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高返

搜索文档
“高息高返”或成历史 汽车金融迈入调整深水区
中国青年报· 2025-07-10 08:58
汽车金融政策调整 - 多地监管部门发布通知和自律公约,要求整改汽车贷款业务中的"高息高返"现象,包括重庆、四川、河南、福建等地 [1][4]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规范汽车金融业务的通知》,提出"三禁"原则,禁止银行通过返点变相补贴经销商,禁止捆绑销售,禁止模糊实际利率 [3] - 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实施自律公约,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以高额返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 [4] 市场反应与变化 - 4S店逐步撤下"零利率""厂家贴息"等宣传标语,贷款优惠活动减少,利率从2.99%上涨至4.5%以上 [1] - 林肯、奔驰等品牌4S店销售顾问表示贷款优惠活动即将停止,合作银行数量大幅减少 [2] - 豪华品牌4S店金融返点曾占总利润35%以上,单月最高返佣达80万元,但这一模式正在退出市场 [2] "高息高返"模式的影响 - "高息高返"模式通过银行返佣给经销商,经销商再补贴消费者,形成"一举三得"的短期利益链条 [3] - 该模式导致市场乱象,包括诱导客户虚报资料、银行利息收入减少、信用风险增加等问题 [5] - 银行与经销商的合作模式面临调整,未来可能转向提高审批效率、增值服务等差异化竞争手段 [6] 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应对 - 河南省内多家银行发布声明,划定车贷利率上限,年化利率不超过6%,信用卡分期费率不超过16% [6] - 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等通过升级产品体系、打造全链条金融服务等方式探索新业务模式 [7] - 非银机构如汽车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可能凭借审批灵活、产品多元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 [7] 经销商与销售端的影响 - "高息高返"暂停将减少经销商收入和利润率,加剧库存压力和价格竞争 [8] - 汽车销售人员面临业绩压力,贷款提成收入减少,需更依赖其他附加产品销售 [8] - 长期来看,经销商需提升核心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以吸引理性购车客户 [9]
汽车金融生态重构正当时
金融时报· 2025-07-03 09:39
行业变革背景 - 汽车消费金融行业正经历监管与市场驱动的"大洗牌","高息高返"模式被全面叫停[1] - 此前"高息高返"模式构建银行、经销商、消费者三方利益链,银行支付贷款金额15%的高额佣金给经销商以换取客户资源[1] - 典型案例显示消费者通过返佣补贴可实现前两年"免息",甚至总购车成本低于全款[1] 模式弊端分析 - "高息高返"暗藏消费陷阱:客户可能因无法提前还款被迫承担后续高息,实际成本反超全款购车[1] - 银行面临多重风险:若多数客户选择提前还贷,将导致利息收入缩水、返佣成本难回收[2] - 该模式扭曲销售生态:短期刺激销量但长期引发恶性价格战,波及二手车市场[2] 监管与行业应对 - 多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银行与经销商共同推动反"内卷"的合规化转型[2] - 监管叫停行动切断恶性竞争链条,引导行业从信息不对称的"三方赌局"转向透明发展[2][3] 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需创新金融产品与增值服务,减少对贴钱抢市场的依赖[3] - 经销商需转向差异化服务与个性化推荐,推动行业从销量竞争升级为服务竞争[3] - 行业将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通过生态重塑实现可持续的三方共赢[3]
贷款买车比全款便宜?别高兴太早,这才是4S店最深的套路
36氪· 2025-06-30 19:38
行业现象分析 - "高息高返"模式通过贷款返现使消费者实际购车价低于全款,形成表面"三赢"局面(消费者获折扣、经销商冲销量、银行拓业务)[1][2] - 该模式本质是利用新能源政策套利,导致行业对短期金融手段产生依赖[2] - 监管部门于7月叫停该模式,引发行业戒断反应[2] 消费者行为影响 - 消费者被引导选择贷款方案,全款购车面临提车延迟或优惠减少等隐性限制[3] - 部分消费者忽视合同细节,在两年免息期后可能面临高额利息[3] - 价格体系混乱加剧持币观望情绪,削弱市场活力[6] 经销商行为异化 - 经销商利润重心从卖车转向金融返佣,销售KPI转向金融渗透率[3][4] - 部分经销商为短期佣金向高风险客户推销贷款,埋下系统性风险[4] - 行业竞争演变为金融补贴力度比拼,导致新车价格体系崩坏[5][6] 市场连锁反应 - 二手车市场受新车价格波动冲击,残值评估体系失效[6] - 监管干预后预计出现短期销量下滑及经销商利润收缩[7] - 行业需重构盈利模式,从一次性销售转向持续性服务运营[7][8] 未来转型方向 - 车企需转型为服务运营商,提供包含保养、充电、活动等增值服务的"出行服务包"[8] - 推行透明化销售(如一口价模式)和线上化流程,消除信息不对称[8] - 金融机构需回归风险定价本质,提供条款清晰的合理金融产品[8] 行业长期影响 - 监管叫停加速行业出清,短期阵痛后将推动健康秩序重建[9] - 模式终结倒逼企业聚焦产品力与服务创新,形成可持续竞争力[7][9]
河南率先明确车贷利率上限
