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
搜索文档
至信股份IPO回复第二轮问询函,涉板块定位等七类问题
搜狐财经· 2025-10-14 07:48
上市进展与问询函回复 - 公司于10月10日披露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二轮问询函的回复,并于9月29日更新招股书 [1] - 第二轮问询函涉及板块定位、收入、客户等7类问题 [1] - 公司于2025年6月递交招股书,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募资约13.29亿元 [3]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20.9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0.88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16.04亿元 [4][5] - 净利润从2022年的7069.10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04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9448.06万元 [4][5] - 扣非后净利润从2022年的5225.21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1.85亿元,2025年上半年为8717.53万元 [4][5]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额约为42.78亿元 [5] 业务与行业定位 - 公司属于汽车制造业下属的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C3670) [3] - 主营汽车冲焊件及相关模具的开发、加工、生产和销售 [3] - 为长安汽车、吉利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等整车厂商的一级供应商,并配套宁德时代等零部件供应商 [3] - 问询函要求公司说明其主营业务是否稳定、是否规模较大、是否具有行业代表性,以符合主板板块定位 [3] 募资用途与产能扩张 - 计划募资约13.29亿元,其中10.29亿元用于冲焊生产线扩产能及技术改造项目(覆盖重庆、宁波、安徽基地) [3] - 另外3亿元计划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3] 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公司成立于1995年1月,前身为重庆至信机械模具制造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7亿元,法定代表人为陈志宇 [6] - 控股股东为重庆至信衍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直接持股37.07%,并通过其他实体合计控制公司55.94%的股份 [7] - 实际控制人为陈志宇、敬兵夫妇,二人合计控制公司83.75%的表决权 [8] - 陈志宇担任公司董事长 [10]
至信股份主板定位遭问询:营收低于同行平均数,发明专利58项仅次于常青股份
搜狐财经· 2025-10-13 12:44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白车身冲焊件的研发生产,并向上游拓展至模具开发、加工及自动化生产整体解决方案 [1] - 公司属于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在49家同行业可比公司中,主营业务收入排名从报告期初低于行业中位数提升至2025年1-6月的第18名,并已超过行业中位数水平 [2][3][4] - 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持续提升,从2022年度的91.35%增至2025年1-6月的94.63%,其中冲焊零部件业务收入占比稳定在较高水平,2025年1-6月为89.22% [4] 技术与研发实力 - 公司拥有铝件的冲压与焊接生产能力,但未涉及铝压铸领域 [2]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专利371项,其中发明专利58项,专利总数和发明专利数量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均排名第2,仅次于常青股份 [5] - 公司专利数量及核心技术在同行业可比公司中具备竞争优势 [5] 行业比较与趋势 - 2023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百强企业营收规模大多位于2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 [2] - 同行业可比公司如多利科技、常青股份、博俊科技等已具备一体化压铸技术 [2] - 上交所关注公司技术布局是否与行业轻量化及一体化压铸趋势一致,以及这是否会影响下游客户需求 [3]
至信股份闯上市,计划募资约1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9-02 23:43
