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刺激
icon
搜索文档
伟思医疗(688580)7月16日主力资金净买入967.38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7-17 08:28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2025年7月16日收盘价46.98元,单日上涨2.26%,换手率2.39%,成交额1.06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967.38万元,占比9.09%,游资净流出514.79万元,散户净流出452.59万元 [1] - 近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最高为7月16日967.38万元,最低为7月14日-371.10万元 [2] - 7月14日游资净流入623.46万元创5日最高,7月15日散户净流入226.61万元为5日唯一正值 [2] 融资融券情况 - 7月16日融资净偿还561.46万元,融资余额降至1.76亿元 [2] - 近5日融资余额波动在1.74亿-1.82亿元之间,7月15日融资净买入739.44万元为最高 [3] - 融券数据持续为零,显示市场无做空交易 [2][3] 财务与业务指标 - 总市值44.99亿元,低于行业均值108.16亿元,行业排名75/122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9591.27万元同比增长9.4%,归母净利润3322.01万元同比大增52.71% [5] - 毛利率66.65%显著高于行业均值51.08%,净利率34.64%位列行业第7 [5] - 资产负债率仅8.47%,财务费用为负104.8万元显示资金管理高效 [5] - 主营业务覆盖电刺激、磁刺激、康复机器人等领域,战略定位全球磁刺激领先供应商 [5] 机构评级与市场表现 - 90天内9家机构给予评级,其中6家买入、3家增持,目标均价55.12元 [6] - 动态市盈率33.86低于行业均值60.74,市净率2.84略低于行业3.53 [5] - ROE 2.02%优于行业均值1.01%,显示资本回报能力较强 [5]
福建医科大学最新Cell子刊论文:电刺激,安全有效治疗小脑疾病
生物世界· 2025-07-14 12:00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3 型 (SCA3) 是由 ATXN3 基因的致病性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 (CAG) 重复扩增所导致的,是全球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共济 失调类型。SCA3 的核心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进行性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运动准确性差等。 大多数 SCA3 患者 在患病后 10-20 年内会丧失行动能力,从发病到死亡的生存期为 20-25 年。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变该疾病的自然病程,这使得 该疾病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给卫生和社会系统造成重大压力。 | 近日,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 | 甘世锐 | 副教授、 | 付莹 | 教授、 | 王 | | --- | --- | --- | --- | --- | --- | --- | --- | --- | | 柠 | 教授、 | 倪隽 | | | 主任医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 | ( | 陈新元 | | | 主治医师、博士生 | | 刘夏 | | 、硕士生 | 林炜 | 、硕士生 | 张琳 | | | 为共同第一作者 | | | ) | ,在 | Ce ...
脑机接口系列研究之产业专家视角: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进展
2025-07-14 08:36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行业 - **公司**:Neuralink公司、博瑞康、品驰等 [9]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脑机接口技术基础与原理 - 基础是神经解码和神经调控,大脑通过接收和发送信息实现各种功能,异常或损伤会引发疾病 [2] - 从大脑获取信息可控制外部设备帮助患者恢复功能,还能调节神经功能,技术发展需多学科合作和产学研医融合 [3] 技术发展现状 - 随着相关技术发展,简单任务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还在探索精细运动控制和神经信号翻译 [5] - 中国在汉语语音解码取得进展,成功解码汉语语音并针对多声调创新,达国际先进水平 [7][8] 神经解码与脑电信号 - 神经解码需记录神经元活动,脑电信号因高时间分辨率常用于动态解码 [6] - 脑电信号有便捷、动态等优势,可通过不同方法获取,不同电极记录信息尺度不同,需按需选择 [9] - 可通过时频域解析脑电信号挖掘特征,用于动态解码和深度学习挖掘隐含目标 [10][11] 传统脑机接口与神经调控 - 传统脑机接口核心是读取、加工和解码神经信号转换为可视化特征,已在科研实现 [12] - 神经调控扩展传统脑机接口应用,包括多种刺激方法和神经反馈,用于治疗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 [13][14] - 人工耳蜗通过刺激毛细胞产生电活动帮助听觉障碍患者恢复听力 [15] - 神经调控技术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取得进展,探索新疾病领域,方法分侵入式和非侵入式 [16][17] - 神经反馈可主动调节大脑活动实现行为控制,帮助理解和优化大脑功能 [19] 闭环交互与临床应用 - 实现解码与调控闭环交互可动态调整控制策略,优化脑机接口控制效果 [20] - 脑机接口在临床应用取得进展,未来注重多靶点、多参数调节,结合人工智能,应用前景广泛 [21][22] 发展需求与战略布局 - 脑机接口技术发展需微电子学、材料科学等多学科跨学科合作和产学研医融通发展 [23] - 中国“脑计划”战略布局推动脑机接口领域发展,加大投入,有望提升神经疾病治疗和人机界面 [24] 发展趋势与产品前景 - 脑机接口在简单运动功能康复有进展,但高级功能走向临床需时间,核心技术开发有望推动发展 [24][25] - 侵入式脑机接口信号质量高适合严重患者,非侵入式产品在军用、民用领域有潜力,两类产品将共同发展 [2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脑机接口应用需患者植入后长时间康复训练以适应设备和重建大脑与肢体连接 [24] - 消费级助眠产品有一定效果但因人而异,用户应理性期待 [26] - 中国新技术研发后落地难,需产业、科研和临床三方合作,产品进入临床需政策支持和融资能力 [27][28]
这种手术疗法,突然被叫停!
