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BA赛事
icon
搜索文档
消费热度攀升!文旅市场创新业态持续升温 点燃暑期经济
央视网· 2025-07-15 17:44
云南西双版纳文旅创新 - 西双版纳推出"露营+研学"等新型消费场景,吸引亲子家庭和研学团沉浸式体验热带雨林[1] - 勐远仙境景区"星空营地"由10间三角形萤火虫露营房构成,成为暑期热门产品[3] - 夜间活动包括雨林徒步观察萤火虫、寻找昆虫、溶洞探秘等,将露营升级为连接户外消费与文旅创新的载体[6] 江苏夜间经济 - 徐州汉文化景区推出"王陵奇妙夜"活动,通过汉舞表演、古代士兵巡游等情景演绎吸引游客[8] - 连云港盐河古巷推出乐队演出、8米见方巨型充气水池泡沫水战派对等潮玩夜消费场景[10] - 7月以来盐河巷街区平均游客停留时长增长25%,显示夜间经济对文旅的拉动效应[10] 浙江体育赛事带动文旅 - "浙BA"城市篮球联赛开赛,促进消费、旅游、观赛三融合[11] - 诸暨赛区市民扮历史人物派发盐焗鸡等特产,杭州临平推出凭票免费品尝美食的"篮球嘉年华"[13] - 嘉兴推出凭球票免费游景区优惠,将观赛纳入旅游计划[15]
“苏超”燃爆:“吸金力”飙升,品牌玩梗出圈
国际金融报· 2025-07-09 18:05
赛事热度与创新模式 - "苏超"第六轮南京队与苏州队比赛吸引60396名球迷现场观战,创中国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率新高 [1] - 赛事采用"赛事+文旅+消费"创新模式,推动江苏经济文化深度融合,成为全国体育IP赋能城市发展的样本 [3] - 南通队重返榜首,苏州队与南京队平局保持不败金身,无锡队2∶0胜扬州队,常州队战平淮安队收获首分 [4] 消费拉动与文旅融合 - 南京66个直播观赛"第二现场"吸引25.4万人次,拉动总客流142.5万人次,带动商品销售额3.4亿元,周边住宿餐饮营业额增长33.2% [5] - 南京推出"1+3"优惠活动,苏州发放消费券并打造足球夜市,苏州2024年举办65场5000人以上演唱会,门票总收入超8亿元 [5] - 江苏上线"苏超夜经济地图",带动省内景区预订量激增305%,赛事衍生品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6] 品牌营销与商业价值 - 阿里系品牌以"散装江苏"对阵"散装阿里"创意营销,淘宝闪购、支付宝、花呗等分别赞助各队并推出趣味标语 [9] - 苏超官方赞助商从6家飙升至27家,新增康缘药业、共创草坪、白象等企业,赞助席位竞争呈现"白热化"态势 [9][10][11] - 伊利等品牌通过定制联名产品、球迷观赛派对等方式深化互动,计划提升江苏及周边区域市场渗透率 [10] 地域文化与赛事IP - 徐州队与宿迁队的"楚汉争霸"、扬州队与镇江队的"早茶德比"将历史典故和饮食文化融入比赛 [7] - 苏超通过文化梗激发家乡认同感,形成"一城一赛"的百花齐放格局,推动全民体育热潮 [4][8][10] - 豫超、川超、粤超等"省超"赛事相继推出,浙江推出"浙BA"篮球联赛,形成跨区域体育IP联动 [4]
城市24小时 | 不甘“赶晚集”,浙江“出手”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22:24
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 - 2025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浙BA")是浙江全省规模最大的群众篮球赛事,比赛时间从2025年7月持续到次年2月,覆盖全省11个地级市、90个县(市、区)[1] - 赛事分为两个阶段:7月为"百县大战"预选赛,决出11支县级冠军球队;8月至次年2月为城市争霸赛,11支县级冠军和11支市级联队共22支队伍混编比赛[1] - 参赛运动员必须是非专业草根选手,禁止职业篮球联赛运动员报名[2] - 浙江省文广旅厅提出"体育+文旅"联动,将赛事打造成全民"狂欢节"和全域"嘉年华"[2] - 温州市委强调通过赛事推动"体文旅商"融合发展,带动消费、产业和城市活力[3] - 金华市计划推出观赛优惠套餐,发展票根经济,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5]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 - 江苏省"苏超"赛事带动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激增305%,衍生品销售额突破千万元[1] - 1—5月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9883.9亿元,同比增长5.6%,规模与净增额全国首位[1] - 1—5月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万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为今年新高[5] 地方产业发展政策 - 上海推动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发展,支持建设数字内容产业集聚区,涵盖数字游戏、影视、音乐等领域[6] - 天津计划到2027年科创基金规模突破2000亿元,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7] - 辽宁出台电影产业扶持政策,最高补贴1000万元,对省外剧组给予20%拍摄费用补助[8] - 安徽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到2027年组建30个县域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9] - 江苏禁止县级以下开发政务服务APP,推动应用向"苏服办"整合[10] 经济数据 - 2025年上半年香港股市IPO集资额超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22%,暂列全球第一[11] - 港股上半年完成42宗IPO,恒生指数累计上升20%,超过4000点[11] - 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指数排名全球第二,在数据要素配置力、数字产业引领力等方面表现优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