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贷

搜索文档
汽车金融生态重构正当时
金融时报· 2025-07-03 09:39
行业变革背景 - 汽车消费金融行业正经历监管与市场驱动的"大洗牌","高息高返"模式被全面叫停[1] - 此前"高息高返"模式构建银行、经销商、消费者三方利益链,银行支付贷款金额15%的高额佣金给经销商以换取客户资源[1] - 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通过返佣补贴可实现前两年"免息",甚至总购车成本低于全款[1] 模式弊端分析 - "高息高返"暗藏消费陷阱:客户可能因无法提前还款被迫承担后续高息,实际成本反超全款购车[1] - 银行面临多重风险:若多数客户选择提前还贷,将导致利息收入缩水、返佣成本难回收[2] - 该模式扭曲销售生态:短期刺激销量但长期引发恶性价格战,波及二手车市场[2] 监管与行业应对 - 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银行与经销商共同推动反"内卷"的合规化转型[2] - 监管叫停行动切断恶性竞争链条,引导行业从信息不对称的"三方赌局"转向透明发展[2][3] 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需创新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减少对贴钱抢市场的依赖[3] - 经销商需转向差异化服务与个性化推荐,推动行业从销量竞争升级为服务竞争[3] - 行业将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通过生态重塑实现可持续的三方共赢[3]
银行集体发声!整治“高息高返”业务
券商中国· 2025-06-22 10:56
6月20日,福建金融监管局发布《福建银行业保险业助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通知,其中提及 "严禁各 银行业机构通过高息高返拓展业务"。 所谓"高息高返",通常指金融机构通过高额返佣或高收益承诺吸引客户的营销模式。实际上,今年以来"高息 高返"被频频提及,尤其在汽车消费贷领域。如今年1月份,重庆金融监管局发布规范汽车金融业务相关通知 时,点名了"高息高返"的现象。5月以来,四川、河南等地的银行业协会,纷纷发布自律公约,剑指银行汽车 金融方面的"内卷式"竞争。 为落实政策倡导,6月以来,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部门中小银行的区域分支机构开启行动,或暂停"高息 高返"业务,或发布规范汽车金融的声明。 有银行暂停"高息高返"业务 "全款买车"不理,"贷款买车"好商量——在汽车销售环节,汽车金融的渗入从最初促进汽车消费,到后期逐渐 变相。 为争夺市场份额,"高息高返"是银行吸引汽车经销商、消费者合作,增加零售贷款的重要途径。"零首付"的宣 传,也让消费者欣然接纳,看似"三赢",背后却是汽车金融秩序的扭曲。 在同业竞争下,这一方式愈加"内卷", "利润"和"市场份额"兼得变得困难。 5月以来,四川、河南等地的银行业协会相 ...
叫停“高息高返”车贷模式是审时度势之举
国际金融报· 2025-06-09 18:21
行业监管动态 - 上海地区多家银行逐步叫停"高息高返"车贷模式 减少佣金返点 延长最低还款年限 四川 河南多地监管机构或行业自律协会发布相关倡议书或自律公约 [1] - 监管部门认为该模式是"打肿脸充胖子"行为 加剧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 导致银行消费贷陷入恶性循环 [2] - 该模式涉嫌绕过监管禁令 可能使车贷利率低于3%的监管底线 带有打监管擦边球嫌疑 [2] 商业模式分析 - "高息高返"模式是银行与经销商共同打造的金融链 银行承诺将利息总额的15%-17%作为佣金返还给经销商 [1] - 经销商获得高返点后 又给消费者更多价格补贴或折扣 最终加剧经销商间价格战 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1] - 该模式是商业银行汽车消费贷市场内卷的产物 银行间为争夺市场份额不断增加信贷营销成本 导致利率陷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恶性循环 [3] 市场影响评估 - 短期内可能对汽车销量产生一定影响 但长期有助于汽车消费摆脱泡沫模式 [1] - 导致银行超出承受能力放贷 可能引发汽车消费贷畸形增长 [4] - 促使经销商大举借贷扩张 部分缺乏稳定收入的消费者被裹挟加入购车大军 加剧银行信贷风险 [4] 行业转型建议 - 银行应确保汽车金融模式转型遵循有序竞争原则 利率和规模都需把握合理限度 不能突破监管禁令 [4] - 需扭转拼市场抢规模的粗放经营格局 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差异化营销策略 [5] - 建议组建行业自律组织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杜绝恶性竞争行为 [5] 监管措施建议 - 监管部门应强化监管力度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实施全方位监管 对违规行为零容忍 [6] - 建议监管部门与银行共同向消费者作出公开承诺 不推行"高息高返"等措施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6]
多地叫停“高息高返”车贷模式
第一财经· 2025-06-05 09:55
