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化工一体化
搜索文档
滨化集团递表港交所 华泰国际、建银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证券时报网· 2025-10-23 08:45
滨化集团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寻求在主板上市。华泰国际、建银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 滨化集团是一家综合型化工集团,核心业务涵盖氯碱化学品、碳三碳四化学品及湿电子化学品。公司是 中国最大的粒状烧碱、食品级片状烧碱、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及氯丙烯生产商,并且是中国最大的环氧 丙烷民营生产商。滨化集团是中国少数能够生产用于先进半导体工艺的电子级氢氟酸的企业之一。 截至2025年6月30日,滨化集团在中国拥有3个制造基地和超过2500名员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公司利用丰富的上游资源(盐和电力)建立起协同的产品生态系统,并实施产业协同和资源循环利用的 模式,提高了效率并降低了成本。公司积极推行"新能源+化工"一体化模式,并响应国家"双碳"战略, 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工厂"。 ...
滨化集团递表港交所 在氯碱化学品行业稳居龙头地位
智通财经· 2025-10-22 20:20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地位 - 滨化集团于10月22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建银国际 [1] - 公司在氯碱化学品行业稳居龙头地位,并在石化碳三碳四产品及湿电子化学品领域实现高速成长 [1]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粒状烧碱、食品级片状烧碱、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及氯丙烯生产商 [5] - 按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产能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环氧丙烷民营生产商,也是国内少数能制造用于先进半导体工艺的电子级氢氟酸的生产商之一 [5] 业务板块与产品组合 - 公司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为核心驱动力的综合型化工集团,业务涵盖氯碱化学品、碳三碳四化学品及湿电子化学品三大核心板块 [5] - 核心产品包括烧碱、环氧丙烷、MTBE、电子级氢氟酸等,拥有全面的产品组合 [5] - 公司始建于1968年,拥有超过50年的化工行业经验 [5] 运营模式与竞争优势 - 公司受益于丰富的上游资源(包括盐及电力),建立了多元化协同的产品生态系统,涵盖氧化铝、环氧树脂等多个下游应用领域 [6] - 通过实施产业协同和资源循环利用,不同产品的生产工艺和资源相互补充和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废物排放并降低了整体生产成本 [6] - 该模式增强了公司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的能力,主要生产单位在往绩记录期间维持较高的使用率 [6] - 公司积极推进"新能源+化工"一体化模式,以加速能源供应的绿色低碳转型 [6] 绿色发展与战略对接 - 公司主动对接中国"双碳"战略,将双碳目标深度融入绿色发展举措,并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国拥有3个制造基地和超过2,500名员工的生产团队 [6]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截至6月30日)的收入分别为88.92亿元、73.06亿元、102.28亿元和73.54亿元 [8] - 同期毛利分别为23.53亿元、12.17亿元、6.54亿元和6.17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6.5%、16.7%、6.4%和8.4% [8] - 同期年内/期内利润分别为12.03亿元、3.99亿元、2.17亿元和1.36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13.5%、5.5%、2.1%和1.8% [8] - 2024年经营利润为亏损0.61亿元,但在2025年上半年恢复至盈利3.85亿元 [8]
新股消息 | 滨化集团递表港交所 在氯碱化学品行业稳居龙头地位
智通财经· 2025-10-22 20:20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滨化集团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联席保荐人为华泰国际和建银国际 [1] - 公司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为核心驱动力的综合型化工集团,始建于1968年,深耕行业50余年 [1] - 业务涵盖氯碱化学品、碳三碳四化学品及湿电子化学品三大核心板块,产品包括烧碱、环氧丙烷、MTBE、电子级氢氟酸等 [1]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粒状烧碱、食品级片状烧碱、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及氯丙烯生产商 [1] - 按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产能计,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环氧丙烷民营生产商,也是国内少数能制造用于先进半导体工艺的电子级氢氟酸的生产商之一 [1] 运营优势与战略布局 - 公司受益于丰富的上游资源(包括盐及电力),建立了多元化协同的产品生态系统,涵盖氧化铝、环氧树脂等多个下游应用领域 [2] - 实施产业协同和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废物排放并降低了整体生产成本 [2] - 积极推进"新能源+化工"一体化模式,以加速能源供应的绿色低碳转型,抓住全球能源结构转型机遇 [2] - 主动对接中国"双碳"战略,被授予"国家级绿色工厂",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中国拥有3个制造基地和超过2,500名员工 [2] - 于往绩记录期间,主要生产单位维持较高的使用率 [2] 财务表现与业务构成 - 公司收入于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和2025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别为88.92亿元、73.06亿元、102.28亿元和73.54亿元 [3] - 主要从事有机及无机化工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涵盖三大分部:氯碱化学品、碳三碳四化学品及湿电子化学品,亦自能源销售获得部分收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