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玉米完全成本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保险力量守护“金玉米”政企联动破解秋粮烘干难题
齐鲁晚报· 2025-10-24 00:19
农业保险服务创新 - 保险保障从传统灾后赔付向风险减量服务拓展,为参保完全成本保险的农户提供免费烘干服务[3][5] - 通过协调4条烘干线,每天可烘干粮食80吨,所有烘干成本由保险公司承担[5] - 引入“防重于赔”风险减量理念,将服务关口前移,注重灾前预防和风险干预[6] 免费烘干服务实施细节 - 免费烘干服务为种植大户每亩节省120多元成本,承包2000多亩的种植户可节省二十多万元费用[3][4] - 烘干后玉米水分从40%左右降至14%以内的国家安全标准,质量稳定可达入库标准[4][6] - 采取“分片集中烘干”模式,将全区划分为四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置一条烘干线由专人调度[8] 政企联动与抢收减损措施 - 山亭区财政局、农业农村局和保险公司三方联动,协调资源为农户提供保障[3][5] - 组建四支专业服务队,分别负责查勘定损、抢收协调和烘干保障,并调配三农服务车、农用机械车协助收割运输[7] - 引进两台新型履带式收割机解决雨后田地泥泞难题,并采用“分段抢收”策略根据成熟度安排收获顺序[7] 农业保险政策升级 - 推广玉米、小麦完全成本保险,保障范围从直接物化成本扩展至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每亩保额达950-1000元[10] - 玉米完全成本保险保费中各级财政补贴达到80%,农户仅需承担20%[10] - 引入遥感技术进行灾害监测,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更精准评估受灾面积和程度[10] 财政支持与服务优化 - 山东省财政拨付保费补贴资金44.51亿元,其中涉及玉米等秋粮作物保费补贴资金15.05亿元[6] - 指导16家省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启动24小时报案绿色通道,对秋粮出险报案加急优先处理[6] - 开通24小时农险服务专线,建立微信理赔通道实现小额案件快速结案,并聘请农业技术人员提供全流程服务[10]
努力减轻农民因灾损失,农业保险再加力
新华社· 2025-10-19 17:51
农业保险理赔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需用好农业救灾资金并做好保险理赔以减轻农民因灾损失[1] -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部署黄淮受灾地区农业保险理赔工作 要求加快理赔进度[2] - 河南省要求全省立即启动应急机制 开启秋粮理赔绿色通道 应赔尽赔 快赔早赔[2] - 安徽省开展秋收秋种新贷续贷增贷行动 凭保险保单即可获得银行信用贷款[2] - 中国太保产险向河南开封投保农户提前预赔付秋粮资金26万元[1] - 河南省秋粮保险已支付赔款13.7亿元 其中预赔款占比达75% 理赔进度超70%[6] - 中国平安产险陕西分公司秋收理赔平均周期缩短10天 覆盖受灾区域75%以上[4] 农业保险服务创新 - 多地优化创新保险理赔举措 为受灾农户织密保障网[2] - 山东省菏泽市采用无人机航拍与人工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评估玉米田损失[3] - 中原农险出动无人机565架次 开展5次秋季作物长势监测与灾害解译 形成分级地图[3] - 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建立秋收理赔绿色通道 简化流程缩短理赔时间[4] - 河南省各保险公司对已达成赔偿协议的案件严格落实十日内足额赔付要求[4] - 国元保险安徽分公司开通理赔绿色通道 简化手续 启动快赔预赔机制[4] - 陕西省按照主动、迅速、快赔、宽赔原则开展预赔付[6] 农业保险产品与保障 - 山东菏泽农户投保玉米完全成本保险 每亩保费44元 其中政府补贴80% 农户自付8.8元[6] - 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每亩最高赔付额可达950元 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按比例补贴保费[6] - 当前农业保险保障范围多聚焦于作物倒伏、枯萎等显性损失 对连阴雨引发的隐性损失覆盖需优化[6] - 农户期待扩大保险覆盖范围 将大豆、花生等粮油作物纳入[7] - 行业建议探索推出收入保险、气象指数保险、品质保险等新产品以更全面覆盖农户实际风险[7] 农业保险行业作用 - 农业保险是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 致力于守护农民钱袋子[1] - 行业在关键时刻采取关键之举 今年秋收更需抢时效、提质效、多保粮[2] - 保险理赔款可帮助农户弥补因灾多投入的收获、烘干成本[6] - 保障粮食安全需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 农业保险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7]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德州市中心支公司 夯实粮食安全生产“基本盘”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30 16:43