第一财经· 2025-06-23 09:46
监管政策调整 - 河南省率先出台政策明确车贷年化利率上限不得高于当期一年期LPR的2倍(即6%),五年期信用卡分期费率不超过16% [1][3] - 政策要求银行和经销商杜绝强制推介高佣金产品,严禁利用高佣金压低车价诱导提前还贷,旨在切断高额返佣的恶性竞争链条 [1] - 浙江、上海、江苏、天津、北京等地也已启动车贷整改,最晚将在7月1日前完成调整 [2][4] 行业模式转变 - 河南省内已全面暂停"高息高返"模式,此前5年信用卡分期费率24%且返佣14%-15%,新规下费率降至16%且返佣降至6%-7% [4] - 农业银行广东分行调整为5年期分期费率15%+返佣5%,工商银行湛江分行调整为费率15%+返佣6% [4] - 行业转向"低息低返或低息零返"模式,不再宣传高息高返 [5][6] 消费者影响 - 以大众探岳300车型为例,高息高返模式下消费者两年总收益比低息低返模式多6400元(前者净赚3400元,后者净支出3000元) [7] - 低息低返政策下车辆总价较低时客户兴趣不高,与高息高返模式推销效果差异明显 [7] - 新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增强消费者获得感,提升汽车消费意愿和能力 [8][9] 行业自律与趋势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年初已要求整改高息高返业务,四川、河南等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 [9] - 金融机构应制定差异化战略,避免价格战,通过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9] - 低利率环境下汽车消费信贷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但不同银行定价策略将存在差异 [9]
周日股市没开盘,3大消息传来,大家认真看看
搜狐财经· 2025-06-23 00:27
跨境支付通上线 - 内地与香港间的"跨境支付通"于6月22日正式上线 支持通过手机银行输入电话号码或户名加账号进行跨境汇款 并可选择人民币或港币到账币种 但额度仍维持5万美元限制 [1] 港股IPO市场复苏 - 2025年初科技创新热潮推动港股领涨全球 同时带动港股IPO强劲复苏 内地企业赴港上市热度显著攀升 [2] - 当前港股IPO排队企业超过160家 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对比A股同期上市数量较少 [3] 银行业规范高息高返业务 - 近期多家国有银行 股份制银行及中小银行开始整顿或暂停"高息高返"业务 该模式通过高额返佣或高收益承诺吸引客户 [4][5] - 行业专业人士指出 多数消费者容易被银行的高收益宣传误导 显示该业务存在较大市场认知风险 [6]
河南率先明确车贷利率上限,高息高返业务加速退场
第一财经· 2025-06-22 21:00
河南省车贷利率新规 - 河南省多家银行联合发布声明,明确规定车贷年化利率上限为6%(当期一年期LPR的2倍),五年期信用卡分期费率不超过16% [1][3] - 新规要求银行和经销商杜绝强制推介高佣金产品,严禁通过高佣金压低车价诱导提前还贷,旨在切断高额返佣的恶性竞争链条 [1][3] - 参与声明的银行包括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以及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河南省分行 [3] 全国车贷整改动态 - 浙江、上海、江苏、天津、北京、广东等地银行已陆续停止高息高返合作模式,最晚将于7月1日前完成调整 [2][4] - 广东农业银行调整为五年信用卡分期费率15%,返佣5%;广东工商银行调整为五年分期费率15%,返佣6% [4] - 贷款中介和经销商转向推广“低息低返或低息零返”模式,高息高返模式加速退出市场 [2][5] 新旧模式对消费者影响 - 以大众探岳300车型为例,高息高返模式下两年利息支出9600元,返利13000元,净收益3400元;低息低返模式下两年利息6000元,返利3000元,净支出3000元,两者总收益相差6400元 [6][7] - 低息低返模式在低价车型中吸引力不足,经销商推销难度增加 [7] 监管与行业自律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年初已要求整改高息高返业务,禁止新增突破自律标准的合作 [7] - 四川、河南开封、信阳等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要求金融机构与经销商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7] - 金融机构应制定差异化战略,避免价格战,通过创新产品和优质服务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8]
银行集体发声!整治“高息高返”业务
券商中国· 2025-06-22 10:56
