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减量

搜索文档
险企加速布局健康管理子公司
证券日报· 2025-09-19 07:32
本报记者 冷翠华 9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批复,同意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健康")投资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健康管理公司")。 这意味着由保险公司设立的健康管理子公司又增加了一家。业内人士认为,设立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 既是保险公司优化保险附加服务的表现,也是人身险风险减量走向专业化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随着 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协同效应将更加明显。 设立健康管理子公司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批复,人保健康将用2亿元自有资金设立人保健康管理公司,持股比例100%。 对此,人保健康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深入推进大健康生态建设和"健康工程"实施,着力构 建"保险+健康服务+科技"新商业模式,把健康管理服务作为风险减量的重要手段,坚持健康保险和健 康管理双轮驱动、融合互推,构建覆盖全流程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有效降低客户疾病和失能风险发生 率,助力人民群众从"被动医疗"向"主动健康"转变。 人保健康表示,下一步将以专业健康管理公司为抓手,加强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融合发展的生态布局, 进一步推动实现健康险商业模式由传统费用报销型向 ...
深化风险减量 险企加速布局健康管理子公司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19 00:37
本报记者 冷翠华 9月1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发布批复,同意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健康")投资设立人保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健康管理公司")。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 险公司推进经营模式转变,从传统的"事后理赔"转向"事先防范、事中干预",实现商业保险与医疗服 务、医疗机构的有效衔接,同时构建"医、药、康、护、健、险"大健康生态体系,这是险企设立健康管 理公司的核心动因。此外,健康管理公司还可向非保单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拓展业务范围,挖掘潜 在市场机会。 在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保险咨询主管合伙人周瑾看来,险企打造的大健康生态是一个"产品+服务"的 生态,服务范围从原来防御性的理赔服务,扩大到提供诊疗预约等服务,还需要逐步向前端转移,覆盖 预防性的健康监测、体检早诊、疾病预防等日常性质的健康管理服务,保险公司设立健康管理子公司, 就是为了更专业地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协同效应将更加明显 设立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既是保险公司通过服务开展差异化竞争的体现,也是其深化风险减量的 ...
新能源车险如何走向“生态共赢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11:28
理赔数据也正成为制造升级的助推器,不少车企已利用保险事故数据优化车型设计和零部件工艺,使故 障率和理赔率显著下降。这种良性互动,既降低了出险率,也提升了车险经营质效,形成了产业与金融 的双赢。与此同时,统一的行业标准亟待建立,无论是动力电池检测规范,还是智能驾驶保险责任界 定,都需要保险业与车企、监管部门协同推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共建、风险共担。 来源:经济日报 新能源车险曾经是财险公司经营中的棘手板块。高出险率、高赔付率,让这一新兴市场陷入承保亏损的 困境。然而,随着多家上市险企披露2025年中期业绩,这一情况正在发生转变:部分头部财险公司在新 能源车险领域实现了承保盈利,行业向上向好的曙光初现。这一变化不仅意味着新能源车险开始摆 脱"高赔付、难盈利"的魔咒,更昭示了车险市场格局正在迎来重塑。 从连续亏损到初现盈利,新能源车险的转机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力量合作的结果。今年年初,监管部门 发布《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降低维修使用成本、推动产 品创新、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等方面为行业指明方向。行业协会先是推出了新能源车险示范条款,随后搭 建起"车险好投保"平台,为高赔付 ...
