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类大模型
搜索文档
AI助手再现“神仙打架”,垂类大模型是否还有机会?
36氪· 2025-11-25 14:25
继前两年巨头们比拼大模型技术之后,如今已进入了比拼应用、争抢入口的新阶段。 网易有道日前公布了今年最新的三季度财报。财报中,有道Q3营收同比增长3.6%至16.3亿元,连续五个季度保持盈利,其中在线营销服务单季 实现营收7.4亿元,成为最大营收来源。 但财报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在前三季营收增长接近停滞的情况下,有道能否完成全年盈亏平衡的目标;当有道的叙事逻辑从教育转向 广告时,未来是否有足够的支撑;在AI竞争激烈的当下,有道还能守住率先抢到的"自留地"吗? 一个明显的趋势,随着AI技术持续在应用端兑现业绩,行业巨头纷纷调整战略方向,借助自身的技术、流量和用户优势,从"模型竞赛"转向"平 台化服务",以生态构建和实际落地能力为核心的新一轮竞争正式拉开序幕。在冲刺盈利的关头上,留给有道自己时间可能也不多了。 01 营收增长接近停滞,盈利未达预期 从本次网易有道的财报看,今年三季度公司营收虽然继续保持增长,但增幅放缓,较同行也有较大差距。 财报显示,今年Q3有道的净收入为16.3亿元,同比增长3.6%;经营利润达2830万元,同比下降了73.7%,利润同比大幅收窄。 最近,新推出的千问、灵光等AI助手,下载量 ...
603038,拟并购
中国基金报· 2025-10-30 14:40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现金方式收购北京中科汇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的股份,旨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并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1] -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有权提名中科汇联3名董事及总经理、财务总监、副总经理等高管,实现对中科汇联的控制 [8] - 对于剩余49%的股份,公司计划在完成对51%股份收购后的12至18个月内启动收购,前提是中科汇联完成2025年度业绩承诺 [8] 标的公司业务背景 - 中科汇联是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供智能交互、决策及数智内容管理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10] - 该公司在政务领域构建了经国家网信办算法备案的“慧政大模型生成合成算法”垂类大模型 [1][10] - 中科汇联的业务覆盖数智政务、数智金融、数智企业、数智医疗、数智教育等多个领域,并拥有系列成熟产品 [10] 交易结构与股东信息 - 收购资金来源于公司自有或自筹资金,交易将通过现金方式进行 [6] - 交易涉及中科汇联多位现有股东,其中游世学持股比例最高,为41.7202% [7] - 中科汇联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人民币,由18名股东共同持有 [7] 公司近期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33亿元,同比增长40.05% [11][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11.43万元,同比下降1.49% [11][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651.21万元,同比增长64.15% [11][12] 市场反应与公司定位 - 公告发布当日(10月29日),公司股价报收23.07元/股,单日涨幅达10.01%,总市值为61.98亿元 [1] - 公司业务从装饰复合材料起步,现已拓展至家居建材、智慧水务、膜滤材料、产业数智化等多个领域 [11]
中关村科金:不追风口,做ToB大模型价值落地的“深耕者”
财富FORTUNE· 2025-09-29 21:05
AI产业用量与回报悖论 - 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级市场大模型日均总消耗量达10.2万亿Tokens 相当于46亿篇2000字文章体量[1] - 95%生成式AI投资项目未带来预期财务回报 半数项目直接失败 仅5%实现商业化落地[1] - 高消耗与低回报矛盾凸显产业核心命题 技术炫技时代落幕 垂直领域价值落地成为智能化转型唯一出路[1] 中关村科金市场地位 - 连续五年入选全球独角兽榜单 2025年《财富》中国科技50强企业[1] - 服务覆盖超2000家各行业头部企业 包括半数中国Top10新能源车企和超50%中国百强银行[3] - 在IDC《中国智能客服市场份额》报告中排名第四 大模型公司中位列第一[5] 战略选择与业务布局 - 2014年逆向布局智能音视频技术 放弃主流计算机视觉赛道[4] - 2018年聚焦企业级智能交互场景 深耕智能客服领域[4] - 智能客服成为大模型落地关键入口 客户连接属性使其成为数据与知识富矿[4] 垂类大模型解决方案 - 提出平台+应用+服务三级引擎战略 解决企业大模型用不上、用不好、用不久难题[13] - 自研得助大模型平台通过算力、数据、模型、智能体四大工厂能力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13] - 在IDC《中国大模型开发平台2025年厂商评估》中位列领导者阵营[13] 行业应用案例 - 与中信建投证券合作大模型智能陪练平台 将金融产品信息获取与合规培训效率提升70%[18] - 助力中国电建财务公司打造财神大模型 员工业务知识获取效率提升70% 报告生成时间从8小时减至2小时 人工工作量减少50%[19] - 与中国船舶集团合作船舶行业大模型百舸 情报分析效率提升60%[21] - 与南方有色金属公司合作构建冶炼工艺优化多智能体体系 实现全流程能耗精细管理[21] - 与岚图汽车合作大模型洞察质检平台 销售接待SOP执行度提升70% 试驾到签约转化率显著提升[21] - 与宁夏交建打造全国首个交通基建垂类大模型灵筑智工 专业知识回答准确率较通用模型提升40% 五大智能体平均提效超60%[22][23] - 通过Instadesk为Imou乐橙打造全球客户联络中心 客服效率提升50% 客户满意度达95%[25] 核心竞争优势 - 将大模型技术与行业Know-how和业务流程深度嫁接的系统性能力[26] - 应用层智能体体系对接企业降本、增收、提效、创新核心指标[15] - 服务层全流程陪跑体系保障智能能力与企业发屐同频[15]
数创企业迎来政策组合拳,鼓励发放数据券、算法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2:03
政策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旨在系统培育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数创企业,将其定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主体 [1] - 政策意义在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升级,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能帮助企业降低创新成本、提高效率,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上抢占先机 [1] - 政策核心亮点在于构建多维度的保障体系,从数据、算力、创新到融资全方位支持企业成长,并通过改善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环境进行全周期激励 [4][5] 企业培育与发现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国家数据局将牵头搭建数创企业培育库,每年遴选发现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并实行动态调整 [2] - 各级数据管理部门将加强对入库企业的服务对接和监测分析,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育政策和精准服务 [2] - 政策目标是通过培育让更多企业在数字经济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推动涌现更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2] 