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微球
搜索文档
丽珠集团(000513):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创新药产品推进顺利
国信证券· 2025-11-03 19:4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丽珠集团的投资评级为“优于大市”(维持)[1][4][6][20]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丽珠集团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稳健,核心产品进展顺利,创新药管线推进积极,未来增长可期 [1][2][4][20] 2025年前三季度及第三季度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1.16亿元,同比增长0.4%;归母净利润17.54亿元,同比增长4.9%;扣非归母净利润17.12亿元,同比增长5.0% [1][7]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28.44亿元,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下降5.7%;扣非归母净利润4.54亿元,同比下降4.6% [1][7]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66.4%,同比提升0.6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23.4%,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15]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8.6%/4.9%/7.5%/-2.1%,分别同比变化+1.5/-0.3/-0.6/-1.5个百分点 [15] 各业务板块表现 - 制剂板块:消化、精神、中药等领域大品种销售额同比增长,带动板块整体收入企稳上升 [2][18] - 原料药板块:受部分产品下游需求减弱影响收入小幅下降,但通过高毛利品种及拓展海外客户对冲下滑 [2][18] - 诊断试剂板块: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但自身免疫等诊断产品高速增长支撑板块利润 [2][18] 创新产品研发与商业化进展 - 阿立哌唑微球被《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2025版)》推荐 [2][18] - 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在中枢性性早熟适应症的临床3期研究已完成全部患者入组 [2][18] - NS-041的第二个适应症(抑郁症)的国内临床2期研究申请已获得受理 [2][18] - JP-1366片剂用于反流性食管炎适应症已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得CDE受理 [2][18] - 重点创新药LZM012(IL-17A/F单抗)临床3期试验达到主要终点,在银屑病适应症中头对头比较显示优效于司库奇尤单抗,第12周PASI 100应答率分别为49.5%和40.2%,安全性良好,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提交NDA申请 [3][19] - LZM012针对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的临床3期研究也在进行中 [3][19]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23.37亿元/130.52亿元/139.38亿元,同比增长4.4%/5.8%/6.8% [4][5][20]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99亿元/24.78亿元/28.62亿元,同比增长6.7%/12.7%/15.5% [4][5][20] - 预测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2.41元/2.72元/3.14元 [5]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PE)分别为16.1倍/14.2倍/12.3倍 [4][5][20] - 预测2025-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5.5%/17.2%/19.3% [5] 财务指标与同业比较 - 根据盈利预测表,公司2025年预测市盈率(13.99倍)低于可比公司平均市盈率(约21倍),显示估值具备一定吸引力 [21] - 公司2024年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4.87%,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相当 [21]
现场直击医保国谈首日:“保密” 意识升级 抗菌药等品种率先登场
新浪财经· 2025-10-30 20:53
