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环境监测报告
icon
搜索文档
有公司出具222份假报告被判刑,最高法:严惩环境监测造假
第一财经· 2025-06-05 13:31
最高法在阐述上述案例典型意义时指出,人民法院依法惩处被告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并对实施数据造假 的相关人员采取行业禁入措施,对其他环境监测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起到强有力的警示作用。同时,人 民法院结合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经营乱象,向行政主管机关发出司法建议,助力 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人民法院坚持依法严惩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犯罪。据《中国环境资源审判(2024)》,最高法 会同最高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深入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 题专项整治工作,专题发布3个生态环境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各地法院联合生态环 境等部门持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近年来,人民法院扎实推进环境资源专业化审判建设。截至2024年底,全国法院设立环境资源专门审判 机构、组织2424个,其中30个高级人民法院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及 201个中级人 民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从事环境资源审判的法官6700多人,审判辅助人员9400多人。 2024年底,全国已有1700余家法院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归口审理或民事、行政案件归口 审理。各地法院不断优化环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度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6-05 10:52
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度5件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涵盖第三方环保数据造假、危险废物倾倒、农业污染、资源循环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 [1] - 案例特点包括:维护生态安全(案例1、3)、服务绿色转型(案例4)、预防性司法(案例5)及民生保护(案例2) [1][2][3] - 典型案例通过司法手段推动行业规范,如建立环境检测服务市场秩序、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 [9][13] 案例1:某检测公司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案 - 某检测公司2018年成立,2021-2023年出具虚假环境监测报告222份,涉及陕西5地市44家单位,涵盖能源、化工等多行业,违法所得76万元 [7] - 法院判决:公司罚金20万元,6名责任人获刑9个月至1年2个月,并禁止3年内从事环境监测行业 [8] - 典型意义:打击数据造假行为,推动行业自律,司法建议促进行业综合治理 [9] 案例2:某养殖合作社污染环境案 - 某养殖合作社2020-2022年多次偷排超标养殖污水,导致饮用水源污染,造成160万元损失 [10] - 法院判决:合作社罚金40万元,法定代表人张某伦获刑4年并处罚金10万元 [12] - 典型意义:严惩农业面源污染,保障饮水安全,助力农业污染综合治理 [13] 案例3:某树脂科技公司倾倒危险废物案 - 某树脂科技公司2018年起跨省转移2万余吨危险废物至长江干流排放,涉及安徽、江西等多地 [14] - 法院判决:公司罚金600万元,10名责任人获刑2-6年6个月,民事赔偿8900万元(含3000万元技改抵扣) [15] - 典型意义:创新"现金赔偿+技改抵扣"修复方式,平衡发展与保护关系 [16] 案例4:某牧业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 - 某牧业公司因7000余吨牛粪堆积引发合同纠纷,法院通过府院联动促成调解,实现牛粪资源化利用(铺垫、还田、生物质燃料) [17][18] - 典型意义:运用民法典绿色条款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实现环保与商业利益双赢 [19] 案例5:长兴水韭禁止令保全案 - 某村合作社施工威胁新发现物种长兴水韭生存,法院发出禁止令并促成生态保护项目 [20][21] - 典型意义:首例预防性司法保护新物种案例,确立生物多样性案件禁止令审查标准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