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性生物制剂
搜索文档
长春高新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募集资金用途等
智通财经· 2025-11-14 20:16
公司境外上市备案进展 - 中国证监会于11月14日公布对10家企业境外发行上市的补充材料要求,其中包括长春高新 [1] - 长春高新需就控股股东穿透、股权质押、AI大模型业务、募集资金用途等事项补充说明 [1][2] - 公司已于9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独家保荐人为中信建投国际 [1] 证监会关注的公司治理问题 - 要求补充说明控股股东上层投资人吉林省信政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穿透情况,核查是否存在法律法规禁止持股的主体 [1] - 需结合股票质押原因、合同履行情况、相关主体偿债能力,说明发行上市前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化 [1] - 需就公司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是否合法合规出具结论性意见,目前仅核查重大方面 [2] 公司业务与AI大模型应用 - 证监会要求公司补充说明业务涉及AI大模型的具体情况,包括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和具体功能 [2] - 公司是一家创新驱动型医药集团,业务覆盖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 [2] - 公司是国内少数在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均实现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全产业链能力的制药企业之一 [2] 募集资金用途与子公司业务合规 - 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募集资金的具体用途 [2] - 需说明下属公司业务及经营范围包含互联网信息服务、药物临床试验服务等是否实际开展及相关运营情况 [2] - 需核查下属公司是否已取得必要资质许可,业务是否涉及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是否涉及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领域 [2] 公司产品线与行业地位 - 公司产品涵盖中国所有主要药物注册类型,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女性健康、免疫及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疫苗及中成药领域建立了多元化产品组合 [2]
新股消息 | 长春高新(000661.SZ)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募集资金用途等
智通财经· 2025-11-14 20:12
公司港股上市进展 - 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中信建投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1] - 中国证监会于2025年11月14日公布备案补充材料要求,要求公司就多项事宜进行补充说明 [1] 证监会关注要点:公司股权与控制权 - 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控股股东上层投资人吉林省信政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穿透情况,核查是否存在法律法规规定禁止持股的主体 [2] - 要求结合股票质押原因、合同履行情况、相关主体偿债能力等情况,说明本次发行上市前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2] - 要求律师就公司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是否合法合规出具结论性意见 [5] 证监会关注要点:业务与资质 - 证监会要求公司补充说明业务涉及AI大模型的具体情况,包括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和具体功能 [3] - 要求说明下属公司业务及经营范围包含互联网信息服务、药物临床试验服务、医学研究和试验发展、细胞技术研发和应用等的具体情况,是否实际开展相关业务及运营情况 [5] - 需明确是否已取得必要的资质许可,是否涉及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是否涉及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领域 [5] 证监会关注要点:募集资金与法律合规 - 证监会要求公司详细说明募集资金用途 [4] - 要求按照《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境外发行上市类第2号》完善法律意见书 [5] - 需确保本次发行上市前后持续符合外商投资准入要求 [5] 公司业务概况 - 公司是一家创新驱动型医药集团,业务覆盖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涵盖中国所有主要药物注册类型 [5] - 公司是国内少数在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领域均实现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全产业链能力的制药企业之一 [5] - 公司已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女性健康、免疫及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疫苗及中成药领域建立了强大且多元化产品组合 [5]
新股消息 | 长春高新拟港股上市 中国证监会要求补充说明募集资金用途等
智通财经· 2025-11-14 20:0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要求拟赴港上市的长春高新就控股股东穿透核查、控制权稳定性、AI大模型业务、募集资金用途、历史合规性及下属公司特定业务资质等关键问题补充说明材料 [1][2][3] 证监会补充材料要求 - 要求公司补充说明控股股东上层投资人吉林省信政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穿透情况,核查是否存在法律法规禁止持股的主体 [1] - 要求结合股票质押原因、合同履行情况、相关主体偿债能力,说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化及是否存在禁止性上市情形 [1] - 要求补充说明公司业务涉及AI大模型的具体情况,包括大模型的应用场景和具体功能 [1] - 要求详细说明公司募集资金的具体用途 [2] - 要求就公司设立及历次股权变动的合法合规性出具结论性法律意见 [3] - 要求完善法律意见书,并说明下属公司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药物临床试验、医学研究、细胞技术研发等业务的具体运营情况、资质许可及是否涉及外商投资限制领域 [3] 公司业务概况 - 长春高新是一家创新驱动型医药集团,业务覆盖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涵盖中国所有主要药物注册类型 [3] - 公司是国内少数在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领域均实现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全产业链能力的制药企业之一 [3] - 公司已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女性健康、免疫及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疫苗及中成药领域建立了强大且多元化的产品组合 [3]
递表港交所,“东北药茅”拟“A+H”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14:53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动态 - 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此举被认为有助于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 加快国际化进程 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并挖掘公司价值 [1] - 截至9月30日上午收盘 公司股价报130 02元/股 上涨0 87% 最新市值为530亿元 [1] 业务与产品组合 - 公司业务覆盖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 是国内少数实现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全产业链能力的制药企业之一 [3] - 公司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女性健康、免疫及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疫苗及中成药领域建立了多元化产品组合 上市销售逾45种商业化药品 包括20多种全球及/或中国同类首创产品 [4] - 公司拥有超过40个临床管线和已递交新药临床试验申请的管线 其中14个处于III期临床试验或新药上市申请阶段 [4] - 2024年公司制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27亿元 连续四年实现100亿元以上规模 [4] 财务表现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 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26 27亿元、145 66亿元、134 66亿元、66 03亿元 [4]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88%、86%、85 7%、83 4% [4]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 公司净利润分别为42 15亿元、47 76亿元、27 08亿元、9 32亿元 [5] 研发投入与创新 - 自2012年至2024年 公司研发费用以30 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6]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 公司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 8%、11 8%、16 1%及17 5% [6]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加速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进度 尽快实现商业潜力 [6] 行业前景与公司规划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达11715亿元 预计2030年将达到19505亿元 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 9% [8] - 公司计划通过创新药物海外授权、自主及/或共同开发等方式提高全球影响力 并推动产品结构多样化 [8]
递表港交所!“东北药茅”拟“A+H”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12:37
公司上市申请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于9月29日向港交所递交H股发行上市申请 [1] - 赴港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挖掘公司价值并推动创新管线国际化 [1] - 截至9月30日上午收盘,公司股价报130.02元/股,上涨0.87%,最新市值为530亿元 [1] 业务与产品组合 - 公司业务覆盖治疗性生物制剂、化学药品、疫苗及中成药,是国内少数实现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全产业链能力的制药企业之一 [3] - 公司在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女性健康、免疫及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疫苗及中成药领域拥有多元化产品组合,上市销售逾45种商业化药品,包括20多种全球及/或中国同类首创产品 [4] - 公司拥有超过40个临床管线,其中14个处于III期临床试验或新药上市申请阶段 [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制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27亿元,连续四年实现100亿元以上规模 [4]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126.27亿元、145.66亿元、134.66亿元、66.03亿元 [4]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88%、86%、85.7%、83.4% [4] - 2025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9.32亿元 [5] 研发投入与创新 - 自201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以30.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6] - 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8%、11.8%、16.1%及17.5% [6] - 公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候选药物的临床开发进度 [6] 行业市场前景 - 2024年中国创新药市场规模达11715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9505亿元,2024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8.9% [8] - 中国医药企业正凭借创新优势和高附加值产品参与全球竞争,不断提升市场份额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