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桑皮纸
icon
搜索文档
非遗在新疆讲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故事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10:23
活动规模与参与情况 - 活动主会场位于新疆和田约特干故城 参展省市和参展项目规模均为历届最大 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其他25个省(区 市)的435项非遗代表性项目 383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聚 [1] 非遗项目创新与商业化 - 奶茶品牌"爷爷不泡茶"结合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推出非遗联名产品 以植物染色谱中的荔枝粉为主色调 融合艾德莱斯绸经典山形纹与武汉黄鹤楼非遗剪纸轮廓进行对称组合 [3] - 品牌口碑产品结合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感米酒制作技艺 以米酒为基底 [3] - 国家级非遗项目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刘钟萍创作"解忧年画铺"品牌 通过与潮牌合作新年礼 给游戏定制主题年画等方式对传统年画进行年轻化演绎 例如用"脱单神器"解释喜神"和合二仙" 用"逢考必过的考神年画"解释"状元及第" [4] - 刘钟萍实验用维吾尔族桑皮纸进行木版年画创作 桑皮纸制作需十余道工序且全部以人力完成 其肌理能体现手工温度与情感价值 [3][6] 文化交流与传承影响 - 活动现场展示52件非遗互赠作品 包括北京市景泰蓝制作技艺作品《风吹百合香》 福建省厦门珠绣作品《福满家园》 山东省淄博刻瓷作品《和合共生》等 传达各省市与新疆和合共生 互鉴交流的寓意 [1] - 和田天津非遗馆系统展示杨柳青年画 泥人张彩塑等十余项天津非遗代表性项目 暑期高峰时段平均每天接待千余名中小学生参观研学 [6]
人民日报看新疆丨火焰山下土村美(文化中国行·走进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07-31 23:02
传统村落保护与旅游发展 - 鄯善县8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整合县域内旅游特色节点打造历史和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区 使传统村落成为文化旅游新亮点 [9] - 2024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301万人次 同比增长24.6% 游客总消费68亿元 同比增长28.47% [17] - 系统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 实现传统村落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 [17] 生土建筑特色与保护 - 吐峪沟村保留众多生土建筑 沿山势河势错落有致排列 巷道四通八达 使用黏土等未经烘焙或简单加工的土料作为营建原料 [11] - 全县传统村落拥有生土传统建筑952栋 号称"生土建筑博物馆" 因气候条件适宜(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且生土结构房屋墙体厚40-50厘米 冬暖夏凉 [13] - 当前可供利用73个院落84栋房子 保存较好的已对外开放 有倒塌风险的完成3D建模等待修复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 - 三个桥村传承桑皮纸制作技艺(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遗) 纯手工制作多道工序 A3尺寸桑皮纸售价约30元 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14] - 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采用古老扎染工艺 使用天然植物矿物染料 成为维吾尔族女性重大节日首选服饰 [15] - 吐鲁番木卡姆(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节奏欢快内容丰富 鲁克沁镇每周有40多位传承人进行1-2次表演 近年参加比赛30余次多次获一等奖 [16][17] 文旅融合与产业提升 - 打造以柳中城遗址为中心的7个传统村落片区 结合桑树古木(百年以上树龄205棵)等资源发展体验式旅游 [14] - 建设木卡姆非遗传承中心和十二木卡姆乐器展示馆 通过老曲新唱等形式创新传承 [16][17] - 传统技艺体验馆吸引游客参与制作 桑皮纸和艾德莱斯绸制作过程可供游客近距离观看 [14][15]
火焰山下土村美(文化中国行·走进传统村落)
人民日报· 2025-07-30 07:03
鄯善县传统村落旅游发展 - 鄯善县8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整合县域内旅游特色节点打造历史和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区,传统村落成为文化旅游新亮点 [10] - 2024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301万人次同比增长24.6%,游客总消费68亿元同比增长28.47% [19] - 系统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实现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 [19] 生土建筑特色与保护 - 吐峪沟村保留众多生土建筑,居民就地取材使用黏土等原料,建筑沿山势河势错落排列 [12] - 鄯善县8个传统村落拥有生土传统建筑952栋,保存完好规模较大号称"生土建筑博物馆" [13] - 生土建筑墙体厚度40-50厘米,屋内冬暖夏凉适应当地气候特点 [13] - 当前可供利用的73个院落84栋房子,保存较好的已对外开放,有倒塌风险的完成3D建模等待修复 [12] 非遗文化与旅游融合 - 桑皮纸制作技艺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遗,与旅游结合后受游客喜爱,A3尺寸桑皮纸售价30元,部分游客单次购买达几千元 [15] - 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遗,采用古老染色工艺,游客可近距离观看制作过程 [16] - 吐鲁番木卡姆艺术入选联合国非遗和国家级非遗,鲁克沁镇每周有1-2次表演,近年参加比赛30余次多次获一等奖 [18] 历史文化与产业联动 - 鲁克沁镇古称柳中城,两汉时期为丝路重要节点和吐鲁番盆地经济文化中心 [14] - 三个桥村百年以上树龄古桑205棵,多元文化交融体现在建筑元素中如葡萄晾房十字镂空和彩门图案 [13] - 木卡姆村设有十二木卡姆乐器展示馆供游客参观,40多位各级传承人推动非遗保护与创新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