数据要素保障措施 - 鼓励地方加快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和应用创新生态,促进公共数据可持续供给及开发利用 [2] - 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以降低企业治数用数成本,让企业更便捷地获取关键资源,针对性解决数据获取难、成本高的问题 [2][3] 算力资源供给支撑 - 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坚持国家枢纽节点算力规模部署,持续优化热点应用区域需求保障,并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3] - 引导各类算力资源与数创企业需求高效精准对接,鼓励国家枢纽节点面向数创企业提供低成本、广覆盖、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以降低算力使用门槛 [3] - 此举旨在解决企业算力不足和分布不均的问题,为数字化创新提供基础支撑 [3] 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 - 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等带头推进联合创新发展,整合推进各类创新资源与服务向数创企业开放共享 [3] - 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领域专利池建设,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平台生态圈的融通创新 [3] - 依托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发挥集群主导产业优势,吸引各类创新资源集聚,打造有利于数创企业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生态 [3] 应用场景与重点领域 - 以场景和行业痛点为牵引,强化算力、数据等要素协同,重点加强对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数创企业的培育 [2] 投融资支持 -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数创企业投融资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 [4] - 规范银行与投资机构的合作,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为数创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并促进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项目 [4] - 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4]
六部门支持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北京商报· 2025-09-28 23:23
政策核心目标 - 通过部署十大举措 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 推动涌现更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1] - 针对性解决数创企业普遍面临的数据获取成本高 算力门槛高 融资难 市场开拓难等痛点 [1] 企业培育与遴选机制 - 由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数据局牵头搭建数创企业培育库 每年遴选发现一批创新能力强 发展潜力大的数创企业分级分类入库 实行动态调整 [3] - 构建政府+企业+创新+投资四合一的专业化遴选培育机制 [3] 数据要素保障措施 - 鼓励地方加快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和应用创新生态 促进公共数据可持续供给及开发利用 [3] - 支持数创企业公平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探索以成本共担 收益共享等方式保障早期用数需求 [3] - 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 算法券 降低治数用数成本 [4] - 鼓励国有企业 行业龙头企业等构建数据服务平台 开发普惠性数据产品和技术工具 [4] 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 - 鼓励地方在知识产权 研发投入等方面对数创企业提供支持 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惠企行动 [5] - 依托数字产业集群建设 吸引创新资源集聚 打造有利于数创企业发展的创新生态 [5][6] - 探索建立数创企业新技术 新产品 新方案 新服务首购首用专项政策 帮助开拓首市场 [6] 市场机会与场景供给 - 引导国有企业 行业龙头企业等推进场景开放 为数创企业提供测试 展示 应用机会 [6] - 以场景和行业痛点为牵引 强化算力 数据等要素协同 加强对人工智能 垂类大模型等数创企业培育 [6] 投融资支持与上市融资 -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数创企业需求按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机制 [7] - 鼓励金融机构构建符合数创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模型 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7] - 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1][7] - 支持企业上市有望促进产业集聚 形成产业生态 激发市场活力并带动更多资本投入 [7]
六部门: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中国证券报· 2025-09-27 09:25
政策核心目标 - 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推动涌现更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1] - 旨在让更多企业在数字经济新领域新赛道跑出加速度 [1] 企业培育与遴选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牵头搭建数创企业培育库,每年遴选发现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数创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实行动态调整 [2] - 组建涵盖相关部门、地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投资机构、孵化机构等各类专业人员的数创企业专业化遴选培育组 [2] - 构建"政府+企业+创新+投资"四合一的专业化遴选培育机制 [2] 数据要素支持与成本降低 - 鼓励地方加快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和应用创新生态,促进公共数据可持续供给及开发利用 [2] - 支持数创企业公平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以成本共担、收益共享等方式保障早期用数需求 [2] - 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降低治数用数成本 [3] - 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等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平台生态圈数据服务平台,开发提供普惠性数据产品和技术工具 [3] - 对提供普惠便利数据服务的企业和行业可信数据空间予以重点支持 [3] 创新能力提升与成果转化 - 