谈判整体氛围与安排 - 2025国家医保目录谈判于10月30日在北京全国人大会议中心启动,谈判周期预计持续4天左右 [1] - 与往年相比,今年谈判入场环节更为安静有序,药企代表态度低调审慎,保密意识明显升级 [3] - 谈判首日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下午场参与企业数量明显多于上午场 [9] - 根据往年惯例,创新药的集中谈判预计会安排在后期,而新设立的商保创新药目录谈判预计安排在整个谈判日程的最后阶段 [12] 参与谈判的国内外药企 - 上午场入场企业包括恒瑞医药、海思科、丽珠医药、石药集团、绿叶制药等国内药企,以及阿斯利康、罗氏制药、住友制药等跨国药企 [4] - 下午场参与谈判的企业包括辉瑞、诺华、勃林格殷格翰、费森尤斯卡比、协和麒麟、西安杨森、齐鲁药业、康缘药业、百利药业、盛迪医药、复星万邦、湖南科伦制药、生诺医药等 [9] 谈判涉及的药品与市场前景 - 本次国谈共有535个药品通过基本目录形式审查,其中目录外药品311个、目录内药品224个,另有121个高值药品通过商保创新药目录形式审查,其中79个药品同时申报了两个目录 [9] - 抗菌药是下午场重要谈判品类之一,例如有药企透露其万古霉素参与谈判 [9] - 市场关注的创新药包括天价抗癌药CAR-T产品、新一代抗体偶联药物、罕见病治疗药物、新型降脂药物等 [10] - 恒瑞医药的瑞卡西单抗是一款新型PCSK9抑制剂降脂药,于今年5月获批,作为全球首个超长效PCSK9单抗,其注射间隔可长达8周,年注射次数仅6-7次,当前国内PCSK9抑制剂市场规模达13.2亿元,占全国降脂药市场的7.8% [10][11] - 丽珠集团的阿立哌唑微球于今年5月获批,是全球精神分裂症治疗领域给药间隔最长的微球产品,仅需每月注射一针,若成功纳入医保,有望逐步替代口服制剂并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快速市场放量 [12]
丽珠集团:公司创新药已形成清晰的上市规划
证券日报网· 2025-10-27 16:09
公司创新药上市规划 - 公司创新药已形成清晰上市规划 自本年度起 在研创新药后续每年将接续上市 逐步丰富产品阵营 [1] - 2025年阿立哌唑微球已获批上市 [1] - 未来2-3年自免领域IL-17A/F银屑病 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及消化领域P-CAB等产品将上市 [1] - 预计3年后精神领域NS-041片 心脑血管领域H001胶囊 流感疫苗 抗感染领域SG1001以及新引进的口服GnRH拮抗剂等产品也将陆续上市 [1] 公司主营业务与增长动力 - 公司主营业务基本盘稳定 多板块协同发展 [1] - 未来创新药陆续上市将为公司销售增长提供更强支撑 并在收入结构中的占比不断提高 [1] - 除1 2类创新药外 公司在研高壁垒复杂制剂和与丽珠形成强领域协同的其它产品未来几年也将密集上市 [1] - 高壁垒复杂制剂等产品包括司美格鲁肽降糖及减重适应症 重组FSH 亮丙瑞林微球(三个月缓释)以及精神领域长效产品等 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增长动力 [1]
丽珠集团:阿立哌唑微球挂网价已公布
证券日报网· 2025-10-27 16:09
阿立哌唑微球国谈进展与市场准备 - 阿立哌唑微球挂网价已公布,公司正积极推进国家医保谈判进程,预计年内将有结果 [1] - 公司已为以阿立哌唑微球为代表的长效精神剂型开展系列市场准备工作 [1] 精神长效产品市场潜力 - 国内精神长效制剂渗透率有巨大提升空间,抗精分长效针剂在我国临床使用率尚不足1%,远低于欧美地区25%-30%的平均使用率 [1] - 精神长效产品未来销售潜力可观,国谈成功将为阿立哌唑微球放量提供有力支撑,并推动精神长效制剂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1] 具体市场准备措施 - 组建了覆盖全国重点科室的营销团队 [1] - 在真实世界证据端,启动了覆盖60家中心、1200例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以积累更多中国患者临床循证证据 [1] - “精神专家说”栏目粉丝增长显著,有效触达从医生到患者的不同群体 [1]
丽珠集团(000513) - 2025年10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7 08:58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91.16亿元,同比增长0.38%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17.12亿元,同比增长4.98% [2] - 制剂板块收入企稳上升,原料药板块收入同比小幅下降,诊断试剂板块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2] - 全年收入端预计保持稳定,利润端增速有望高于收入端 [11] 研发进展 - P-CAB产品JP-1366片剂已申报上市,预计2027年获批;注射剂已进入II期临床,计划2027年底申报上市 [8] - IL-17A/F项目银屑病和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均已完成III期临床,银屑病适应症预计2025年底申报上市 [3][4] - 精神领域NS-041片癫痫适应症完成II期首例入组,抑郁适应症IND申请获受理 [3] - 注射用曲普瑞林微球新适应症中枢性性早熟已完成III期临床入组 [3] - 口服GnRH拮抗剂项目辅助生殖适应症即将启动III期临床准备工作 [3] - 四价流感重组蛋白疫苗完成I期首例入组 [3] - 司美格鲁肽降糖适应症预计2025年内获批,减重适应症处于III期临床后期阶段 [3] - 阿立哌唑微球已于2025年获批上市 [9][14] - 三个月缓释亮丙瑞林微球已提交上市申请,预计2026年获批 [5] 产品管线与商业化 - 2024年国内P-CAB类药物销售额约12.5亿元,同比增长81% [8] - 未来2-3年IL-17A/F、P-CAB等产品将上市;3年后NS-041片、H001胶囊、流感疫苗等将陆续上市 [9] - 阿立哌唑微球挂网价已公布,正积极推进国家医保谈判,预计2025年内有结果 [14] - 精神长效制剂在欧美使用率达25%-30%,中国临床使用率不足1% [14] - 公司已启动阿立哌唑微球覆盖60家中心、1200例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14] 业务发展与合作 - 越南公司Imexpharm收购审批中,标的公司前三季度收入、利润及EBITDA均实现20%以上增速 [6] - IL-17A/F项目正与相关方就对外授权合作展开深入接洽 [4] - 公司未来BD引进将聚焦专利壁垒、商业化潜力及未满足临床需求 [7] - 研发投入坚持BD引进与自主研发相结合,拓展AI技术应用 [11]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2020-2024年累计回购股份17.2亿元,累计分红近60亿元 [13] - 公司正在执行回购资金6-10亿元的注销式回购计划 [13] - 主要大产品集采风险已基本消化,个别小品种影响可通过新产品上市消除 [12] - 三季度销售费用增加主要因阿立哌唑微球等新药上市推广及制剂药销售比重提升 [16]
丽珠集团20251024
2025-10-27 08:31
涉及的公司与行业 * 公司:丽珠集团 [1] * 行业:医药行业(涵盖化学药、中药、生物药、原料药、诊断试剂等) [2] 核心观点与论据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91.16亿元,同比增长0.38% [4]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17.12亿元,同比增长4.98% [2][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销售收入28.44亿元,同比增长1.6% [4]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收入端持续稳定增长,利润端增幅高于收入端 [3][15] 各业务板块表现 * 制剂品种:消化、精神、生殖、中药等领域制剂均实现同比增长 [2][4] * 原料药板块:收入同比下降5.2%,但高毛利的抗生素和宠物原料药(如达巴万星、米尔贝肟)通过拓展海外MNC客户实现较高增长 [4] * 诊断试剂板块:销售收入同比下降10%,主要受呼吸产品2024年高基数影响,但自免板块实现较高增长 [4] 研发管线进展 * **消化领域**:PICC GP1,366片剂已申报上市,预计2027年获批;其针剂已完成二期首例入组,争取2029年上半年获批 [5][13] * **生物药**:白介素17 AF银屑病适应症预计2025年12月底申报上市并纳入优先审批;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计划2026年申报 [5][10] * **神经精神领域**:NS041(新型高选择性KCNQ2/3激动剂)癫痫适应症已进入二期临床,抑郁适应症获批临床受理;一期数据显示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竞品 [6][8][9] * **微球及长效制剂**:阿立哌唑微球已于2025年5月获批上市;注射用曲普瑞林微球新适应症中枢性性早熟已完成三期入组;三个月款式亮丙瑞林微球已提交上市申请,预计2026年上市 [6][10][11][18] * **其他重点产品**:H001抗凝血项目推进至二三期临床;GnIH口服拮抗剂项目即将进入三期;四价流感重组蛋白疫苗完成一期首例入组;司美格鲁肽降糖适应症预计2025年内获批,减重适应症处于三期临床后期 [6][14] 运营效率与技术创新 * 公司通过AI技术应用于研发分子筛选、验证、临床试验及销售等领域,提升各环节效率 [7] * AI等技术应用导致管理费用持续下降,公司通过优化管理、降本增效保持整体费用率平稳 [2][7] * 三季度销售费用增加主要由于新药上市初期市场推广费用增加及制剂药销售结构比例上升,公司认为这是阶段性影响 [20] 国际化与业务布局 * 公司正积极推进白介素17 AF产品的国际化发展,与合作方进行合同细节洽谈 [10] * 在越南市场,公司与IPM公司(收入利润均实现20%以上增速)规划产品和工艺转移,借助其成熟市场渠道和欧盟GMP认证优势拓展海外市场 [11] * 未来公司将围绕强优势领域及慢病战略引进产品,通过合作引进优质分子,推动License-out计划 [12] 未来增长预期与风险应对 * 公司已进入创新药管线收获期,预计未来三年将有大量创新药上市,创新药在整体收入结构中占比将不断提高 [14] * 主要消化道类大产品近两年的集采风险已基本消化,通过多元化布局和新产品上市可消除个别小品种的潜在影响 [16] * 精神分裂症长效制剂在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当前使用率不足1%,远低于欧美国家的25%-30% [19]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回报 * 公司过去五年累计回购支出17亿元,分红达60亿元,目前正在执行6-10亿元回购注销计划 [17] *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按照最严格标准进行药品设计与生产 [22] 其他重要内容 产品市场潜力 * PICC赛道增长显著,2024年国内销售达12.5亿元,同比增长81% [13] * 公司在消化道领域拥有成熟销售渠道和品牌基础,新品可依托现有资源快速落地,与PPI产品形成协同 [13] 具体商业化安排 * 阿立哌唑微球2025年主要任务集中在挂网、国家医保谈判以及进行真实世界研究(RWS),已启动60家中心、1,200例患者的RWS研究 [19]
