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滴灌带
icon
搜索文档
大禹节水20250723
2025-07-23 22:35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大禹节水 - 行业:水利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板块 - 农水集团负责水利水电工程,有一级总承包资质,涉及灌区现代化改造和水电站建设[3] - 设计集团含多家设计院,有行业乙级资质,计划收购甲级资质的淮安水利水电设计院[3] - 信息化板块通过收购汇图科技,从事河流数字孪生系统、洪水预警系统等业务[3] - 装备发展板块生产滴灌带及相关设备,拓展国际市场[3] 2025年经营进展 - 受益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农田建设订单增速保持在50亿元左右[2][4] - 旗下汇图科技连续四年高增长,市场拓展能力强,集团业务仅占10%,大部分业务来自外部市场[4][23] - 2025年内部订单目标100亿元,较2024年几乎翻倍,预计下半年订单快速释放,未来3 - 5年收入高速增长,利润逐步释放[4][25][26] 雅砻江项目相关 - 公司计划成立林芝分公司拓展业务,凭借资质和信息化能力有信心参与项目,且与多家央企长期合作提供基础[6] - 优势体现在管理灵活性、高水平设计能力和信息化业务,重点关注配套工程参与机会,配套工程约占整体投资10% - 20%[8] - 内部目标是每年争取5%的投标比例,项目预计五年建成,整体工期可能达十年[9] - 项目各阶段都会有订单,前期设计、中期建设、后期信息化、配套工程及运维,对公司是额外增量[13] 国家政策影响 - 国家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有明确收益权的水利项目,降低进入门槛,大禹节水订单获取能力和数量将提升[14] 与央企合作情况 - 与中电建合作西藏水电站项目规模约13亿元,与央企联合体中标海南牛路岭项目(30 - 50亿)和江西梅江项目(43亿),表明合作有优势[2][15] 未来发展策略 - 雅江项目初期成立子公司,加强联系获取信息,优化资源配置,与央企紧密沟通调整策略[12] - 慧图科技依托集团资源,预计保持20% - 30%自然增速,参与大型工程项目,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24] 应收账款管理 - 多数项目由中央资金支持,占比六七成,历史基本无完全坏账,2024年加大回款力度,现金流改善[28] - 应收账款结构优质,一年以内占比60%,一到两年期占比20%,未来回款情况将进一步改善[28] 水利行业投资方向 - “十五五”期间投资保持高水平,2025年上半年水利领域基础设施投资占比29%居首[19] - 水电站建设或进入尾声,灌区现代化改造和引调水工程成新重点,国家鼓励民企和社会资本参与[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西藏地区2015年开始布局水利工程,有高海拔水电站建设经验,还参与过类似雅砻江工程的玉门疏勒河工业供水项目[5][7] - 雅江项目隧洞模式类似疏勒河隧洞,但可能涉及梯度抬升问题[18] - 灌区是从自然江河湖泊引流到耕种土地的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主要是田间地头灌溉系统建设,两者上下游关系明显[20] - 大禹节水业务覆盖除上海和港澳台以外所有省级行政区,各地区都有水利建设需求,无特定需求更强省份[21][22] - 目前剩余转债规模约4亿多元,2026年7月到期,若达强赎条件公司会强赎以减少财务费用[27] - 水利行业信息化程度低,仅占整体投资1% - 2%,基础设施信息化投资应超3%,慧图科技年收入6亿多元,市场占有率低,发展潜力大[24]
科技重塑生产链,新疆棉“丝路出海”
科技日报· 2025-07-04 08:50
科技赋能新疆棉花产业 - 智慧农业技术实现盐碱地改造,棉田面积从200多万亩增至470万亩,棉花产量从200多公斤/亩提升至450公斤/亩 [3] - 采用"暗管排盐"技术解决土壤盐渍化问题,结合滴灌技术节水效率超40%,滴灌带铺设长度达100米,单阀管理面积扩大,每亩节约成本约1000元 [3] - 无人机作业与智能监测设备实时传输气象数据,实现棉田环境全面监控 [2][3] 产业链延伸与高附加值转化 - 新疆源一科创通过产学研合作研发0.2毫米超薄绝缘钢纸,厚度仅两张A4纸,年销售额500万元,使棉花附加值提升约一倍 [4] - 钢纸产品应用于5G基站、航空航天及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45%,并出口欧美、中东、东南亚 [4] - 公司部署MES系统优化生产流程,年利润20%专项投入技术研发 [4] 物流网络与全球化布局 - 精河县依托阿拉山口与霍尔果斯口岸,形成公铁联运枢纽,通过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降低运输成本并提升效率 [6] - 棉花及纺织产品经铁路和公路联运出口至中亚五国及欧洲,G30高速与兰新铁路等多通道支撑"东联西出"物流体系 [6] - 国际公铁联运综合物流园集成多式联运与海关监管功能,减少中间转运环节 [6] 产业升级与区域经济联动 - 新疆棉花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荒漠治理、产能倍增与高值化转型,形成"种植-加工-出口"全链条升级 [1][3][6] - 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技术突破,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显著 [4] - 物流基建与"一带一路"衔接,加速新疆棉花融入全球纺织产业链 [5][6]