上市计划与募资用途 - 公司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募资总额13.29亿元[1] - 其中10.29亿元用于冲焊生产线扩产能及技术改造项目(覆盖重庆、宁波、安徽基地)[1] - 另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1] 主营业务与客户结构 - 主营汽车冲焊件及相关模具开发、加工、生产和销售[3] - 为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安福特、蔚来汽车、理想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等整车制造商一级供应商[3] - 配套宁德时代、英纳法、伟巴斯特等零部件供应商[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持续增长:20.91亿元→25.64亿元→30.88亿元 三年累计增长47.7%[3][4] - 净利润显著提升:7069万元→1.32亿元→2.04亿元 三年增长188.5%[3][4] - 扣非净利润同步增长:5225万元→1.20亿元→1.85亿元[4] - 2024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13.85% 较2022年6.17%大幅提升[4] 资产与现金流状况 - 2024年末资产总额37.89亿元 较2022年31.51亿元增长20.3%[4] - 经营活动现金流持续改善:2022年2.17亿元→2024年4.19亿元[4] - 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2024年母公司口径52.17% 与2022年52.15%基本持平[4] 业务构成分析 - 冲焊零部件收入占比超90%:2022年17.33亿元(90.74%)→2024年27.70亿元(95.93%)[4] - 研发投入占比稳定:2022年4.20%→2024年3.98%[4] 股权结构与控制关系 - 实际控制人为陈志宇、敬兵夫妇 累计控制83.75%表决权[6] - 设立至信衍数(控股平台)、甬龢衍/大数衍丰(税收优惠平台)、宁波煦广(家族持股平台)等多层架构[6][7] - 陈志宇之女陈笑寒通过宁波煦广间接持股0.18% 并担任公司董事兼董事会秘书[6][7] 历史沿革与增资记录 - 公司前身至信有限成立于1995年 初始注册资本52万元[5] - 历经多次增资:2000年增资至500万元→2020年注册资本达1.5亿元→2023年增至1.62亿元[5][6] - 2022年引入宁波明傲等员工持股平台 2023年新增宁波止域等投资方[5][6]
至信股份IPO背后,实控人来自老牌资本大佬家族,两家企业上市中
搜狐财经· 2025-09-01 23:29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重庆至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及模具业务 其中冲焊零部件业务占2024年主营业务收入95.93% 冲压模具占比3.81% [1] - 公司主要客户包括吉利汽车、长安汽车、蔚来汽车、长安福特、理想汽车等知名汽车公司 前五大客户贡献约75%的营业收入 [1] - 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91亿元、25.64亿元和30.88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0.71亿元、1.32亿元和2.04亿元 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公司控制权由陈志宇、敬兵夫妻共同持有 合计持股占比约83.41% 两个女儿陈笑寒、陈敬宜合计持有约0.34%股权 [1] - 陈笑寒担任公司董事及董事会秘书职务 同时担任深圳市正汇投资有限公司监事 [1][2] 实控人背景与关联关系 - 实控人敬兵早期在深圳市财政证券担任营业部业务经理(1993-1996) 后与丈夫陈志宇共同持有深圳市正汇投资有限公司(敬兵70% 陈志宇30%) [2] - 敬兵兄长敬宏为327国债期货事件中经开公司相关人员 2000年已成为A股市场知名人物 通过深圳华润丰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入股深华新、天科股份等上市公司 [4] - 另一兄长敬伟为原东欧系核心人物 曾担任东欧投资、铜城集团、ST金马、西部金融租赁等多家公司董事长 [4] 家族资本运作网络 - 敬氏家族通过深圳市正汇投资与敬宏共同出现在北京星桥德福科技股东名单中 [6] - 已吊销的北京金汇欣凯医药科技曾由敬宏任副董事长、敬兵任董事 股东包括敬伟的深圳市金瑞丰实业和陈敬夫妇的深圳正汇投资 [7] - 2023年12月敬宏关联的海南昕宇航投资通过拍卖获得创业板上市公司佳云科技21.31%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 [8] - 敬伟女儿敬玥控制的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上半年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9] - 陈志宇敬兵夫妇女儿名下的重庆市晗颐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出现在江西生物股东名单中 [9] - 敬氏家族目前控制或关联一家港股拟上市企业(江西生物) 一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佳云科技) 一家A股拟上市企业(至信股份) 分别对应敬伟、敬宏、敬兵三家人 [9]
多利科技(001311) - 001311多利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822
