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安全结构件
icon
搜索文档
冲压模具的中国精度,解码汽车安全件背后的微米级战争
凤凰网财经· 2025-06-10 22:20
公司发展历程 - 2007年成立时仅20人小厂,现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专精特新企业,市场占有率超20% [1][4] - 创始人林世大经历国企工程师、外企高管到创业者的三次身份转变,因车祸启发专注汽车安全件领域 [4][11] - 服务奔驰、宝马、丰田、华为、小米等车企,开发近300种车型千余款安全结构件 [19] 技术突破 - 填补国内外空白的超高强度钢板冷冲压模具技术,精度达0.001毫米(微米级) [1][6] - 2011年20天攻克780MPa超高强钢轻量化方案,打破行业技术瓶颈 [15] - 2020年引入AI大数据分析开发回弹量数学模型,980MPa构件开发周期从半年缩短至2个月,精度达0.5毫米 [17] - 冷冲压工艺比传统热成形效率提升5倍以上,已实现1180MPa材料应用 [17][19] 关键合作案例 - 初创期40天完成凌云集团5个月订单,采用24小时级进模生产模式,实现1-2人操作整线 [7][9] - 为智己汽车开发1.8米长980MPa保险杠,通过碰撞试验并量产 [17] 行业地位与趋势 - 国内高端汽车模具进口依赖度达40%,公司突破外资垄断 [6] - 普通轿车需1500套模具,冲压模具占比超60% [6] - 低空经济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元,公司布局无人机机架近净成形技术 [21][24] 产能与研发布局 - 在湖北、天津设立汽车零部件子公司实现产能跨越式增长 [22] - 与河北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将汽车轻量化技术迁移至低空飞行器领域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