动汽车关税问题 [1] - 法国财政部长隆巴尔主张修改贸易规则、强化贸易壁垒限制中国进口商品,认为这些商品可能损害欧洲工业经济 [2] 中欧经贸关系现状 - 中国电动汽车凭借智能化配置和高性价比在欧洲市场销量攀升,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为期5年的反补贴调查 [4] - 欧盟依据《国际采购工具》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针对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 [5] - 欧洲高端商品和汽车在中国市场长期享受开放红利,奔驰、宝马等品牌扎根中国市场数十年 [15] 中国立场与应对 - 中国商务部对白兰地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对欧盟医疗器械限制政策的回应,彰显维护贸易秩序的坚定态度 [6] - 中国新能源汽车实现技术突破并进入欧洲市场,欧盟却通过修改规则打压中国产业发展 [5] - 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姿态寻求合作共赢,期待欧盟摒弃成见,视中国为合作伙伴而非对手 [15] 欧盟内部矛盾 - 欧盟内部27个国家存在利益冲突,部分国家对中国友好,部分国家怀有敌意 [8] - 欧盟对中国的一系列关税壁垒和制裁被指为"给自己下错了定位" [13] - 欧盟部分势力将中国无端指责为"规则违反者",但欧洲品牌在中国市场长期获益 [15] 中欧高层互动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访欧洲,与欧盟高层展开对话,强调维护多边主义与自由贸易体制 [1] - 王毅在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中指出中国有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不能用他国视角审视中国 [10] - 部分国外媒体传播不实信息干扰中欧正常交流氛围 [10]
认可制度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国门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49
在全球贸易版图中,认可制度架起了信任的桥梁。 认可制度赋能中小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赋能制造业企业拓展全球市场。浙江某阀门企业内部实验室通过CNAS认可,积极拓展全球市场份额。 凭借认可国际互认,近3年外贸订单占比从40%提升至50%,并成功进入国内外石油能源巨头采购体 系。 记者从日前举办的2025年世界认可日活动暨第二届中国认证认可大会上了解到,依托国际实验室认可合 作组织多边互认协议、国际认可论坛多边互认协议,经认可的检测、检验、认证等合格评定结果实现全 球互认。这既消除了技术性贸易壁垒,也让中小企业得以自信地走向世界。 赋能核电用锆合金检测技术"走出去"。经CNAS认可的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助力某企业国产锆合金 产品出口至美国、法国、巴基斯坦等10余个国家。国产锆合金检测数据得到国际核电项目(如国合一号 出口项目)采信,进一步推动国产材料替代加速。 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我国获认可的合格评定机构突破2万家,有20多个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采信认 可结果,签署16项国际多边互认协议,互认范围覆盖133个经济体,占全球经济总量96%以上,签署双 边认可合作协议25份,范围覆盖共建"一带一路"51个国家 ...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涉医疗领域“量身定做”串通投标行为
经济观察报· 2025-05-23 16:52
案件概述 - 湖南省新宁县某医院原院长李某琼因受贿、串通投标、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62万元 [1][2] - 案件涉及医疗设备采购中的串通投标行为 合同标的额823万元 [1] - 李某琼总受贿金额891万元 其中35万元与核磁共振设备采购相关 [1][2] - 诈骗金额844万元 [2] 串通投标手法 - 李某琼与投标人周某斌共谋 通过设定特殊设备参数排斥其他投标者 [1][3] - 安排招投标代理公司制定量身定制的招投标公告 [1] - 周某斌控制三家公司参与围标 最终其实际控制的上海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标 [1] 司法认定 - 法院认定串通投标行为与受贿行为系两个独立犯罪行为 [3] - 数罪并罚体现对医疗领域串通投标行为的全面法律评价 [2][3] - 追缴违法所得505万元 不足部分继续追缴 [2] 行业影响 - 案例反映医疗领域腐败与招投标乱象交织问题突出 [3] - 量身定制招标参数行为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3] - 司法机关通过典型案例强化对医疗采购领域的监管力度 [3]
严惩串通投标及关联犯罪,湖南某医院院长因受贿、串通投标获刑13年
第一财经· 2025-05-19 17:39
2025.05. 19 本文字数:1581,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安然然 为治理招投标乱象、推动招投标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最高人民法院要求依法严惩串通投标及其关联犯 罪,对于案件中涉及的行贿、受贿、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等其他犯罪行为,依法数罪并罚,实现对犯罪 行为的精准打击。 5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6件人民法院审结的串通投标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 例,涵盖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土地承包等多个经济领域。 最高法介绍,当前,串通投标犯罪案件呈现出犯罪主体多元化、犯罪手段隐蔽化、犯罪链条组织化的 新特点和新动向,扰乱了招投标市场秩序,损害了经营主体合法权益。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中,出现 了多种新型犯罪手法:招标方为意向投标人量身定做招标参数,表面合法,实则暗箱操作;招标代理 机构通过不正当手段控制评标专家评分账户,虚假评分;投标人为了规避大数据监控,采用阶梯式布 点报价的方式进行围标。 最高法表示,面对这些复杂的犯罪手法,要坚持证据裁判原则,深入审查招标文件、电子数据、行为 手段、资金流向等核心证据,建立实质违法性判断标准,依法准确认定犯罪性质。同时,对于案件中 涉及的行贿、受贿、伪造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