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

搜索文档
当非遗元素融入故事内核(看台人语)
人民日报· 2025-06-17 06:13
剧集内容与市场反响 - 剧集《藏海传》在海内外同步上线后获得较高热度 观众主要讨论人性刻画 烧脑权谋和传统文化等角度 [1] - 非遗技艺在剧中深度融入剧情 成为故事沉浸感和人物塑造的关键手段 例如药发木偶的烟火隐喻和榫卯结构的谋略哲学 [1] 制作与艺术表现 - 服化道精良呈现宋明风貌 构建具有历史质感的视觉舞台 增强架空世界的可信度 [1] - 主角通过建筑营造技艺及"中式哲学"推动剧情发展 工匠操作古老技艺的细节刻画强化文化认同 [1] 文化价值与行业潜力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影视作品中从符号堆砌转向故事内核融合 展现更大发挥空间 [1]
【千年经典向新行】榫卯:交错春秋 木语华章
央视网· 2025-05-02 07:08
榫卯技艺的历史与传承 - 榫卯结构贯穿中国建筑七千年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到明清故宫均有应用,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1][3] -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展示的清代三彩斗拱构件,通过榫卯层叠组合形成"斗"(方形)与"拱"(弓形)的力学结构 [7] - 山西应县木塔使用54种斗拱组合和两万多个榫卯咬合,主体无钉子却能抵御地震,经1:1模型测试证实其抗震性能 [10][12] 榫卯的现代应用与创新 - 榫卯积木开发者刘文辉将传统技艺转化为教育玩具,在消博会展示西湖"集贤亭"模型,吸引国际观众参与体验 [16] - 航空发动机叶片采用榫卯结构,使超音速旋转的叶片与轮盘咬合,分散数十吨离心力,原理类似古建筑斗拱 [18] - 中国登月计划拟用榫卯构造月壤砖,通过机器人砌筑抵御月震和陨石冲击,国家数字建造中心已开展相关研究 [20] 文化保护与技术传承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多领域团队,运用三维扫描和编码技术对应县木塔进行精细化勘察与科技修复 [12] - 75岁古建专家王永先通过手工制作斗拱模型向公众解析古建奥秘,其网络科普内容深受年轻人关注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