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江门中微子实验
icon
搜索文档
【新华社】播撒科学的种子!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举办
新华社· 2025-11-04 11:23
活动概况 - 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主场活动于11月1日至2日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举行 [1] - 活动主题为“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 [1] - 活动通过模型和互动形式向公众展示江门中微子实验、超导量子计算机、无人电动拖拉机等标志性创新成果 [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包含体操世界冠军互动直播、“脑机接口”意念控制体验等可听、可看、可感的内容 [1] - “创意盲盒秀”夜场活动通过生动解读方式展示重大成果 [1] - 活动形式包括科普剧、科学实验秀、科学魔术等科学表演 [1] 活动规模与影响 - 科学节活动不仅在北京主场举行,还辐射至江西、陕西、上海、云南、甘肃等全国多地 [2] - 活动内容涵盖从基础研究到前沿应用,从城市生活到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 [2] - 活动恰逢中国科学院建院76周年和学部成立70周年 [4] 行业意义 - 活动被视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相结合的鲜活缩影 [4] -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被比喻为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 [2] - 活动旨在面向“十五五”规划,推动创新与发展的同频共振 [2]
播撒科学的种子!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举办
新华社· 2025-11-03 17:38
活动概况 - 中国科学院第八届科学节主场活动于11月1日至2日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内举行 [1] - 活动主题为“嗨,科学!——好奇探索未知,科学连接未来” [1] - 活动通过可听、可看、可感的内容吸引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参与 [1]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活动展示标志性创新成果,包括江门中微子实验、超导量子计算机、无人电动拖拉机等,通过模型和互动形式呈现 [1] - “创意盲盒秀”夜场活动围绕“四个面向”生动解读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 [1] - 活动包含科普剧、科学实验秀、科学魔术等科学表演,提供直观的视觉冲击 [1] - 现场设有“脑机接口”设备互动环节,参与者尝试用“意念”控制屏幕 [1] 全国范围活动 - 科学节活动在全国多地同步开展,包括江西、陕西、上海、云南、甘肃等地的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院所 [2] - 各地活动形式多样,如赣江创新研究院讲述稀土故事,国家授时中心探索时间奥秘,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向公众开放等 [2] - 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走进中小学,为乡村学生带去科普报告和动手实践 [2] 活动背景与意义 - 本届科学节恰逢中国科学院建院76周年和学部成立70周年 [3] - 活动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相结合的体现 [3] - 活动旨在播撒好奇的种子,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3]
见证科学和时代的激情相遇(序与跋)
人民日报· 2025-09-12 06:21
项目背景与历史 - 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于2025年正式运行取数 是2008年提出构想、2013年立项、2015年启动建设的反应堆中微子探测器项目 历时17年完成建设 [2] - 该项目是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接续项目 大亚湾实验于2003年提出、2006年立项、2012年发布成果 使中国中微子研究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3] - 江门实验比美国和日本同类项目提早5年立项 为中国在中微子研究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奠定基础 [3] 技术特点与工程挑战 - 实验装置位于中国南方地下700米 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反应堆中微子探测器 [2] - 建设过程攻克大面积光电倍增管、防殉爆技术、有机玻璃球、液闪生产与纯化、不锈钢网壳等多项技术难关 [4] - 2015年基建阶段遭遇地下大涌水意外 后期安装因规模大、精度高且无先例参考 需自主开发工艺方法 [4] 行业意义与影响 - 项目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基础科学突破 体现中国对世界基础物理研究的重大贡献 [2][4] - 带动中国粒子物理研究特别是中微子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2] - 形成科研工作者17年持续攻关的典型案例 展现中国科学家追求卓越与奉献的精神 [4][5] 文化传播与记录 - 项目建设过程被作家尹继红深度追踪 出版长篇报告文学《微光志——解码国之重器江门地下中微子实验》 [5] - 该著作系统记录17年科研历程与人员付出 成为科学精神与时代发展的重要见证 [5] - 科技工程与文学记录结合 助力科技强国故事传播与精神力量传递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