车贷"高息高返"模式调整 - 多地银行已从6月起暂停"高息高返"业务 四川 河南开封 信阳等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 剑指高额返佣 [1] - 市场预期明确 该模式调整已成趋势 相关银行正讨论暂停业务 因问题频发且挤压利润 存量业务暂不受影响 [1] - 预计未来两月内全国多数金融机构将逐步跟进 具体节奏待监管统一部署 [1] 政策调整对购车者的影响 - 上海购车者案例显示 贷款方案原可获银行1万元补贴+经销商1万元减免 总成本比全款低数千元 但节后政策叫停 [3] - 银行车贷返佣比例从15%折半下调 补贴力度显著减弱 非个例 其他经销商同样面临调整 [3] - 新政策方向可能要求还款满三年方可免违约金提前还款 此前为两年 [3] 银行与经销商合作模式 - "高息高返"指银行向经销商支付10%-15%佣金换取合作 经销商用返点补贴车价 银行赚取长期贷款利息 [5] - "长贷短还"是核心模式 客户选5年期贷款但约定1-2年内提前还款免违约金 实际节省利息 [5] - 根源在于银行获客压力及经销商垄断客户资源 90%客户资源集中在经销商手中 [5] 监管动态与行业自律 - 重庆监管局1月要求整改"高息高返" 清理存量 禁止新增突破自律的合作 形成"中央+地方"监管闭环 [7] - 四川 河南等地银行业协会密集出台自律公约 针对高额返佣 诱导消费等乱象 [7] - 监管建议银行维持适当返佣比例 防止恶性竞争 [7] 银行经营压力与模式转变 - 实际车贷存续期仅2-3年 远低于预期的5年 导致银行支付高返点后贷款沦为低息产品 严重侵蚀收益 [8] - 4月起多家银行已将免违约金门槛从"贷5满2"提高至"贷5满3" 部分地区进一步收紧政策 [8] - 银行利差收窄压力大 返佣成本叠加将加剧利润侵蚀 或引发价格倒挂等市场扭曲 [9] 未来业务方向 - 银行将转向不依赖高返佣 通过提升审批效率 优化增值服务深化合作 [9] - 短期或流失部分客户 但长期有助于行业聚焦实际需求及服务质效 摆脱恶性竞争 [9]
车贷高息高返遇“紧箍咒” 大行率先转向服务战
中国证券报· 2025-06-04 04:43
"今天中午我们接到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的通知,该行叫停了高息高返,将15%的车贷返佣比例降为5%。 调整后,银行补贴车价的力度将大幅减少。不仅是我们一家4S店,全北京都是这样。"6月3日下午,北 京一家奔驰4S店销售人员小琦告诉记者。 以店里一款官方指导价格为21.98万元的汽车为例,小吴为记者算了一笔账:4S店可补贴4.5万元,加上 保险费、上牌费、税费等费用,这辆车的落地价格为18.88万元。若客户分期购车,贷款16万元,则前2 年贷款总利息1.6万元,2年后可将剩余本金一次性还清。而在提车时,银行便可补贴1.8万元。如此一 来,客户贷款购车反而比全款支付便宜差不多2000元。 谈及为何贷款购车优惠更多,多位4S店销售人员提到了与佣金相关的话题。"客户贷款购车,银行会给 汽车经销商佣金。我们拿出一部分或者全部佣金来做补贴,让客户能以更低的价格、更少的利息购 车。"一位汽车销售人员说。 "每家银行不同时间段的经营策略都不一样。车贷属于个人贷款的一种,有些银行可能为了在短时间内 个人贷款规模快速增长,希望扩大汽车金融业务,就会通过汽车消费贷款高息高返来营销客户、增加业 务规模。"某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然而,此举 ...
新任党委书记顾建忠首次亮相,上海银行业绩发布会明确创新转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22:12
公司战略方向 - 新任领导提出银行需锚定科创、绿色和普惠三大领域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价值 [1] - 强调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员工潜能作为未来工作主旋律 [1] - 2025年是公司规划关键年,将坚持战略引领并聚焦价值创造以实现创新转型 [3] 财务表现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60亿元,同比增长4.50%,营业收入529.86亿元,同比增长4.79% [2]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92亿元,同比增长2.30%,营业收入135.97亿元,同比增长3.85% [2] - 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69.81% [2][5] 负债与息差管理 - 持续优化负债结构,2024年付息负债付息率同比下降15个bps,2025年一季度降幅扩大到43个bps [3] - 2024年压降高定价存款500亿元,人民币个人存款三年期及以上余额占比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3] - 息差降幅逐步缩小,2024年比2023年缩小3个bps,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缩小1个bps [3] 风险管控 - 近3年风险资产化解规模均超200亿元,2024年达246亿元 [5] - 房地产贷款不良率稳步下降,近两年新投放超200亿元对公房地产贷款均为正常类 [6] - 实施房地产客户分类管理,分为已出险、潜在风险和有风险信号三类以提升前瞻性 [6] 信贷业务规划 - 2025年信贷增速目标5%左右,较2024年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 [7] - 对公信贷计划投放超6千亿元,增速6%以上;零售贷款目标正增长,较去年提升5-6个百分点 [7] - 住房按揭贷款计划投放超300亿元,汽车消费贷款规模目标增长20%-40%,重点布局新能源汽车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