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聚变反应堆
icon
搜索文档
谷歌追加投资 TAE Technologies 助力核聚变发电研发
环球网· 2025-06-05 11:35
融资情况 - TAE Technologies完成新一轮1 5亿美元融资 投资方包括谷歌 雪佛龙和New Enterprise等现有投资者 [1] - 公司累计融资达18亿美元 成为全球融资规模领先的核聚变公司之一 [1] 技术路径与突破 - 早期技术采用两个等离子球相互发射 通过粒子束旋转形成空心雪茄状等离子体 利用自身磁场与反应堆磁铁协同约束等离子体 [3] - 2024年4月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仅需粒子束即可完成等离子体形成 加热与稳定 简化设备后反应堆体积更小 成本更低且操作更便捷 [3] 人工智能应用 - 自2014年起与谷歌合作 利用机器学习优化核聚变装置运行参数 [3] - 人工智能使参数优化时间从两个月缩短至数小时 实验次数从约1000次减少两个数量级 [3] 技术指标与规划 - 当前反应堆可产生7000万摄氏度的等离子体 [4] - 商用设备需将等离子体温度提升至10亿摄氏度 [4]
谷歌投资TAE Technologies,再次押注核聚变发电
搜狐财经· 2025-06-05 01:29
商业化核聚变能源行业 - 商业化核聚变能源发展具有高成本与长周期特性 [2] - TAE Technologies成为全球融资最多的聚变能源公司之一 累计融资达18亿美元 [2] TAE Technologies融资动态 - 公司完成第12轮融资 最新筹集1.5亿美元 投资方包括谷歌、雪佛龙及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 [2] - 谷歌连续参与两轮融资 2022年曾投资2.5亿美元 双方自2014年起在AI优化聚变参数领域合作 [3] - 公司计划在夏季融资轮结束前追加筹集5000万美元 [3] 技术突破与研发进展 - 公司原名Tri Alpha Energy 采用双等离子体球碰撞技术 后升级为单等离子体束生成方案 使反应堆更小更经济 [2] - 2024年4月实现技术突破 通过粒子束直接生成并稳定单个等离子体 提升运行效率 [2] - 当前反应堆可生成7000万摄氏度等离子体 未来商业装置目标温度达10亿摄氏度 [3] - AI技术将反应堆参数优化时间从2个月/1000次实验缩短至几小时 效率提升两个数量级 [3] 商业化规划 - 公司目标在2030年代初期实现向电网供电 [3]
美银:带你走进核聚变反应堆!不产生钚或浓缩铀,强大到举起航空母舰的超导磁体!
智通财经网· 2025-05-26 18:18
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中国国常会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1] - 特朗普宣布核电新政,计划2030年前启动10座大型核电站建设,2050年前将美国核电产能翻四倍[1] - 核能、环保、光伏类股票受政策提振,周一核能概念股大涨[1] 核聚变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和超级计算领域的突破正在加速核聚变测试并拓展潜在反应堆设计[2] - 核聚变被视为能源转型的圣杯,可为清洁能源提供安全可持续的途径[2] - 核聚变过程需要将气体转化为比太阳热10倍的等离子体,并控制足够长时间以获得净能量输出[2][11] - 实现核聚变的关键挑战包括制造能承受极端条件的材料[2][13] ITER项目 - ITER是全球最大的核聚变研究项目,耗资220亿美元,目标是证明大规模核聚变发电可行性[3][7] - 项目高峰期电力需求高达620兆瓦,磁体产生的磁场强度理论上可悬浮一艘航空母舰[3][14][15] - ITER时间表推迟,预计2039年全面运行,但已产生多项创新衍生技术[3][16] - 项目面临材料科学、燃料循环和热管理等关键挑战[13] CEA研究进展 - CEA的WEST托卡马克创造了保持核聚变等离子体(5000万摄氏度)22分钟的世界纪录[3][20] - WEST作为ITER所需组件的测试平台,验证了钨偏滤器的可行性[22] - 每次核聚变实验成本为2万欧元,主要源于等离子体运行所需的大量能量[25] 核聚变技术原理 - 核聚变是为太阳和恒星提供能量的过程,需要比太阳核心高10倍的温度(1.5亿摄氏度)[10][11] - 最容易的燃料组合是氘和氚,氘存在于海水中储量丰富[6] - 两种主要约束方法:磁约束(托卡马克)和惯性约束(激光或脉冲功率)[5] 核聚变优势 - 零碳排放,燃料来源丰富,无连锁反应风险,不产生长期放射性废物[6][11] - 可作为基本负荷调度电力来源,还可提供工业热能[6] - 持续运营成本可能相对较低,ITER托卡马克装置理论使用寿命可达100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