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灵筑
icon
搜索文档
能科科技20251012
2025-10-13 22:56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工业软件、智能制造及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公司为能科科技[1] 核心观点与论据 AI战略与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定向增发计划投入10亿元于灵擎、灵筑和灵智三个AI项目,以推进AI战略[2][4] * AI业务发展历程:公司有30年发展历史,从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到2016年进入数字化和工业软件,2019年进入工业数据应用,2022年底后筹划AI业务[3] * AI业务商业模式通过标准化、产品化和订阅制推进,专注于智能DP平台、端侧、垂域模型、算力调度平台及应用开发平台等方向[4][20] * 未来AI战略规划是坚定走在AI应用服务链的发展道路上,推动AI与工业结合,借助AR加工业这一千亿级市场机遇实现增长[22] AI项目具体内容 * 灵擎项目:建设赋能工业的平台,开发制造业垂直域模型及系列Agent,包含模型与Agent开发平台、工业数据平台及模型与算力调度管理平台,旨在解决企业内部多品牌多类型模型和算力连接及使用效率问题[2][5] * 灵筑项目:基于现有工业软件进行智能化开发,计划研发50多款工具集嵌入工业软件,以缩小国产软件与进口软件差距,通过标准化工具、定制化方案及订阅服务促进国产软件升级[2][6][11] * 灵智项目:包括具身智能AI训推平台和虚实结合仿真平台,解决具身智能设备的训推需求,为特定场景提供具身感知、决策执行及评估功能,并在端侧设备上嵌入相关软件[2][7][8][17] 财务表现与预期 * 2025年上半年AI收入占比提升至28%,规模接近2亿元,预计全年突破3.5亿元,2026年预计突破4.6亿元[2][12] * 2025年AI收入主要来自产品智能化、AR加工业研制及工业软件智能化,其中AR加工业研制占比60%-70%,讯推项目占比30%-40%,工具集约占10%[13] * 2026年预计工具集增长较快,占比提升至10%-15%,AR加工业研制占比56%-60%,讯推项目维持30%-40%的比例[13] 市场拓展与行业机遇 * 公司计划从特种行业向民用行业扩展AI业务,目前AI业务超60%基于特种行业,未来将通过打磨成熟技术储备服务更多行业[4][14] * 公司积极参与灯塔工厂建设,与联想、海尔、美的、博世和潍柴等大型企业合作,并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业中的大型客户[4][15] * 特种行业信息化需求旺盛,不同系统和院所对AI应用项目需求高,希望快速引入AI技术解决成本和效率问题[18][19] * 中国拥有强大的算力基础和多元化制造业优势,对AI在工业领域的市场空间充满信心[10][16] 竞争优势与合作伙伴 * 公司在特种行业具备核心壁垒,基于二三十年工业软件研发经验及对场景需求的深刻理解,能提供贴身长期服务[21] * 公司与华为合作发布质检等领域解决方案,并与亚马逊云、阿里巴巴等生态伙伴合作,以提供更标准化服务[20][2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对定增融资持开放态度,融资成功将提升发展速度,若不成功则通过内部资源调整继续推进AI业务[12] * 公司主导过工信部课题项目,如2015年绿色工厂产线项目获得1000多万元资助[16] * 在民用行业,由于资金问题落地节奏相对不确定,但订单情况是助力因素[19]
中关村科金亮相京桂对接会助推广西东盟数智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5-23 16:02
京桂人工智能创新合作对接会 - 京桂"人工智能+"创新合作对接会暨人工智能企业广西行活动在广西南宁举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刚出席会议,与北京和广西的政府代表、科技企业及研究机构共商合作[1] - 中关村科金、百度智能云、智谱华章、科大讯飞等企业代表做路演汇报[1] - 活动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主办[5] 广西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 广西抢抓国家实施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等重大机遇,打造"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发展路径[3] - 广西欢迎企业参与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拓展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3] 中关村科金的合作与项目 - 中关村科金积极参与广西"人工智能+"建设,组织专家团队在南宁、防城港、柳州、百色等地开展产业调研[3] - 公司围绕工程机械、有色金属、糖业等广西特色行业启动垂类大模型研发项目[3] - 与广西企业和科研机构签署"行业垂直模型联合创新研发中心项目"、"跨境AI多语种智能客服系统"等多个项目[3] 中关村科金的技术与应用 - 中关村科金是唯一凭借领域大模型优势登上《2024胡润中国人工智能企业50强》的企业[4] - 公司采用"平台+应用+服务"三级引擎战略,加速垂类大模型应用落地[4] - 自研得助大模型平台具备算力工厂、数据工厂、模型工厂、智能体工厂等全链路能力[4] - 已开发得助智能陪练、智能质检、语音机器人、文本机器人、知识助手等智能应用[4] 行业应用案例 - 在工程建设领域,联合宁夏交建交通科技研究院打造国内首个工程领域大模型应用平台"灵筑"[4] - 在船舶工业领域,助力中国船舶集团经济研究中心完成船舶行业大模型"百舸"与DeepSeek-R1的深度集成[4] - 在金融行业,携手中信建投证券打造"大模型智能陪练平台",为300余家分支机构客户经理提供服务[4]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关村科金将继续以垂类大模型落地为纽带,为京桂两地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合作贡献力量[6] - 公司将以垂类大模型应用创新为载体,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6]
中关村科金喻友平: “平台+应用+服务”是企业大模型落地的最佳路径 | 中国AIGC产业峰会
量子位· 2025-04-28 11:43
核心观点 - 大模型技术正从消费端向产业端加速渗透,遵循"C端先行、B端深化"的路径 [7][8] - 企业大模型落地最佳路径是"平台+应用+服务"的三级引擎战略 [7][11][12] - 行业Know-How与AI技术的结合能释放真正的商业价值 [17] - 大模型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企业重构服务模式、开辟价值增量的战略支点 [20] 技术渗透趋势 - 认知型AI遵循"C端先行、B端深化"的路径,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感知型AI发展规律一致 [7][8] - 未来五年企业级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8] - 算法开源趋势使得数据主权愈加重要 [7][12] 企业落地实践 - 智能外呼系统结合大模型与多轮对话技术,将转化率从1.5%提升至3.5%,逼近真人客服4.2%的水平 [8] - 智能化的落地需要与数字化深度融合,企业需要端到端的解决方案而非孤立技术模块 [10] - 场景适配重于技术堆砌,需经历需求拆解、数据调优与流程重构的闭环 [10] 平台架构 - 自研"得助大模型平台"覆盖算力、数据、模型和智能体四大能力工厂 [12] - 平台沉淀了金融、制造、政务等各行业的数百个场景化"样板间",降低企业试错成本 [12] - 产品标准化与定制化的平衡类比为"精装房与个性化装修" [14] 产品体系 - "1+2+3"产品体系:1个全媒体全渠道联络中心,2类机器人,3类坐席智能辅助工具 [15] - 产品已在多个车企、头部金融机构及大型央国企中规模化应用 [14] 行业案例 - 工程大模型应用平台"灵筑"将项目筹备周期压缩40% [17] - 船舶行业大模型"百舸"显著提升研发效率 [17] - 道路检修辅助系统将专家响应耗时从数小时缩短至分钟级 [17] 新兴场景 - 证券行业"智能陪练"场景使培训效率整体提升60% [20] - 家居行业营销助手带动客户转化率增长15% [20] - 车企营销场景、券商行业财富助手、智能投顾等新兴需求涌现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