第一财经· 2025-07-10 10:01
国家卫健委叫停两项手术疗法 - 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禁止将"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 该技术处于临床研究早期探索阶段 适应症及禁忌症尚不明确 安全性有效性缺乏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支撑 [1] - 同时禁止将"空肠回肠吻合术"应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1] "疏尔术"的临床应用现状 - 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LVA)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静脉吻合 传统用于治疗顽固性淋巴水肿 [2] - 该疗法基于2015年《自然》杂志发现的脑膜功能性淋巴管存在 通过淋巴疏通代谢脑部毒性蛋白以中止阿尔茨海默病恶化 [2] - 上海两所医院合作开展的临床研究已通过伦理审查 截至2024年6月10日共完成12例手术 [2]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去年11月曾将该手术用于帕金森治疗 试图替代传统脑深部电刺激植入疗法 [4] 手术效果与争议 -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可能出现精神紊乱(推测为麻醉所致)72小时内改善 认知能力评估显示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略有提升 护理人员对语言情绪改善满意度较高 [3] - 部分专家质疑手术效果持续性 认为初期改善可能源于全麻的"重启效应" 几周后即失效 [5] - 反对观点指出阿尔茨海默病复杂性与手术简单性不匹配 缺乏客观认知评估标准 且老年痴呆症状本身存在波动性 [5] - 支持方认为新技术需时间积累数据验证 当前临床数据尚未系统整理 [2][5] 市场反应与患者顾虑 - 手术收费区间为数万至二十余万元 部分医院临床试验未向患者收费 [2] - 患者家属担忧手术普及度低(全国仅2-3家医院报道病例)且疗效评估标准不明确 [4] - 医疗机构对叫停决定表示意外 称自观察效果"不算差"但承认未形成完整临床数据 [2]
脑机接口技术加持,抑郁症患者大脑被“解锁”
第一财经· 2025-07-09 23:24
行业突破 - 脑深部电刺激(DBS)结合脑机接口(BCI)技术为难治性精神疾病(如抑郁症、强迫症、抽动障碍)提供创新疗法 [1][3] - 该技术通过植入电极精准调控大脑"情感环路"关键节点(终纹床核-伏隔核联合区域),颠覆传统治疗局限 [1] - 对比传统电休克疗法,DBS联合BCI技术避免记忆损伤,对比终身服药方案减少肝肾副作用 [3] 临床案例 - 上海瑞金医院成功治疗一名32岁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病史16年),此前尝试药物、电休克等均无效 [1] - 疗法采用两根16触点电极植入,通过平板电脑界面实时调试个性化情绪参数 [1] - 目前临床已应用30多例,主要针对传统治疗无效的难治性患者 [3] 技术特点 - 实现闭环神经电刺激,微创植入可长期调控大脑神经活动 [1][3] - 与无创神经调控技术(经颅磁刺激、聚焦超声磁波刀等)形成差异化治疗方案 [3] 市场现状 - 中国抑郁症患者规模近1亿人,18岁以下占比30%(约3000万),其中50%为在校学生 [3] - 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达15%-20%,呈现年轻化趋势 [3]
伟思医疗收盘下跌1.27%,滚动市盈率38.02倍,总市值43.1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9 19:27
公司股价与估值 - 7月9日收盘价45.03元,下跌1.27%,总市值43.13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TTM)38.02倍,静态PE42.29倍,市净率2.59倍 [1][2] - 市盈率在医疗器械行业中排名第80位,低于行业平均51.36倍,接近行业中值37.22倍 [1][2] 机构持仓与股东结构 - 2025年一季报显示5家机构持仓,包括2家基金和3家其他机构 [1] - 机构合计持股1074.52万股,持股市值3.64亿元 [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核心产品包括磁刺激类、电刺激类、电生理类、耗材及配件、激光射频类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591.27万元,同比增长9.40% [1] - 净利润3322.01万元,同比增长52.71% [1] - 销售毛利率达66.65% [1] 行业对比 - 行业平均总市值106.66亿元,行业中值51.36亿元,公司总市值43.13亿元低于平均水平 [2] - 行业平均市净率4.49倍,中值2.49倍,公司市净率2.59倍接近中值 [2] - 可比公司市盈率区间10.25倍(九安医疗)至18.81倍(三鑫医疗) [2]