核心观点 - 中国人寿财险德州市中心支公司通过政策性完全成本保险、商业性保险及"保险+期货"模式构建多层次农业风险保障体系 覆盖三大主粮作物并延伸至收入保障和价格风险管理 同时通过风险减量技术和服务创新实现从灾后赔付向事前干预的转型 全面支持德州市粮食安全生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1][4][6] 政策性保险承保情况 - 累计承保政策性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441.67万亩 承保面积居全省系统16家地市公司首位 [1] - 为34.8万户次种植户承担风险责任43.11亿元 支付赔款4881.94万元 [1] - 武城县承保玉米完全成本保险6.68万亩 暴雨灾害后向1574户农户支付赔款704万元 其中绝产面积6500亩 [2] - 平原县承保小麦和玉米59.3万亩 承保率达93% 承担风险保障5.78亿元 成为全省系统"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第一县" [3] 商业性保险创新 - 开办商业性小麦气象指数保险和保额补充保险 保障金额覆盖市场价值与完全成本保险的差额 实现从"保成本"向"保收入"升级 [4] - 商业性小麦气象指数保险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低温冻害、倒春寒、风灾等指数按约定标准赔付 [4] 保险+期货模式 - 在禹城市开展大豆玉米带状种植"保险+期货"试点 三年累计承保21.54万亩 涉及农户1729户次 [5] - 提供风险保障2.22亿元 实现赔付996.19万元 通过期货市场对冲价格下跌风险 [5] 风险减量服务 - 联合农业农村局建立"保险+农技"服务队 在关键县区开展农事巡田活动 发放近2万份科技明白纸指导田间管理 [6] - 投入专项资金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农作物全周期风险管护 构建小麦玉米病虫害预测模型 [6] - 在产粮大县建立智慧农业服务站 配备土壤墒情监测仪等物联网设备 并与科研机构共建种质资源灾害数据库 [6] 保障方案升级方向 - 围绕德州市"五个一"工程研究全产业链综合性保障方案 支持高质量农食融合全产业链发展 [6]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德州市中心支公司聚焦主责主业:筑牢粮食安全生产“基本盘”
齐鲁晚报· 2025-08-26 15:29
核心观点 - 中国人寿财险德州市中心支公司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结合的方式 为种植户提供全面风险保障 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同时促进自身业务发展[1][2][11] 农业保险承保情况 - 全市已承保玉米完全成本保险103.46万亩 承担风险保障责任9.83亿元[1] - 累计承保政策性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441.67万亩 承保面积居全省系统16家地市公司首位[2] - 为34.8万户次种植户承担风险责任43.11亿元 支付赔款4881.94万元[2] - 平原县承保小麦和玉米59.3万亩 承保率达到93% 承担风险保障5.78亿元 成为全省系统"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第一县"[10] 理赔案例与成效 - 武城县甲马营镇暴雨灾害中查勘1.8万亩玉米受灾 其中绝产面积6500亩 累计赔款704万元 赔款是农户个人所缴保费的6.3倍[7] - 种植大户王伟投保3090亩玉米获得赔款91.87万元[7] - 种粮大户赵宗光获得赔款4.3万元[10] 商业保险创新 - 开办商业性小麦气象指数保险和商业性小麦种植保额补充保险 使保险从"保成本"迈向"保收入"[12] - 在禹城市开展"保险+期货"模式试点 三年累计承保21.54万亩 提供风险保障2.22亿元 实现赔付996.19万元[14] - 在齐河县率先进行高标准农田设施保险试点 通过商业保险杠杆作用化解管护难题[18] 风险减量措施 - 联合当地农业农村局建立"保险+农技"服务队 在8个县区开展农事巡田活动 发放近2万份科技明白纸[15] - 投入风险减量专项资金 利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实现农作物全覆盖快速识别[18] - 建立智慧农业服务站 配备物联网设备 并与科研机构共建种质资源灾害数据库[18] 公司发展成果 - 2024年入选全国系统地市机构30强 所辖3家支公司入选全国系统县区机构100强 3家支公司入选全省系统综合评价20强支公司[2] - 多措并举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促进自身内含价值提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