“科技减损+再保补位” 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更具韧性
金融时报· 2025-09-10 14:27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积极应对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挑战 通过技术赋能风险减量和优化再保机制两大核心维度 深度融入国家巨灾治理体系 推动建设更具韧性与抗风险性的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 [1] 技术赋能风险减量 - 中国人保搭建"万象云"风险减量服务平台 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升级 与中国气象局加强合作 新引入1043个国家级气象站点实况 总量达3213个 新增六项定制化气象服务 [2] - 中国人保创新推出气象"四预"服务 上半年累计发送危险天气提醒超2912万次 在大灾期间发布预警信息近600万条 转移涉灾车辆6246台 开展非车险临灾排查2.3万余次 [2][3] - 中国平安从模型定价、风险管理、产品创新三方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组建自然灾害实验室和灾害时空数据库 研发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巨灾模型 优化"鹰眼"系统 [3] - 中国太保创新"太保e农险"数智运营服务体系 综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强风险减量管理 上半年风险减量服务触达20.6万户次农户 [4] - 通过风险减量服务举措 中国人保累计为社会减少损失约1.62亿元 大灾对综合赔付率的影响为1个百分点 损失净额为25.1亿元 同比下降38.3% [2] 巨灾保险产品创新 - 中国太保因地制宜开发救助型、创新型、指数型等多种类别巨灾保险 上半年提供巨灾风险保额超6000亿元 上线台风灾因风险累积模型 [4] - 中国平安借助模型定价数据 开展巨灾指数保险、巨灾救助保险、复合型巨灾保险试点 [3] - 中国再保加快推进巨灾保险产品创新落地 深度参与全国21个省市巨灾保险试点 在八成项目中担任首席再保人 在河北、湖北、陕西落地综合巨灾保险项目 [6] 再保险机制优化 - 上市险企通过调整再保合约结构、加强国内外市场协同、强化技术支撑等方式 完善"比例+超赔"巨灾保障体系 [5] - 中国人保实施"比例+超赔"巨灾风险保障机制 提高多项合约分保比例 全国农险成数合约分保比例从24.9%提升至25.6% 非水溢额合约排分率提高2.7个百分点 农房合约分保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 [6] - 在超赔保障方面 中国人保将非地震事故保障上限从25亿元提升至30亿元 [6] - 中国再保成立气候风险研究中心 上线中国巨灾风险地图 全景展示6种灾因历史风险情况 [6] 再保险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续转费率受市场供需影响出现波动 局部区域与险种费率有所下行 但部分业务费率保持上涨 业务结构与起赔点较为稳定 [7] - 全球多起巨灾事件推高行业损失 对再保市场影响高于上年同期 但行业回报保持较高水平 吸引资本持续进入 [7] - 巨灾事件可能推动国际再保险保障需求增加 对2026年费率走势有正向作用 但北美飓风季不确定性仍存 [7] - 再保险境内业务以"保效益"为核心优化合约条件 境外业务需应对费率波动压力 [7]
财险业加速构建多元化保障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9-08 05:54
行业整体表现 - 财产保险行业整体运行稳健 承保质效持续改善 行业格局稳中向好 [3] - 三家龙头险企合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6079亿元 占据约63%市场份额 [3] - 人保财险保费收入3232.82亿元同比增长3.6% 平安产险1718.57亿元同比增长7.1% 太保产险1127.6亿元同比增长0.9% [3] - 综合成本率方面人保财险95.3% 平安产险95.2% 太保产险96.3% 均较去年有所下降 [3] 盈利能力改善 - 综合成本率下降得益于费用管理 风险定价和理赔管控上的协同发力 [3] - 人保财险法人业务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 得益于费用精细化管理和数字化定价模型应用 [3] - "报行合一"改革让非车险定价更为规范 车险定价逻辑更加透明 行业竞争回归理性 [3] - 阳光财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8%同比优化0.3个百分点 实现承保利润2.9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 [4] - 中国再保财产再保险业务实现净利润23.38亿元 境内业务综合成本率95.83% 境外业务86.95% [4] 新能源车险发展 - 新能源车险板块迎来结构性改善 从"增收不增利"状态转向盈利 [5] - 太保产险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105.96亿元 占车险保费比重由14.1%升至19.8% 首次实现承保盈利 [6] - 平安产险新能源车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6% 实现正向承保利润 [6] - 人保财险新能源车险市场份额达34.2% 高于燃油车险2.7个百分点 [6] - 