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沃尔沃 EX90
icon
搜索文档
激光雷达,可永久损坏摄像头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26 08:50
激光雷达对智能手机摄像头的潜在损害 - 激光雷达和高功率激光器在汽车和娱乐场所的普及可能对智能手机摄像头造成永久性损坏,即使设备能承受日常磨损 [1] - 案例显示iPhone 16 Pro Max拍摄沃尔沃EX90时,车顶激光雷达的激光束导致摄像头传感器出现永久性红/粉/紫色焦斑,更换镜头后恢复正常 [1] - 沃尔沃官方声明证实该现象非个例,建议避免摄像头直接对准激光雷达,因激光可能损坏传感器或影响性能 [2] 行业应用与风险扩展 - 激光雷达在汽车行业加速普及,特斯拉虽曾质疑其必要性,但仍采购价值超210万美元的Luminar Technologies激光雷达硬件 [2] - 除激光雷达外,娱乐场所的高功率激光同样存在风险,案例显示三星Galaxy S24 Ultra在激光活动中出现传感器损坏导致的屏幕异常线条 [2] - 国际激光显示协会警告激光束集中加热特性易损伤相机传感器,且传感器比人眼更脆弱 [3] 用户防护建议 - 拍摄激光雷达设备时应保持安全距离,近距离会因光束集中增大风险,使用滤镜或镜头盖可提供额外保护 [2] - 观看激光表演时避免镜头直对光源,间接拍摄空中光束或屏幕图形更安全,若取景器内未见激光源则表明未接触全功率光束 [3] - 激光表演制作方通常仅规避专业摄像设备风险,无法覆盖观众手机,需用户自行采取防护措施 [3]
坑人的隐藏式车门把手,终于被整治了
36氪· 2025-05-12 08:32
隐藏式车门把手行业现状 - 隐藏式车门把手已成为新能源车标配设计,缺少该设计会被认为缺乏科技感 [11][13] - 特斯拉Model S引领设计潮流后,蔚来ES8、小鹏P7、理想L9等品牌均推出差异化隐藏把手方案 [11] - 该设计最初目的是降低风阻(电动车续航仅提升5-10公里)并追求极简美学,但实际效用已逐渐边缘化 [15][18] 设计缺陷与安全隐患 - 用户操作门槛高:不同品牌开启方式差异大(如特斯拉需先按后拉,丰田采用内翻式),导致使用困惑 [18] - 紧急情况风险:碰撞/断电时把手可能失效,破拆时间达传统车门的2.75倍,12%新能源车救援延误与此相关 [20][22] - 极端场景可靠性差:低温冰冻或电路故障时功能瘫痪,多起高速碰撞起火事故暴露设计缺陷 [24][26] 车企应对措施 - 长城汽车明确减少使用隐藏式设计,认为其弊大于利且牺牲安全 [27] - 小鹏汽车开发针对极端场景的新型把手方案,重点提升可靠性 [29] - 沃尔沃EX90采用"双模设计",保留极简风格同时配备1秒快速开启的机械拨杆 [29] - 问界M8推出半隐藏式把手,兼顾电动与机械开关 [31] - 五菱、宝骏等平价车型回归传统机械设计,主打耐用性和低成本 [33] 政策监管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拟出台《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要求安全性和实用性优先于美观 [7][8] - 新规或使隐藏式把手市场渗透率从38%降至25%,但目标为规范而非淘汰该设计 [33] - 行业共识转向安全优先,专家强调车门应作为"生命通道"而非"炫技符号" [33]
稳住节奏不跟风,沃尔沃电气化时代的长线策略
晚点LatePost· 2024-07-17 15:07
核心观点 - 沃尔沃EX30通过"减法美学"设计理念,在高度同质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建立差异化优势,注重用户实际体验而非配置堆砌 [3][6] - 公司以97年造车经验为基础,坚持"安全"和"以人为本"的品牌核心精神,在电气化时代实施长期主义战略 [4][17] - 通过"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实现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品牌资产迁移,2024年一季度净利率提升至10.8% [21] - 销售渠道改革结合直营与经销商模式,2023年纯电车型XC40 Recharge采用代理制,城市中心店快速布局一二线商圈 [15] - 产品矩阵覆盖MPV(EM90)、小型SUV(EX30)和中大型SUV(EX90),2023年EX30欧洲订单超6万辆 [19] 产品设计 - EX30采用1.2米回音壁音响系统,节省车门空间同时保证音效,体现"设计服务于功能"的北欧理念 [7] - 12.3英寸竖屏设计平衡信息获取与行车视线安全,交互界面遵循"少即是多"原则 [9] - 使用丹宁/亚麻纤维等环保材料,Nordico植然皮由PET瓶和北欧森林生物材料制成,整车95%部件可回收 [13] - 配备23个高精度传感器,安全配置不分车型等级,延续1959年三点式安全带的技术遗产 [11] - 基于4万次事故调查和400万次/年碰撞测试数据优化安全性能 [11] 市场策略 - 分区域投放策略:EX30先攻欧洲小型车市场再进入中国,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7%达3.3万辆 [19][21] - 中国研发体系布局包括2019年电池/电机实验室、2023年亚太软件中心及上海设计中心,实现24小时全球协同 [18][20] - 价格战背景下保持盈利,2022Q1-2024Q1净利率从6.7%升至10.8%,连续14年净利润为正 [21] - 终端数字化改造客户管理系统,具体化满意度调查问题如"进店时销售是否热情迎接" [15] 行业观察 - 行业陷入配置军备竞赛,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虽提升成本仍被盲目跟风 [6] - 2024年前5月降价车型数量已达2023年全年的90%,亏损换规模模式不可持续 [17] - 豪华品牌渠道变革:MINI/奥迪试水代理制,沃尔沃转型力度领先 [16] - 电气化转型需要马拉松式耐力,初期速度不等于终局胜出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