透景生命投资6800万元参股惠和生物;勃林格殷格翰肺纤维化创新疗法在华获批丨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4 07:25
透景生命战略投资 - 公司以自有资金6800万元人民币认购惠和生物新增注册资本 投资完成后持有惠和生物9.2141%的股权 [1] - 此次投资是公司落实自身免疫疾病领域“诊断-治疗-监测”全链条布局的关键举措 与长期战略高度契合 [1] - 惠和生物核心管线CC312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疾病 已完成早期临床研究并处于I期临床阶段 [1] 行业升级与整合 - 体外诊断行业正从单一诊断向“诊断+治疗”一体化服务升级 创新药物研发与对应靶点诊断产品互相促进 [1] - 公司通过投资整合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资源 有助于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1] 勃林格殷格翰新药获批 - 公司肺纤维化创新疗法那米司特片(商品名:博优维)在中国获批 用于治疗成人特发性肺纤维化 [2] - 该药物是十年来首个在III期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并成功获批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药物 标志着该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2] - 该药物实现了在中国市场的全球同步研发、同步注册、同步获批 凸显中国市场在全球新药研发体系中战略地位的提升 [2] 特一药业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9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1.86% [3]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21.71万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985.18% [3]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营销组织变革后核心产品止咳宝片销量显著回暖 中药产品销售收入同比显著增长 [3] 丽珠集团财务业绩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91.16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0.38% [4]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7.5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加4.86% [4] - 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约为28.4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 但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73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5.73% [4] 产品管线与增长动力 - 公司经营稳健 上半年获批的新产品如阿立哌唑微球、黄体酮注射液等逐渐进入收获期 有望带来新的业绩增量 [4] - 随着下半年呼吸系统疾病旺季来临 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3]
丽珠集团(000513):盈利能力稳健提升 创新管线加速兑现
格隆汇· 2025-09-03 11:0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期营收62.72亿元,同比小幅下降0.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1亿元,同比增长9.4%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2.58亿元,同比增长8.9% [1] - 毛利润率66.0%,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 [1] - 净利润率24.7%,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 [1] - 期间费用率36.7%,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化0/-0.5/-0.9/-1.4个百分点 [1] 业务板块表现 - 化学制剂板块营收32.70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消化道产品营收13.51亿元,增长3.9% [2] - 