政策监管与行业规范 - 福建金融监管局发布通知严禁银行业机构通过"高息高返"拓展业务[1] - "高息高返"指金融机构通过高额返佣或高收益承诺吸引客户的营销模式 今年以来在汽车消费贷领域被频繁提及[2] - 5月以来四川 河南等地银行业协会发布自律公约 要求不得以"高息高返"等方式抢占市场[7] - 福建金融监管局要求不得将利率水平与外部合作机构返佣比例挂钩 不得向消费者转嫁经营成本[9] 银行应对措施 - 6月以来国有银行 股份制银行及部分中小银行区域分支机构暂停"高息高返"业务或发布规范声明[3] - 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声明规范贷款产品定价 实际对客利率年化不超过6% 五年信用卡分期费率不超过16%[11][12] - 银行暂停"高息高返"业务 但并非放弃汽车消费贷 而是推动业务规范化发展[15] 汽车金融行业现状 - 银行通过"高息高返"争夺市场份额 导致汽车金融秩序扭曲[5] - 同业竞争加剧使"利润"和"市场份额"兼得变得困难[6] - 汽车金融公司受银行业竞争压力加大 2023年以来资产规模增速持续收窄[14] 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发展 - 汽车金融业务仍是银行重点拓展方向 特别是在房贷放缓后成为零售贷款新支撑点[15] - 平安银行2024年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637.68亿元 同比增长73.3%[16] - 兴业银行将"汽车金融"列为"5大新赛道"之一 聚焦新能源汽车金融服务[17] - 中信银行推进"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转变 积极拓展新能源车贷业务[18]
整顿“高息高返”!多家银行公开声明→
金融时报· 2025-06-21 18:38
汽车消费金融市场整顿 - 河南银行业集体整顿"高息高返"业务模式,多家银行发布声明规范汽车消费金融业务 [2][4] - 银行声明实际对客利率定价年化不超过6%,五年信用卡分期费率不超过16% [4] - 银行规范佣金支付行为,杜绝经销商强制推介高佣金产品及诱导消费者行为 [5] "高息高返"模式问题 - "高息高返"模式构建银行、经销商和消费者利益链条,银行支付高额佣金比例可达贷款总额15% [7] - 该模式存在返佣机制不透明、违约条款模糊等消费陷阱,破坏市场秩序 [7] - 金融管理部门要求整改"高息高返"模式,推动市场合规发展 [7] 监管措施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河南监管局等部门联合发文优化汽车贷款业务,降低保险保费 [7] - 开封市银行业协会提出"三个杜绝"要求规范经销商行为 [8] - 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地国有大行已暂停"高息高返"模式 [9] 市场变革方向 - 银行需探索新盈利增长点,经销商需减少对金融返佣依赖 [9] - 金融机构应实施差异化策略,不打价格战,以创新产品和服务吸引客户 [9] - 银行将更聚焦市场需求及服务质效,转向精耕产品与服务 [10]
河南银行业重拳整顿汽车消费金融:利率设限、高佣金终结
华夏时报· 2025-06-17 20:10
河南银行业整顿汽车消费金融 - 河南省多家银行发布声明规范汽车消费金融业务,明确年化利率不超过6%,五年信用卡分期费率不超过16% [2][5] - 声明要求杜绝汽车经销商推介高佣金金融产品,禁止诱导消费者提前还贷或扭曲真实贷款意愿 [5] -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大行河南分行及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行郑州分行均参与发布声明 [4] 全国多地叫停高息高返政策 - 广东、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已实际停止高息高返政策,4S店销售人员证实6月中旬接到通知 [6][7][8] - 重庆监管局发布通知禁止以高额返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 [8] - 四川省银行业协会出台自律公约规范信用卡汽车分期和消费贷款业务 [8] 政策影响与行业反应 - 汽车经销商表示高息高返政策取消后成交难度增加,但大部分佣金原本就返给客户 [8] - 销售人员支持政策调整,因返点主要让渡给客户且增加工作复杂度 [8] - 行业专家指出政策有助于降低消费者融资成本,提升汽车消费意愿,促进宏观经济恢复 [9] 监管政策背景 - 河南监管局3月联合多部门发文鼓励优化汽车贷款业务,减免提前还款违约金 [4] - 开封市银行业协会5月提出"三个杜绝"硬性要求规范汽车金融业务 [4] - 金融机构被要求实施差异化策略,避免价格战,推动市场健康发展 [9]
“7月前不办,以后没机会了”!有大行已全部停办,买车分期“高息高返”加速退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17:53
汽车金融行业变革 - "高息高返"模式加速退出市场,多家银行已正式发文通知停止相关业务,某国有大行于6月1日起停止该模式,某股份行和某城商行将于7月1日全面停止[1][4] - "高息高返"指银行提高汽车金融贷款利率并将高额佣金返给销售服务商,部分服务商以返现形式降低消费者购车总价,例如贷款10万元银行约返1.5万元佣金[3] - 监管与市场双重驱动下行业变革加速,重庆、四川等地金融监管已发文要求规范汽车金融业务,禁止以高额返佣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1][17] 汽车分期贷款现状 - 当前主流汽车分期方案为"两年零息,三年、五年低息",例如首付20%两年免息,第三年开始利息约2.5%[6] - 某新能源车分期方案显示,优惠方案总利息约2.74万元,常规方案总利息约5.22万元,两者相差约2.48万元[9] - 宝马i3贷款购车五年总利息成本约4.3万元,两年内还清仅约1.75万元,全款购车总成本约20.8万元,两年期贷款总成本约20.55万元[9][10][12] 银行汽车金融业务发展 - 交通银行2024年汽车分期余额较上年末增加674.16亿元,增幅240.10%,平安银行2024年末汽车金融贷款余额2937.95亿元[15] - 银行面临提前还款率过高问题,导致无法收回长期利息,某大行人士表示"银行没挣钱倒贴出去了"[15] - 部分银行调整提前还款违约金政策,例如上海地区某国有大行将2年内提前还款违约金由5%调升至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