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曲普瑞林微球
搜索文档
丽珠集团(000513):公司简评报告:业绩平稳增长,研发快速推进
东海证券· 2025-10-31 13:39
投资评级与报告概况 - 报告对丽珠集团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维持”状态 [1] - 报告原因为业绩点评,发布日期为2025年10月31日 [1] 核心财务表现与业绩预期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16亿元,同比增长0.38%,归母净利润17.54亿元,同比增长4.86% [7]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28.44亿元,同比增长1.60%,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下降5.73% [7]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67.20%,同比提升1.73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20.36%,同比下降0.76个百分点 [7] - 公司费用方面,2025Q3销售费用率为30.50%,同比上升4.9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5.28%,同比上升0.22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8.83%,同比上升0.12个百分点 [7] - 报告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2亿元、26.59亿元、29.41亿元,对应增长率分别为15.59%、11.62%、10.59% [4]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2.64元、2.94元、3.25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3.67倍、12.24倍、11.07倍 [4] 分板块业务表现 - 制剂板块整体收入企稳上升,消化、精神、生殖、中药等领域大品种均实现同比增长 [7] - 原料药板块收入同比小幅下降,但通过高毛利抗生素宠物原料药增长及海外客户拓展保证了利润贡献 [7] - 诊断试剂板块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主要受呼吸产品2024年高基数影响,但自免等诊断产品取得较高增速 [7] 研发管线进展与海外拓展 - 消化领域P-CAB类药物JP-1366片已完成III期临床并提交上市申请,预计2027年获批,针剂II期临床完成首例入组 [7] - 精神领域NS041片的癫痫适应症于2025年7月完成II期首例入组,抑郁适应症近期已获批IND [7] - 生殖领域注射用曲普瑞林微球的新适应症中枢性性早熟已完成III期临床入组,新引进的口服GnRH拮抗剂项目辅助生殖适应症即将启动III期临床准备 [7] - 自免领域重组抗人IL-17A/F单抗的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均已完成III期临床,银屑病适应症预计2025年内提交上市申报并纳入优先审批程序,强直适应症预计2026年申报上市 [7] - 司美格鲁肽降糖适应症预计2025年内获批,减重适应症已处于III期临床后期阶段 [7] - 公司收购越南Imexpharm公司正在审批中,双方已开始规划产品及工艺转移,未来将借助其成熟市场渠道和欧盟GMP认证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7] 关键财务指标与估值 - 截至2025年10月30日,公司收盘价为36.01元,市净率为2.12倍,净资产收益率为12.49% [5] - 公司预测净资产收益率在2025-2027年将维持在17%的水平 [8] - 预测营业总收入将从2024年的118.12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143.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6.6% [8]
丽珠集团(000513) - 2025年10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7 08:58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1.16亿元,同比增长0.38%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17.12亿元,同比增长4.98% [2] - 制剂板块收入企稳上升,原料药板块收入同比小幅下降,诊断试剂板块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2] - 全年收入端预计保持稳定,利润端增速有望高于收入端 [11] 研发进展 - P-CAB产品JP-1366片剂已申报上市,预计2027年获批;注射剂已进入II期临床,计划2027年底申报上市 [8] - IL-17A/F项目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均已完成III期临床,银屑病适应症预计2025年底申报上市 [3][4] - 精神领域NS-041片癫痫适应症完成II期首例入组,抑郁适应症IND申请获受理 [3] - 注射用曲普瑞林微球新适应症中枢性性早熟已完成III期临床入组 [3] - 口服GnRH拮抗剂项目辅助生殖适应症即将启动III期临床准备工作 [3] - 四价流感重组蛋白疫苗完成I期首例入组 [3] - 司美格鲁肽降糖适应症预计2025年内获批,减重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后期阶段 [3] - 阿立哌唑微球已于2025年获批上市 [9][14] - 三个月缓释亮丙瑞林微球已提交上市申请,预计2026年获批 [5] 产品管线与商业化 - 2024年国内P-CAB类药物销售额约12.5亿元,同比增长81% [8] - 未来2-3年IL-17A/F、P-CAB等产品将上市;3年后NS-041片、H001胶囊、流感疫苗等将陆续上市 [9] - 阿立哌唑微球挂网价已公布,正积极推进国家医保谈判,预计2025年内有结果 [14] - 精神长效制剂在欧美使用率达25%-30%,中国临床使用率不足1% [14] - 公司已启动阿立哌唑微球覆盖60家中心、1200例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14] 业务发展与合作 - 越南公司Imexpharm收购审批中,标的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利润及EBITDA均实现20%以上增速 [6] - IL-17A/F项目正与相关方就对外授权合作展开深入接洽 [4] - 公司未来BD引进将聚焦专利壁垒、商业化潜力及未满足临床需求 [7] - 研发投入坚持BD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拓展AI技术应用 [11]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2020-2024年累计回购股份17.2亿元,累计分红近60亿元 [13] - 公司正在执行回购资金6-10亿元的注销式回购计划 [13] - 主要大产品集采风险已基本消化,个别小品种影响可通过新产品上市消除 [12] - 三季度销售费用增加主要因阿立哌唑微球等新药上市推广及制剂药销售比重提升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