AI解锁丰收密码丨把滴灌带“种”进玉米地 干旱时也能实现高效灌溉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15 16:50
小麦主产区抗旱稳产措施 - 河南5月平均降水量49.7毫米较常年偏少42% 陕西3-5月降水量70.7毫米偏少42.4% 但通过良种选择实现稳产[2] - 陕西渭南大荔县农场采用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 亩产保持1000斤水平[4][5] - 河南新乡种粮大户种植抗旱新品种 亩产从800斤提升至1100斤 该品种首次大田繁育表现突出[7] 良种培育与推广 - 新乡市已选育农作物优良新品种178个 国家生物育种中心推广小麦新品种600多万亩[7][9] - 新乡建成110万亩良种繁育基地 冬小麦供种量占全国一半 计划2025年引进种业领军人才20名以上[11] - 河南省农科院通过针对性品种改良 提高产量和抗病性 降低生产风险[12]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新乡市高标准农田占比超90% 配套水利设施实现随时灌溉 河南全省高标准农田达8808万亩占78%[13][21] - 濮阳范县利用智能配水预案 灌溉精准率达90% 节水10%以上 缩短灌溉周期48小时 管理效率提高40%[15] - 智慧水利中心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和气象数据 动态生成精准灌溉方案[16] 高效节水技术应用 - 河北隆尧县夏玉米播种使用滴灌带面积2万亩 预计节水40万吨[20] - 各地推广管灌、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 确保干旱年份灌溉水源充足[16] - 麦收期间无降雨但前期抗旱浇水及时 籽粒灌浆充分病粒少 商品性好于往年[18] 障碍田改良措施 - 黄淮海流域中低产田占比59% 通过土壤取样和剖面分析实现精准配肥[23][25][27] - 田间设立测土配肥工作站 根据玉米营养需求定制肥料 防止生长期脱肥[26][29] - 土壤改良后有机质含量显著提升 轻盐碱痕迹消失[27]
农学专家分赴我省多地助力农作物抗旱
新华日报· 2025-05-03 07:20
文章核心观点 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第三暖”,某省平均气温同期最高且2 - 4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0%,春耕时节“抗旱”成关键词,扬州大学多团队通过多种方式助力农业抗旱[1] 分组1:旱情现状 - 4月全国平均气温12.95℃,为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第三暖”的4月,某省平均气温为同期最高,2 - 4月该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0% [1] - 全省小麦受旱面积突破400万亩,正值小麦开花和籽粒灌浆关键期 [2] - 扬中市新坝镇桃园土壤水分严重不足,正值桃树果实快速生长期 [2] 分组2:专家指导 - 朱新开指导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种植户把握水肥协同,下午4点后适量喷灌,结合无人机喷施叶面肥和调节剂缓解旱情,讲解喷灌注意要点 [1] - 朱新开团队为种植户提供“线上问诊 + 线下指导”服务,依托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多地进行20多场专题培训,到30个乡镇实地指导春管工作 [2] - 谢兆森教授团队建议扬中市新坝镇桃农改用滴灌带精准补水,在果园悬挂黄色黏虫板诱杀蚜虫,采用生物农药开展果树病虫害防治 [2] 分组3:智慧灌溉 - 扬州大学孙成明和刘涛团队研发“空—地”协同智慧灌溉系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和智能算法实现精准调控,在苏州、盐城等江苏小麦主产区建立多个示范基地,累计推广面积近1000亩,相比传统漫灌节水30% - 50% [3] 分组4:新品种培育 - 扬州大学徐辰武教授团队首次揭示玉米根系抗旱的关键基因,已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多份育种新材料,预计7 - 10年内可实现抗旱新品种田间应用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