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驾系统

搜索文档
关于汽车“智驾”系统,公安部提醒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7-23 17:05
行业现状与政策背景 - 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目前仅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 车辆仍需人工操控 驾驶人为最终责任主体 [1] - 驾驶人若在辅助驾驶模式下"脱手脱眼" 将面临民事赔偿 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 [1] 车企管理规范 - 公安机关将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 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 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 [1] - 要求车企严格遵守广告法 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 强化新用户培训 确保用户掌握功能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 [1] 法律体系完善 - 推动细化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法规 明确0到2级辅助驾驶系统"人机共驾"的法律属性 [2] - 推动制定辅助驾驶安全技术标准 探索将自动驾驶分级标准纳入驾驶人教育培训和考试范围 [2] 用户教育与宣传 - 现阶段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 驾驶人需全面了解系统功能特性及操作方法 [2] - 使用辅助驾驶时应清楚认知技术边界 "脱手脱眼"行为将导致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 [2]
新造车“紧箍咒”
北京商报· 2025-05-11 15:25
汽车行业电动化与智能化转型 - 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在改变汽车行业的竞争规则,通过科技感和未来感重塑产品定义,如智驾和隐藏式门把手等创新设计 [1] - 这些创新虽然吸引消费者关注,但也暴露出安全短板,如缺电、碰撞时门把手无法打开以及智驾夸大宣传等问题 [1] 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问题与规范 - 隐藏式门把手因美观和科技感被广泛应用,但存在强度不足、识别操作难、断电失效和夹手等风险 [5] - 工信部正在制定《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对隐藏式门把手的试验方法、标志等提出要求,填补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空白 [3][4] - 在车辆碰撞或起火等事故中,断电可能导致电动式门把手失效,增加救援和逃生难度 [5] - 第三方测试显示,在冰冻环境下,自主品牌隐藏式门把手弹出成功率仅为23%,海外品牌为40% [8] 隐藏式门把手的市场应用与争议 - 隐藏式门把手已成为新能源车型的标配,截至去年4月,11家车企的40多款车型搭载该设计 [6] - 特斯拉Model S率先采用隐藏式门把手,随后蔚来、理想等新势力跟进,消费者认为其设计感和科技感更强 [6] - 隐藏式门把手被认为可降低风阻系数,测试显示其相比传统门把手减少0.12%的空气阻力 [6]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批评隐藏式门把手重量大、密封性差,且风阻改善效果微乎其微 [9] 智驾宣传的乱象与监管 - 车企频繁使用"智驾""高阶智驾"等模糊宣传词汇,导致消费者对驾驶自动化等级的认知误区 [11] - 工信部已叫停无序智驾宣传,要求车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措施,禁止夸大和虚假宣传 [11] - 自动、自主、高阶智驾、脱手、脱眼等词汇被列为违规宣传词汇 [11] 电池安全新规 - 工信部发布《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新增底部撞击测试和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要求300次快充循环后不起火、不爆炸 [12] - 新规将于明年7月1日实施,旨在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性能 [12] 行业安全底线思维 - 汽车创新设计必须基于安全底线,相关部门出台规定以规范市场和企业的行为 [12] - 专家强调,只有将安全放在首位,行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