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在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方面对数创企业提供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惠企行动 [4] - 依托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吸引各类创新资源集聚,打造有利于数创企业专业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的创新生态 [4] - 探索建立数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服务"首购首用"专项政策,帮助更快开拓"首市场" [4] - 鼓励地方通过推荐目录、路演推介、应用大赛等促进成果供需对接 [4] 场景开放与要素协同 - 引导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平台企业等推进场景开放,为数创企业提供测试、展示、应用机会 [4] - 以场景和行业痛点为牵引,强化算力、数据等要素协同,加强对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数创企业培育 [4] 投融资服务优化 -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数创企业投融资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 [5] - 强化创投资金引导,优化完善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将培育数字经济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情况纳入考核机制 [5] - 鼓励地方完善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构建符合数创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模型 [5] - 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规范银行与投资机构的合作,为数创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5] - 促进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数创企业项目 [6] - 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1][6]
六部门出台若干措施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 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中国证券报· 2025-09-27 06:43
政策核心目标 - 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 推动涌现更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1] - 数创企业被定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主体 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 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创新、数据价值创新为核心驱动力 [2] 企业遴选与培育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数据局牵头搭建数创企业培育库 每年遴选发现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并实行动态调整 [2] - 组建涵盖相关部门、地方、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等各类专业人员的专业化遴选培育组 构建政府+企业+创新+投资四合一的培育机制 [2] - 各级数据管理部门加强对入库企业的服务对接和监测分析 有针对性提供培育政策和精准服务 [2] 数据要素支持与成本降低 - 鼓励地方加快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和应用创新生态 促进公共数据可持续供给及开发利用 [2] - 支持数创企业公平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探索以成本共担、收益共享方式保障早期用数需求 [2] - 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和算法券以降低治数用数成本 [3] - 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构建产业链数据服务平台 开发提供普惠性数据产品和技术工具 [3] 创新能力提升与成果转化 - 鼓励地方在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方面对数创企业提供支持 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惠企行动 [4] - 依托数字产业集群建设 吸引创新资源集聚 打造有利于数创企业发展的创新生态 [4] - 探索建立数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服务的首购首用专项政策 帮助开拓首市场 [4] - 通过推荐目录、路演推介、应用大赛等方式促进成果供需对接 [4] 场景开放与要素协同 - 引导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推进场景开放 为数创企业提供测试、展示、应用机会 [4] - 以场景和行业痛点为牵引 强化算力、数据等要素协同 加强对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数创企业培育 [4] 投融资服务优化 -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数创企业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 [5] - 强化创投资金引导 优化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 探索将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情况纳入考核 [5] - 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构建符合数创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模型 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5] - 规范银行与投资机构合作 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促进银企对接 推荐优质项目 [5] - 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1][5]
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中国证券报· 2025-09-27 04:48
