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化学品
搜索文档
港股IPO周报:协创数据等多家A股公司递表 创新药企百利天恒通过聆讯
新浪财经· 2025-10-26 15:08
港股新股市场周度活动概览 - 本周有7家公司向港交所递表,3家公司通过聆讯,5家公司招股,及3只新股上市 [1] 新递表公司核心信息 - 广东金添动漫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IP趣玩食品行业的开创者及领导者,2024年按收入计是中国最大的IP趣玩食品企业,市场份额为7.6% [2] - 金添动漫2024年收入约为8.77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3亿元人民币 [2] - 禹王生物营养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级精制鱼油及其制品供应商,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为8.1% [3] - 禹王生物营养2024年收入约为8.32亿元人民币,年内溢利约为1.25亿元人民币 [3] - 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氯碱化学品行业龙头,按2024年收入计是中国最大的粒状烧碱等多种化学品生产商 [3] - 滨化集团2024年收入为102.28亿元人民币,盈利为2.17亿元人民币 [3] - 协创数据是全球市场第二大国内智慧存储设备制造商,2024年全球消费级智能摄像机市场份额为6.6% [4] - 协创数据2024年收入约为74.10亿元人民币,期内溢利约为6.87亿元人民币 [4] - 西藏智汇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西藏的锌、铅及铜矿业公司,2024年在西藏锌精矿产量排名第五 [5] - 智汇矿业2024年收入约为3.01亿元人民币,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约为5585.4万元人民币 [5] - 中伟股份2024年全球pCAM产品销量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1.8%,镍系pCAM及钴系pCAM市场份额分别为20.3%及28.0% [6] - 中伟股份2024年总收入为402.2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为17.88亿元人民币 [6] - 和辉光电是领先的AMOLED半导体显示面板制造商,2024年销售量位列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7] - 和辉光电2024年收入约为49.58亿元人民币,年内亏损总额约为25.18亿元人民币 [7] 通过上市聆讯公司核心信息 - 苏州旺山旺水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物医药公司,拥有九个创新资产管线,其中两项处于商业化阶段 [8] - 旺山旺水2024年收入为322.4万元人民币,净亏损2.18亿元人民币 [8] - 广东天域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碳化硅外延片制造商,2024年以收入及销量计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0.6%及32.5% [9] - 天域半导体2024年收入约为5.2亿元人民币,年内毛利约为-3.74亿元人民币 [9] - 百利天恒是一家综合性生物医药企业,在肿瘤大分子治疗领域具备全球领先的创新研发能力 [10] - 百利天恒2024年收入约为58.21亿元人民币,年期内盈利约为37.08亿元人民币 [10] 招股公司核心信息 - 三一重工公开发售部分超额认购53倍,涉及663亿港元,按2020年至2024年核心工程机械的累计收入计是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企业 [10] - 滴普科技公开发售超购7590倍,涉资2,721亿元,以2024年的收入计在中国企业级大模型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五,市场份额为4.2% [11] - 剑桥科技H股发行最终价格为每股68.88港元,已与16名基石投资者达成协议,合计认购2.90亿美元 [12] - 八马茶业吸引约16.9万份认购申请,超额认购达2684倍,按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及2024年销售收入计在中国高端茶叶市场排名第一 [13] - 明略科技拟全球发售721.9万股A类股份,发售价每股141.00港元,预期于2025年11月3日开始买卖 [14] 新上市公司表现 - 海西新药挂牌首日涨20.60%,首周累涨26.74%,是一家处于商业化阶段的制药公司 [15] - 聚水潭挂牌首日涨23.86%,首周累涨13.92%,是中国最大的电商SaaS ERP提供商,2024年市场份额为24.4% [16][17] - 聚水潭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率5.4%,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净利润4696万元 [17] - 广和通挂牌首日跌11.72%,首周累跌9.44%,公开发售获认购550.99倍,20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降幅达31.25% [17]
滨化集团递表港交所 华泰国际、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08:45
滨化集团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寻求在主板上市。华泰国际、建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滨化集团是一家综合型化工集团,核心业务涵盖氯碱化学品、碳三碳四化学品及湿电子化学品。公司是 中国最大的粒状烧碱、食品级片状烧碱、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及氯丙烯生产商,并且是中国最大的环氧 丙烷民营生产商。滨化集团是中国少数能够生产用于先进半导体工艺的电子级氢氟酸的企业之一。 截至2025年6月30日,滨化集团在中国拥有3个制造基地和超过2500名员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公司利用丰富的上游资源(盐和电力)建立起协同的产品生态系统,并实施产业协同和资源循环利用的 模式,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公司积极推行"新能源+化工"一体化模式,并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工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