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4号
icon
搜索文档
存款大迁徙:投资者“蹲点抢额度”
第一财经· 2025-05-26 20:54
存款利率下行引发理财市场变化 - 存款利率持续走低背景下 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出短期高收益产品吸引资金 部分新发产品年化收益率冲上6% 投资者出现"蹲点抢额度"现象 [1] - 5月5日~11日一周全市场新发行506款理财产品 环比增加104款 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58% 环比上涨0.02个百分点 开放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2.22% 环比上涨0.11个百分点 [3] - 4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39万亿元 同期非银存款大增1.57万亿元 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扩张至31.26万亿元 [9] 高收益理财产品特征与策略 - 平安理财推出14天持有期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达6.12% 招银理财部分R1/R2级别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达3.4% [3] - 截至5月24日在售理财产品中34只业绩比较基准上限超6% 包括固定收益类和现金管理类产品 [3] - 投资者采用"吃鱼身"策略 筛选成立不足3个月的首发热销产品 分析净值曲线锁定阶梯式上涨产品 当收益率回落至市场均值时转战新品 [6] 银行理财子公司营销手段 - 新发高收益产品通过底层信托计划腾挪收益短期拉升净值 在银行APP打榜释放额度后逐步调回正常收益率 [3][4] - 5月以来至少20只理财产品发布费率优惠公告 华夏理财现金管理类产品销售手续费率降至0.10%/年 中银理财部分产品销售服务费率从0.30%下调至0.10% [4] 理财市场规模前景分析 - 大行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不足1% 5年期仅1.3% 预期收益率2%以上的新发理财产品仍具吸引力 存款搬家至基金理财趋势可能持续 [10] - 5月20日超40只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准 平安理财某半年定开产品基准调至2.00%~2.70% 交银理财私银尊享产品基准调整为1.4%~3.7% [11] - 理财规模扩张受利率环境变化和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 若利率继续走低可能触发更多存款搬家 股市波动不确定性也会影响资金流动 [11]
这类银行理财产品受热捧
金融时报· 2025-05-21 19:49
主要商业银行开启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后,银行理财再度成为市场焦点。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继4月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摸高"至31.1万亿元后,5月份继续扩容。数据显 示,截至5月20日,银行理财存续规模总计达到31.28万亿元。 "银行理财作为存款的替代品,吸引力或将进一步增强,规模有望继续增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 娄飞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短期高息理财产品频现 记者注意到,近期,为吸引投资者,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打出 "诚意牌"。如降费率、密集推出短期 高收益产品等,以提升投资者的参与度。 例如,中银理财于2025年5月20日至7月17日对"中银理财-稳富(双月开)002"产品B份额费率进行优惠, 即产品销售服务费率由0.30%(年化)下调至0.10%(年化)。 华夏理财于5月19日(含)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74号新增发行,实行销售手续费率阶段性优惠,优惠后 费率为0.10%/年。 此外,不少银行密集推出短期高息理财产品。 招银理财在今年"五一"小长假前夕重点宣传了多款风险等级在R1和R2的理财产品,部分产品七日年化 收益率可达3.4%;平安理财一款最短持有期为7天的理财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达5 ...
不做“存款特种兵”了,去买银行理财短期产品
经济观察报· 2025-05-20 21:25
存款利率下调与投资者行为变化 - 国有大行自2025年5月20日起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活期存款年利率从0.10%降至0.05%,一年期及以下整存整取利率均降至1%以下,三年期和五年期分别降至1.25%和1.30%,均下调25个基点 [2] - 利率调整引发投资者行为变化,部分储户在系统更新前紧急转存到期产品,随后转向询问银行理财和保险产品 [2] - 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促使原"存款特种兵"群体转向银行理财,该群体曾为获取更高收益跨省储蓄 [3][5][6] 银行理财市场动态 - 银行及理财子公司采取多种策略吸引投资者:包括降费率、密集推出短期高收益产品等 [3] - 招银理财推出R1-R2风险等级产品,部分七日年化收益率达3.4%;平安理财7天持有期产品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达5.04% [11] - 多家理财公司实施费率优惠:中银理财将某产品销售服务费率从0.30%降至0.10%,光大理财管理费率从0.15%降至0.07%,华夏理财销售手续费率优惠至0.10%/年 [11][12] 投资者案例与市场趋势 - 典型投资者郭先生经历从股市(90年代)→银行理财(2014年)→跨省存款(2023年)→重返银行理财(2025年)的完整周期,其千万级资金配置反映市场风向变化 [6][7][8] - 银行理财市场历史数据:2014年末存续余额15万亿元,较2013年增长46.9%;2014年3个月期产品利率可达5.5%,2020年部分产品收益率跌破3% [6][7] - 当前理财市场呈现"比价效应",1年期存款利率低于1%时,部分银行理财产品受益于债市行情,收益率更具吸引力(如华夏理财某产品实际收益率达3.65%) [8] 产品结构与策略调整 - 投资者偏好短期理财产品,银行相应加强短期高息产品布局,满足流动性需求 [10][11] - 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普遍下调,部分机构调整幅度超100个基点,利率下限低于2% [12] - 资深投资者采取分策略配置:短期资金购买银行理财,长期资金配置稳健理财组合及指数基金组合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