促性激素/精神/抗感染及其他领域营收同比分别变化-1.2%/+6.9%/-7.4% [2] - 原料药及中间体营收16.62亿元,同比下降5.7%,主要受头孢类原料药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2] - 中药制剂营收7.99亿元,同比增长7.3% [2] - 生物制品营收0.95亿元,同比增长8.3%,有望成为新业绩增长点 [2] - 诊断试剂及设备营收3.74亿元,同比下降5.1%,主要因产品周期变化及2024年上半年高基数 [2] 研发进展 - JP-1366片完成Ⅲ期临床并提交上市申请获受理 [3] - 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基本完成中重度银屑病Ⅲ期临床 [3] -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推进至Ⅲ期临床后期,年内提交NDA可期 [3] - 复达那非片、抗癫痫药物NS-041片、抗感染药物SG1001片均从Ⅰ期临床推进至Ⅱ期临床 [3] - 小核酸痛风药物LZHN2408、注射用JP-1366获得临床批件并推进至Ⅰ期临床 [3] - 2024年通过BD模式引进的6个项目中5个已进入临床转化阶段 [3] - 2025年上半年BD业务围绕消化道、精神神经、代谢、抗感染等核心治疗领域展开,重点布局双抗、siRNA等前沿领域 [3]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6/25.11/29.51亿元 [4]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2.45/2.78/3.26元 [4] - 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16倍/15倍/12倍 [4]
丽珠集团(000513):25中报点评:盈利能力稳健提升,创新管线加速兑现
东北证券· 2025-09-01 16:42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基于公司基本面稳健且创新产品有望加速业绩增长 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16倍/15倍/12倍 [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营收62.72亿元 同比微降0.2% 归母净利润12.81亿元 同比增长9.4% 扣非净利润12.58亿元 同比增长8.9% [2] - 毛利率保持稳定 25H1达66.0% 同比提升0.1个百分点 净利润率显著提升至24.7% 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 [2] - 期间费用率优化明显 25H1为36.7% 同比下降2.8个百分点 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化0/-0.5/-0.9/-1.4个百分点 [2] 业务板块分析 - 化学制剂板块营收32.70亿元 同比增长1.4% 消化道产品营收13.51亿元 同比增长3.9% 促性激素/精神/抗感染及其他领域营收同比分别变化-1.2%/+6.9%/-7.4% [3] - 原料药及中间体营收16.62亿元 同比下降5.7% 主要受头孢类原料药国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 [3] - 中药制剂营收7.99亿元 同比增长7.3% 生物制品营收0.95亿元 同比增长8.3% 有望成为新业绩增长点 [3] - 诊断试剂及设备营收3.74亿元 同比下降5.1% 受产品周期变化及2024H1高基数影响 [3] 研发进展与创新管线 - JP-1366片完成Ⅲ期临床并提交上市申请获受理 [4] - 重组抗人IL-17A/F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注射液基本完成中重度银屑病Ⅲ期临床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推进至Ⅲ期临床后期 年内提交NDA可期 [4] - 复达那非片、抗癫痫药物NS-041片、抗感染药物SG1001片均从Ⅰ期临床推进至Ⅱ期临床 [4] - 小核酸痛风药物LZHN2408、注射用JP-1366获得临床批件并推进至Ⅰ期临床 [4] - 通过BD模式引进项目 2024年引进6个项目中有5个已进入临床转化阶段 2025年上半年继续围绕消化道、精神神经、代谢、抗感染等核心治疗领域展开调研 重点布局双抗、siRNA等前沿领域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16/25.11/29.51亿元 对应EPS分别为2.45/2.78/3.26元 [5]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2.68/127.46/138.73亿元 同比增长3.85%/3.90%/8.85% [6] - 当前市盈率对应2025-2027年分别为16倍/15倍/12倍 市净率分别为2.49/2.28/2.08倍 [6][14]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持续提升 2025-2027年分别为15.12%/15.70%/16.78%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