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筹

搜索文档
“第二届香港优秀师德师风奖” 颁奖礼举办 水滴沈鹏获颁“感谢状”
环球网· 2025-06-27 13:00
活动概述 - 第二届香港优秀师德师风奖评选活动由《大公报》主办,香港教育大学、香港岛校长联会等机构联合协办,获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支持 [1] - 活动旨在表彰优秀教师,树立典范,促进德育发展,培养爱国爱港新一代,评选标准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有好老师" [3] - 活动覆盖逾百所学校,涵盖中小学及幼稚园,最终评选出28位优秀奖教师和57位嘉许奖教师 [3] 参与方与嘉宾 -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董事长李大宏等出席活动并致辞 [1] - 水滴公司创始人兼CEO沈鹏作为捐赠支持方受邀出席 [1] - 主办方向水滴公司CEO沈鹏和培侨中学校长伍焕杰颁发感谢状,感谢其对活动的支持 [6][7] 水滴公司业务 - 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保险科技和医疗健康平台,旗下拥有水滴筹、水滴保、翼帆医药等多个业务,构建"保险保障+健康服务"生态 [9] - 每年投入3亿元用于技术研发,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保险服务中的应用 [9] - 在香港成立持牌保险经纪公司水滴金融,提供终身寿险、重疾、医疗等专业服务 [11] - 推出港澳及海外生活服务平台陆港无忧,提供身份规划、子女教育等全流程服务,已在内地及港澳开设5个区域服务中心,服务数千组中产家庭 [11] 活动背景 - 香港优秀师德师风奖评选活动于2024年首次举办,在香港教育界反响广泛 [13] -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曾撰文祝贺获奖者,希望培养更多优秀教师,为香港和国家培育爱国爱港新一代 [13]
水滴公司一季度营收7.54亿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05 23:44
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一季度净营业收入7.54亿元,同比增长7% [1] -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34.2%,连续13个季度实现盈利 [1] - 营业费用占收入比为40.3%,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 [1] - 第一季度保险相关收入6.58亿元,同比增长8.4%,经营利润1.51亿元 [1] - 保险业务首年规模保费20.92亿元,同比增长19.3% [1] 股票回购与股息 - 自2021年9月启动股票回购计划以来,累计回购5420万股ADS [1] - 5月份完成730万美元现金股息派发 [1] 水滴筹业务 - 平台累计4.75亿用户向347万名患者捐赠688亿元 [3] - 第一季度平台经营亏损约3020万元 [3] 数字化临床试验解决方案 - 第一季度净营业收入2300万元,同比增长11.5% [3] - 合作药企及医药合同研发机构达185家 [3] - 累计履约项目1281个,累计入组患者11217名 [3]
水滴跨界CRO,也难挽救业绩颓势
虎嗅· 2025-05-29 17:00
商业模式与业务结构 - 公司以"水滴筹"公益众筹和"水滴互助"网络互助起家,实际主业为互联网保险中介,通过公益项目为保险平台引流变现[2] - 保险业务长期占总收入85%以上,2021-2024年占比持续维持该水平,实质是以众筹为流量入口的互联网保险中介商[9] - 早期通过微信社交裂变实现极低获客成本,每个捐款用户平均成本仅0.3元,覆盖1-5线城市及乡村市场[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1-2023年营收持续下滑,2024年营收微增5.4%至27.72亿元,净利润翻倍但主要靠非保险业务亏损收窄[2][13] - 保险业务收入2021-2023年分别为30.71亿/25.59亿/23.41亿元,2024年仅微增1%至23.64亿元,较2021年仍有23%差距[12] - 保险营业利润连续三年下滑,2022-2024年分别为10.35亿/5.28亿/4.77亿元,2024年同比再降9.7%[12][13] 保险业务困境 - 流量入口萎缩:2021年关停"水滴互助"业务损失重要流量来源,该业务曾贡献保险业务30%以上用户[10] - 公信力危机:水滴筹2022年起收取3-6%服务费引发争议,2024年曝出骗捐事件导致平台审核能力受质疑[10][11] - 转化效率下降:负面事件影响水滴筹流量向保险业务的转化率,第三方渠道及自然流量复购率同步承压[11] 新兴CRO业务发展 - 2022年跨界开展CRO业务,利用340万患者数据库开展患者招募及临床试验运营,2023年收入大涨68%至1亿元[17][19][20] - 2024年CRO收入下滑9.4%至9110万元,新入组患者减少至3495人,履约项目降至322个,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降价抢单"[21][22] - 面临泰格医药、药明康德等专业CRO机构挤压,作为后发者获取订单难度加大,难以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2] 业绩改善驱动因素 - 2024年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众筹业务减亏,亏损从2.46亿元收窄至0.95亿元,因服务费从3%提至6%且上限提至8000元[14] - 服务费提升利好已完全消化,2025年继续减亏空间有限,且可能进一步削弱保险业务转化效率[15][16] - AI应用已持续5年(如AI客服、经纪人工具等),现有业绩已包含技术赋能效果,难再带来额外提升[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