2025-08-22 18: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34亿元,同比增长13.1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下降28.13% [2] - 综合毛利率17.66%,同比下降4.81个百分点 [2] - 冲压及一体化压铸零部件收入16.24亿元,占总营收93.64% [2] - 冲压模具收入3151万元,占总营收1.82% [2] - 其他业务收入7877万元,占总营收4.54% [2] 业务结构 - 主要客户包括特斯拉、零跑、蔚来、理想、比亚迪、江淮、上汽集团、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整车制造商 [4] - 客户结构稳定,持续拓展新客户及新产品 [4] - 一体化压铸业务已获多家新能源车企项目定点,产品涵盖后地板、CD柱、前舱等部件 [9] - 在盐城、六安、常州布局5条一体化压铸产线,2025年6月已转为固定资产 [9] 发展策略 - 第三季度订单排产较第二季度增加 [4] - 一体化压铸与热成型业务2025年下半年进入规模量产阶段 [5] - 预计2026年一体化压铸和热成型产能利用率大幅提升 [5] - 收购法格霭德兰汽车配件(昆山)52%股权,推进产业全球化布局 [5][6] - 通过收购拓展海外生产基地及客户资源 [6] 新业务进展 - 子公司昆山达亚智能科技开展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研发生产 [7] - 机器人业务2025年度不会对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7] - 新业务包含工业机器人、服务消费机器人及非金属复合材料制造 [7]
多利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5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21 19: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34亿元 同比增长13.15%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7亿元 同比下降28.13%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45亿元 同比下降32.12% [1] - 基本每股收益0.51元 较上年同期0.92元下降44.57%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3% 同比下降1.55个百分点 [1][26]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45亿元 同比下降28.71% [1][2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34亿元 较上年同期-3.58亿元有所改善 [2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1.54亿元 同比增加4607万元 [28] - 自由现金流为负值 2025年上半年显示为-0.65亿元 [32] 资产与负债结构 - 总资产60.08亿元 较上年度末59.03亿元增长1.77% [1] -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减少19.25% 占总资产比重下降4.25个百分点 [40] - 在建工程较上年末增加127.42%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3.44个百分点 [40] - 存货较上年末增加20.45% 达9.73亿元 占净资产的21.36% [40][46] -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较上年末增加12.07% 占总资产比重上升1.96个百分点 [43] 盈利能力指标 - 公司毛利率为24.65% 高于行业均值和中位数 [22] - 公司净利率为9.07% 低于行业均值和中位数 [23] - 投入资本回报率3.35% 较上年同期下降1.55个百分点 [26] 运营效率指标 - 总资产周转率0.29次 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35] - 固定资产周转率0.8次 较行业均值偏低 [36] - 应收账款周转率1.06次 低于行业基准 [36] 业务构成 - 冲压和一体化压铸零部件业务收入16.24亿元 占总营收主要部分 [18][19] - 冲压模具业务收入0.32亿元 其他业务收入2.02亿元 [18][19] 估值水平 - 市盈率(TTM)20.67倍 市净率(LF)1.65倍 市销率(TTM)1.98倍 [1] - 市盈率历史分位数为9.3% 处于相对低位 [5][7] 股东结构变化 - 新进十大流通股东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二零四组合、华夏中证1000ETF和解晓敏 [5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下降0.742个百分点至0.256% [54] - 南方中证1000ETF持股比例上升0.053个百分点至0.275% [54]
瑞鹄模具(002997.SZ):奇瑞汽车是公司重要客户之一
格隆汇· 2025-08-08 15:07