政策核心目标 - 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推动涌现更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1] - 数创企业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具备高敏捷性和高成长性的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主体 [1] 企业遴选与培育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牵头搭建数创企业培育库,每年遴选发现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数创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实行动态调整 [2] - 构建"政府+企业+创新+投资"四合一的专业化遴选培育机制 [2] - 各级数据管理部门加强对入库企业的服务对接和监测分析,有针对性提供各类培育政策 [2] 数据要素支持与成本降低 - 鼓励地方加快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和应用创新生态,促进公共数据可持续供给及开发利用 [2] - 支持数创企业公平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以成本共担、收益共享等方式保障早期用数需求 [2] - 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降低治数用数成本 [3] - 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构建产业链上下游数据服务平台,开发提供普惠性数据产品和技术工具 [3] 创新能力提升与成果转化 - 鼓励地方在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方面对数创企业提供支持,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惠企行动 [3] - 依托数字产业集群建设,吸引创新资源集聚,打造有利于数创企业发展的创新生态 [3] - 探索建立数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服务"首购首用"专项政策,帮助开拓"首市场" [3] - 鼓励地方通过推荐目录、路演推介、应用大赛等促进成果供需对接 [3] 应用场景与机会供给 - 引导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推进场景开放,为数创企业提供测试、展示、应用机会 [4] - 以场景和行业痛点为牵引,强化算力、数据等要素协同,加强对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数创企业培育 [4] 投融资服务优化 -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数创企业投融资需求,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 [4] - 强化创投资金引导,优化完善国有创业投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将培育数字经济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情况纳入考核 [4] - 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构建符合数创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模型,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4] - 规范银行与投资机构的合作,为数创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促进银企对接 [4] - 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1][4]
数创企业迎来政策组合拳,鼓励发放“数据券”“算法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21:03
政策发布与核心定义 - 国家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培育的若干措施》以培育数创企业 [2] - 数创企业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创新、数据价值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高敏捷性、高成长性企业 [2] - 该政策被视为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 [2] 主要培育举措 - 搭建数创企业培育库,每年遴选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并实行动态调整 [3] - 重点加强对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数创企业的培育 [3] - 鼓励地方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以降低企业治数用数成本 [3][5] - 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鼓励国家枢纽节点为数创企业提供低成本、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 [4][5] - 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等推进联合创新发展,整合资源向数创企业开放共享,加快重点产业领域专利池建设 [5] 金融与生态支持 - 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为数创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规范银投合作 [6] - 促进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数创企业项目,并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6] - 政策核心在于构建多维度保障体系,通过改善环境、全周期激励来促进数字创新企业发展壮大 [6]
六部门发文!支持优质数创企业上市
中国证券报· 2025-09-26 19:02
政策核心目标 - 加快培育数字经济创新型企业,推动涌现更多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1] - 加大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优质数创企业上市融资 [1][6] 企业遴选与培育机制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牵头搭建数创企业培育库,每年遴选一批企业分级分类入库,实行动态调整 [2] - 构建“政府+企业+创新+投资”四合一的专业化遴选培育机制 [2] 数据要素与算力支持 - 鼓励有条件地区探索发放“数据券”、“算法券”,降低企业治数用数成本 [2][3] - 引导各类算力资源与数创企业需求高效精准对接,国家枢纽节点提供低成本、可靠安全的算力服务 [3] - 支持数创企业公平参与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探索成本共担、收益共享模式保障早期用数需求 [3] 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 - 鼓励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整合创新资源向数创企业开放共享,推进重点产业领域专利池建设 [5] - 探索建立数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新服务“首购首用”专项政策,帮助开拓首市场 [5] - 鼓励地方在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等方面对数创企业提供支持 [2][5] 场景开放与产业协同 - 引导国有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推进场景开放,为数创企业提供测试、展示、应用机会 [5] - 以场景和行业痛点为牵引,加强对人工智能、垂类大模型等数创企业的培育 [5] 投融资服务优化 - 鼓励金融机构结合数创企业需求按市场化原则提供金融服务,优化国有创投考核机制 [6] - 鼓励有条件的金融机构构建符合数创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模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6] - 规范银行与投资机构合作,促进银企对接,向金融机构推荐优质数创企业项目 [6] 创新环境与监管模式 - 结合行业特点稳慎探索“沙盒监管”模式,分级分类制定规则,鼓励风险可控的先行先试 [6] - 规范涉企检查,推进精准检查和非现场监管,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必要干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