新能源汽车出口130.8万辆同比增长84.6% "盈利+出海"成为新能源车险的双轮驱动 [7] 非车险业务发展 - 非车险业务在财险市场中比重提升 [7] - 人保财险非车险保费收入1792.2亿元同比增长3.8% 农险 责任险和企财险综合成本率均改善 [7] - 太保产险非车险收入591.54亿元同比下降0.8% 其中健康险实现扭亏为盈 [7] - 平安产险非车险收入632.46亿元同比增长13.8% 健康险综合成本率降至89.8%优化幅度达6.1个百分点 [7]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有望于四季度实施 对2025年业绩形成积极支撑 [7] 科技应用与创新 - 科技成为财险业高质量发展关键驱动力 普遍应用智能理赔 视频查勘 无人机巡田等手段 [8] - 农险方面卫星遥感与物联网平台成为风险监测标配 实时采集农田数据 [8] - 风险减量成为行业新赛道 人保财险出具数字风勘报告超190万份 为近3000万个人客户和400万法人客户提供风险减量服务 [8] - 中国再保上线"中国巨灾风险地图" 通过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升灾害风险评估科学性 [8] - 中再巨灾专注于台风 地震 洪涝等巨灾模型研发 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从0到1"突破 [9] 国际化布局 - 人保财险率先迈出"出海"步伐 在香港实现首单 在泰国落地 成为国内首家新能源车险海外拓展险企 [6] - 太保产险携手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及中怡保险经纪 与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达成战略合作 推动泰国市场多批次保单落地 [6]
【独家】上海团险版商保目录呼之欲出,新型团险定价“兼顾惠民属性”丨“病有所保”大调研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31 20:32
行业高赔付率下,要推动团险市场加大对创新药械的保障覆盖并不容易,但不破不立。 8月初,上海发布《关于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的若干措施》(下称"新十 八条"),为团险发展打开政策空间:鼓励开发覆盖创新药械费用保障、与基本医保同步结算的团体健 康保险产品;允许使用企业员工医保个人账户历年结余资金用以支付符合要求的团险产品。 第一财经独家了解到,目前,在上海医保及金融监管等多部门指导下,上海头部商业健康险公司(下 称"保司")正在联合研发新型团险产品,并以此为样板制定新型团险示范性条款。目前,数款创新产品 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预计与示范性条款一起,在今年下半年同步面市。 据多名深度参与到相关工作的保司人士透露,新型团险产品会引入团险版商保药品目录,聚焦医保外保 障责任,探索共保体等风险共担机制,并有望在企业员工家属保障责任拓宽、个人医疗费用"封顶"等方 面进行试点探索。 "新型团险产品并非对存量市场产品的替代。我们希望,在企业寻求员工福利升级,创新药械企业拓展 支付渠道,保司找到'价格战'以外的新卖点,以及政府部门希望团险更好发挥商保错位保障价值等多方 诉求之间,并在保障参保人日常医疗需求和 ...
杭州首笔“共富·民宿贷”落地桐庐
杭州日报· 2025-08-26 10:35
核心观点 - 桐庐县通过"气象×金融"融合模式为民宿产业提供从防灾减灾到金融赋能的综合解决方案 显著提升行业抗风险能力和融资能力[3][5] 气象服务创新 - 2017年牵头制定全国首个民宿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地方标准 覆盖全县200余家民宿[4] - 气象风险综合管理体系覆盖预警 保险 信贷等多维度[3] - 气象灾害风险等级 防御能力 保险参保情况纳入征信评价体系 实现气象信用转化为融资优势[5] 金融产品创新 - 2018年推出全国首个民宿气象保险专项产品 政府补贴加优惠参保使保费最高降幅达44%[4] - 2020年保险范围从财产保障拓展至公众责任 雇主责任和游客意外险等综合险种[4] - 2021年推出民宿假日台风气象保险 在台风"烟花"期间11家民宿获得理赔[5] - 2024年发放杭州市首笔"共富·民宿贷"200万元 将气象因素纳入贷款评价体系[3][5] 实施成效 - 2019年首例理赔案例获赔19900.8元 成为浙江省首例民宿气象保险理赔[4] - 2024年民宿参保率达80.3% 部分民宿集聚村实现参保全覆盖[4] - 近3年共出险65例 理赔金额近50万元[4] - 气象保险产品被纳入杭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 并由中国气象局向全国推广[5] 产业影响 - 改变民宿行业"看天吃饭"局面 为民宿产业筑牢安全底线[3][4] - 政府专项补贴比例达80% 显著提升参保意愿[4] - 帮助民宿业主将资金用于防灾设施升级和智慧化管理 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5] - 探索出气象服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 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5]
全省首个“粮保宝”风险减量示范基地在东方揭牌
海南日报· 2025-08-17 09:25
