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水

搜索文档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扩大
经济日报· 2025-07-25 05:57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与分布 - 2024年全国海水淡化工程158个 工程规模达285 6万吨/日 比2023年增加33 3万吨/日 [1] - 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61个 工程规模263万吨/日 千吨级及以上万吨级以下工程48个 规模20万吨/日 千吨级以下工程49个 规模1 4万吨/日 [1] - 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沿海10个省(区/市) 其中天津45万吨/日 河北39万吨/日 山东86万吨/日 浙江80万吨/日 海岛地区87万吨/日 [1] 海水利用政策与产业发展 - 国务院颁布《节约用水条例》提出沿海地区应积极开发利用海水资源 新建/改建/扩建工业企业项目优先使用海水淡化水 [2] -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印发政策文件推动海岛海水淡化利用 海水利用被列入多部委指导意见 [2] - 2024年建成天津南港/烟台龙口/连云港田湾核电站等大型海水淡化项目 为沿海石化/核电产业提供水源保障 [2] 海水冷却与化学资源利用 - 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1883 36亿吨 比2023年增加29 57亿吨 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年用水量超百亿吨 [3] - 海水化学资源利用产品包括溴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钾 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天津/山东/福建等沿海省市 [3] - 天津/河北等地开展海水提溴/提钾技术研发 探索海水资源梯次多元化高效利用 [3]
海水资源梯次多元化高效利用收效,多地出台奖补政策
第一财经· 2025-07-19 10:50
海水利用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海水淡化工程158个 工程规模285 6万吨/日 较2023年增加33 3万吨/日 [1] - 2024年全国海水冷却用水量1883 36亿吨 较2023年增加29 57亿吨 [1] - 辽宁 山东 江苏 浙江 福建 广东年海水冷却用水量均超百亿吨 [1] 政策支持与法规框架 - 国务院《节约用水条例》要求沿海地区优先使用海水淡化水 并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 [2] -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政策推动海岛海水淡化 列入节水产业 水效领跑者等指导意见 [2] - 青岛等地出台奖补政策 对海水淡化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补贴 [6][7] 技术与工程进展 - 反渗透技术占海水淡化总规模68 25% 低温多效技术占31 54% 多级闪蒸技术占0 21% [5] - 天津南港工业区项目采用全国产化设备 单机规模3万吨/日 总规模15万吨/日 [4] - 南极秦岭站采用自主研发海水淡化设备 设计规模2×20吨/日 保障科考站生活用水 [5] 产业链应用与区域分布 - 海水淡化产水主要用于电力 石化 钢铁等高耗水行业 少量用于海岛及缺水城市生活用水 [3] - 天津 山东等地推进海水提溴 提钾技术研发 形成"海水淡化-提溴-盐化工"循环产业链 [1][4] - 沿海9省区将海水利用纳入省级国土空间规划 多地列入节水及海洋经济实施方案 [5] 重点项目案例 - 天津南港项目为中石化120万吨乙烯 华电热电等提供工业水源 [4] - 烟台龙口裕龙岛 连云港田湾核电站等大型海水淡化项目2024年建成投产 [3] - 天津项目浓盐水用于提溴和盐化工生产 实现资源梯次利用 [4]
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7-11 06:27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中国特色向海图强之路 [1] - 科技创新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需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 [1] - 近年来中国积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 深远海养殖创新 - 温州洞头区采用周长384米的超大圆形网箱养殖大黄鱼,提升鱼类品质 [2] - 采用改良高密度聚乙烯网箱和叉合式多点锚泊系统,抗风浪能力显著增强,成功抵御15级台风 [2] - 智能化养殖系统实现水质实时监测,自动清淤频率达每天4-8次,大幅降低鱼病发生率 [3] - 无网声波海洋牧场面积达160亩,采用声波屏障技术模拟野生环境 [3] - 2023年温州大黄鱼养殖产量1.7万吨,产值突破15亿元 [4] 海上风电发展 - 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总装机容量357.4兆瓦,采用59座风机 [6] - 福建海上风电理论蕴藏量超1.2亿千瓦,截至2025年5月装机容量达383万千瓦 [6] - 长乐外海项目创新采用"吸力式导管架基础",创造单日安装3个四桩导管架的施工速度 [6] - 漳浦六鳌项目批量化使用国产16兆瓦风机,实现高端装备制造突破 [7] - 福建已形成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实现装备本地化生产 [7] 海藻高值化利用 - 明月海藻集团从海藻中提取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1克价值超1000元 [8] - 2020年建成首条年产200公斤超纯海藻酸钠生产线,打破国外30年垄断 [8][9] - 海带加工价值链:原料8000元/吨→海藻酸钠1.6万元→敷料240万元→超纯产品2亿元 [9] 绿色船舶制造 - 新时代造船建造34艘LNG双燃料动力船,降低CO2排放20%,硫氮化物近100% [10][12] - 自主研发B型燃料舱技术,突破零下163℃极低温工况40年寿命要求 [11] - 靖江船企清洁能源船舶占手持订单70%,生产计划排至2030年 [12] 海水淡化产业 - 天津南港工业区建成国内首座栈桥式取水大型海水淡化项目 [14] - 项目一期日产淡化水15万立方米,年替代淡水资源超5000万吨 [14] - 采用双膜法技术,单套RO装置日产3万立方米创国内纪录 [15] - 淡化水生产脱离子水转化率达91%,成本优势显著 [16] - 构建"海水淡化-提溴-绿电-盐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