客户关系 - 奇瑞汽车是公司重要客户之一 [1] - 公司及子公司为奇瑞汽车旗下多个品牌系列多款车型提供服务 [1] 业务范围 - 公司提供冲压模具、自动化产线及一体化压铸结构件 [1] - 公司提供冲压件等零部件 [1] - 服务覆盖奇瑞汽车旗下燃油及新能源车型 [1]
瑞鹄模具:为奇瑞汽车多个品牌提供模具及零部件
金融界· 2025-08-08 12:01
公司与奇瑞汽车的合作关系 - 奇瑞汽车是公司重要客户之一 [1] - 公司及子公司为奇瑞汽车旗下多个品牌系列多款燃油及新能源车型提供零部件 [1] 公司产品与服务范围 - 公司提供冲压模具、自动化产线及一体化压铸结构件、冲压件等零部件 [1] - 公司具备生产MPV相关零部件的能力 [1]
地通工业董事长38岁外甥何烨位列股东,现任副总兼运营总监
搜狐财经· 2025-07-16 16:19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8年4月8日 注册资本2 14亿元 法定代表人余德友 注册地址为湖南省湘潭九华经开区民乐路6号1幢办公楼 [1] - 控股股东为台州地通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31 83% [1] - 公司专注于汽车冲压及焊接金属零部件 冲压模具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在国内乘用车零部件配套和相关模具开发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2] 上市进程 - 2023年6月29日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申请文件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 [1] - 2024年6月 因战略规划调整 公司申请撤回上市申请文件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24年6月26日终止审核 [1] - 2024年7月11日 公司在湖南证监局启动IPO辅导备案 辅导机构为兴业证券 [1] 财务数据 - 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 28亿元 18 64亿元 21 45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8 5% [3] - 2020-2022年扣非净利润分别为8320 27万元 8197 92万元 8384 04万元 [3] - 2022年资产总额34 86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13 22亿元 资产负债率73 19% [3] - 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 61亿元 现金分红1999 27万元 [3] 股权结构 - 实际控制人为余德友 王金凤夫妇 合计控制56 18%股份表决权 其中余德友直接持股20 81% 王金凤通过台州地通间接控制31 83% [5] - 自然人股东何烨持股0 12% 担任公司董事 副总经理 运营总监 与余德友为舅甥关系 无一致行动关系 [5] 管理层 - 董事长余德友 1967年生 2006-2016年任台州地通总经理 2018年4月起任现职 [5] - 董事何烨 1987年生 本科学历 历任采购业务员 总经理等职 2018年3月起任董事 2023年6月起任副总经理 [5]
28.9万大定刷屏!小米YU7首秀即王炸,汽车概念股应声暴涨
格隆汇· 2025-06-27 12:33
小米YU7发布及市场反应 - 小米YU7 SUV车型正式发布,提供标准版(25.35万元)、Pro版(27.99万元)、Max版(32.99万元)三个版本,标准版定价比特斯拉Model Y便宜1万元 [3][7] - YU7开启预订后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达28.9万台,远超市场预期 [5][7] - 雷军表示订单量远超想象,强调加快交付并提升产品质量,同时透露第二代玄戒芯片可能应用于车载场景 [7] 小米汽车交付及目标 - 小米首款车型SU7累计交付25.8万辆,5月单月销量28013辆,排名第七 [7] - 公司已将2025年交付目标上调至35万辆,YU7的爆发式订单可能进一步强化增长预期 [9] 港A股市场表现 - A股小米汽车概念股强势走高,泓淋电力涨超12%,模塑科技、宁波华翔涨停,金田股份、赛轮轮胎等跟涨 [1][2] - 港股小米集团大涨4.39%,总市值达1.54万亿港元,丘钛科技、金山软件跟涨 [2][3] 机构观点 - 瑞银指出YU7预订量远超预期,SU7积压订单超10万张,多数SU7 Pro/Max买家可能升级至YU7 [10] - 花旗认为订单量超预期,有利于实现40万辆年出货目标,产能扩张计划或提振投资者信心 [10] - 德银和高盛看好YU7在尺寸、性能和续航方面的竞争力,认为其有望成为中国高端新能源SUV市场热销车型 [10] 产业链合作 - 东方中科为小米汽车提供新能源汽车测试方案和服务 [11] - 泓淋电力为小米提供电源线组件和便携式电动汽车充放电设备 [11] - 瑞鹄模具为小米汽车供应冲压模具等装备产品 [12] - 富特科技供应车载电源产品,长信科技提供显示模组并计划加大与小米汽车产业链合作 [13] 产品及市场展望 - YU7作为SUV车型将进一步丰富小米汽车产品矩阵,适合多口之家用车需求,销量值得期待 [13] - 小米汽车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于YU7的热卖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