项目概况 - 全省首个水稻制种风险减量示范基地在东方市揭牌 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海南省分公司打造 采用保险+科技+服务模式 [1] - 项目名称为粮保宝 针对海南辖区投保的水稻主粮 提供全周期风险精准防控服务 [1] - 目前已覆盖20余户参保农户 服务面积超1.7万亩水稻制种区域 [1] 技术架构 - 系统由八大模块组成 包括智慧种植平台 智慧物联网平台 气象监测与预警平台 农业风险分析与减量平台 防灾减损服务平台 综合管理平台 可视化大屏和园区管家APP [1] - 整合卫星遥感 气象预警 土壤墒情监测及无人机等前沿技术 实现制种全周期风险精准管控 [2] 实施成效 - 无人机飞防总面积超3.4万亩 为所有服务对象提供2次专家农事指导 [2] - 完成土壤定点采样检测434个点 其中人工采样400个 设备采样34个 [2] - 项目试运行期间降赔减损金额超20万元 预计经验成熟后减损效果将进一步提升 [2] 战略意义 - 通过风险减量管理降低农户生产经营风险 稳定制种收益并激发种业创新活力 [2] - 借助科技赋能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 [2]
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全力打造风险减量实践“样板”
新华网· 2025-08-12 14:15
行业政策与战略方向 - 中国银保监会及各保险主体2023年以来积极推动安全生产和防灾减损体系建设 聚焦风险减量服务[1] - 保险行业实践深化风险减量课题 立足于消费者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13] 营业货车风险管理创新 - 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与中交兴路共建"4+1"营业货车保险综合赋能方案 覆盖"承保+减损+理赔+赋能"新逻辑[2] - 智慧承保平台运用AI算法和大数据实现千人千面差异化服务 智能预测风险并精准干预[2] - AI加人工7*24小时实时监控运营风险并提供预警 数字化理赔平台智能标记风险地图并实现快速理赔[2] - 2023年1-3月智慧平台为5.3万辆营运车辆提供个性化方案 产生153.8万次风险预警[3] - 成功纠正危险驾驶行为11.52万次 超速、疲劳驾驶和高速违停纠正率分别为89.93%、62.7%和55.58%[3] - 平台减少重大事故7次 并提供货车导航、优惠加油、金融贷款等增值服务[2][3] 农业保险与防灾减损 - 政策性牦牛养殖保险在阿坝地区打破"夏饱秋肥冬瘦春亡"恶性循环 每头牦牛保额2000元[5] - 2022年承保牦牛83.6万头 提供风险保障16.7亿元 支付赔款6760万元 受益农户16973户次[5] - 开展牧草联动项目累计捐赠价值149.79万元共840吨草料 推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至162个县区[6] - 应用卫星遥感、牛脸识别、电子芯片耳标等技术建立高原生态畜牧业智慧大数据采集平台[7] 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障 - 2022年中华财险四川分公司中标四川省新业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委托承办工作[9] - 建立48小时事故调查响应制度 实现小伤案件72小时完成职业伤害确认[9] - 针对外卖小哥、家政服务人员、建筑工人等风险暴露大、保障水平低的群体提供保障[9] 长期护理保险服务 - 2020年7月起经办成都市长护险 办理时限缩短30%[10] - 累计为6106人提供长护险待遇 其中居家亲情护理5508人、机构护理598人[11] - 累计拨付长护险待遇1.18亿元 提供上门专业护理服务逾6.6万人次[11] - 针对60周岁以上超过3亿老年人口及4500万失能失智人员提供保障服务[10]
平安“鹰眼”上线15周年,中国风险减量经验何以输出全球?
第一财经· 2025-08-12 13:01
鹰眼系统发展历程 - 从自然灾害预警工具升级为全球风险管理平台 已覆盖风险筛查 灾害预警 精算定价 巨灾风险管理 物联网安防等多场景[1] - 1 0阶段构建风险地图核心功能 2 0阶段自研超20个大模型实现自然灾害一体化管理 3 0版本将AI大模型与物联网深度融合扩展至意外事故风险防控[3] - 十五年迭代形成"保险+科技+风险减量服务"模式 推动行业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干预跃升[2][3] 技术架构与能力 - 集成时空大数据引擎 气象灾害模型 卫星雷达监测 机器学习等技术 申请30余项专利[6] - 建立标准化自然灾害风险数据体系 支持洪水暴雨台风地震等多种灾害的识别监测预测评估[6] - 构建全国高时空分辨率洪水预警体系 可提前10天预报 72小时内逐小时更新 最高达5米精度的洪水演进计算[7] - 农业领域首创"多源数据+大模型理解+县域预警"模型 准确率达87 1%[8] 应用场景与成效 - 台风"蝴蝶"来袭时推送预警信息超570万次 覆盖310万客户 发放防灾物资5781套[4] - 为电动工具制造企业布局智能设备 三年预估减少损失超千万元[4] - 深圳3000余家餐饮企业通过燃气传感器实现7*24小时泄漏监测[4] - 2025年上半年全国预警25 9万场自然灾害 发送42 6亿条预警信息 服务6400万客户[10] 全球化布局 - 推出全球版EagleX平台 上线风险地图 灾害预警 卫星监控三大功能[8] - 巴基斯坦水利枢纽项目验证InSAR技术监测能力 入选"一带一路"风险管理推荐方案[8] - 解决方案成本仅为传统人工巡检的五分之一[1] 商业模式创新 - 重构保险价值链 从"风险等量管理"转向"风险减量管理"[9] - 推动从事后赔付向全生命周期陪伴转变 覆盖车险 农险 责任险 巨灾保险等全险种[10] - 2025年上半年帮助全国农业灾情减损2000万元 应灾时效提高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