伟思医疗收盘上涨3.03%,滚动市盈率40.44倍,总市值45.8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1 19:21
公司股价与估值 - 7月1日收盘价47.9元,上涨3.03%,总市值45.87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40.44倍,创16天以来新低 [1] - 静态市盈率44.99倍,市净率2.76倍 [2] 行业对比 - 医疗器械行业平均市盈率51.70倍,中值37.36倍 [1] - 行业平均市净率4.63倍,中值2.45倍 [2] - 公司PE在行业中排名第81位 [1]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5933户,较上次增加637户 [1] - 户均持股市值35.28万元,户均持股2.76万股 [1] 主营业务 - 主营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产品包括磁刺激类、电刺激类、电生理类、耗材及配件、激光射频类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591.27万元,同比增长9.40% [1] - 净利润3322.01万元,同比增长52.71% [1] - 销售毛利率66.65% [1] 同业公司估值对比 - 英科医疗PE 9.97倍,总市值157.50亿元 [2] - 九安医疗PE 10.29倍,总市值173.68亿元 [2] - 新华医疗PE 14.41倍,总市值92.40亿元 [2]
前沿神经医学技术让科幻成为日常诊疗
环球网资讯· 2025-06-28 21:52
医疗科技创新 - 情绪X光机融合脑电、眼动、面部表情等多模态生理信号,敏感性和特异性超过85%,为抑郁症诊断提供量化指标替代传统主观问卷 [1] - TI神经调控技术通过头皮电极产生高频电流干涉电场,非侵入式调节大脑深部情绪中枢(如杏仁核),适用于拒绝药物或耐受性差的患者 [2] - VR心理治疗系统"虚拟人生"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提供6-8个沉浸式场景进行正念冥想等训练,显著改善失眠和焦虑症状 [2] 帕金森病治疗突破 - 帕金森病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UX-DA001注射液"通过GCP标准,利用患者自体血液细胞诱导多巴胺前体神经元,术后1个月即可恢复独立行走能力 [3] - TIS无创深脑电刺激采用双路高频电流在丘脑底核形成低频干涉电场,显著改善运动迟缓、震颤与步态障碍,适合高龄及合并症患者 [3] 技术应用场景 - 情绪X光机实现"早筛-早诊-早治"闭环,解决传统抑郁症诊断遗漏问题 [1] - VR治疗系统通过游戏化设计提升患者参与度,医生端可实时监测情绪数据 [2] - 干细胞移植与TIS技术分别从细胞替代和神经调控角度突破帕金森病治疗瓶颈 [3]
做“足”功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
科技日报· 2025-06-24 09:12
糖尿病足患病现状与预防 - 我国20-79岁糖尿病患者人数到2030年预计将突破1.64亿人 [1] - 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1年新发率达8.1%,总截肢率高达19.3% [1] - 专家建议每日用38℃以下温水泡脚,穿透气棉袜与宽松鞋,每年至少做一次足部专项检查 [1][8] 糖尿病足病理机制 - 高血糖引发"血管-神经-免疫"三重打击,导致足部组织渐进性破坏 [2] - 高血糖导致血脂异常,胆固醇沉积形成动脉斑块,微血管基底膜增厚2-3倍 [2] - 糖尿病患者足部血流速度比健康人慢40%,组织供氧不足影响伤口愈合 [3] - 高血糖侵蚀周围神经,导致足部痛觉、温觉迟钝,引发足部畸形 [3] 糖尿病足治疗技术突破 - 基因工程改造干细胞技术实现14天内伤口愈合率超96% [1] - 干细胞衍生物(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表现显著优势 [4][5] - 抗生素骨水泥能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分泌,改善局部血液供应 [5] - 富血小板血浆辅助脂肪移植技术可缩短溃疡愈合时间,促进组织增殖 [6] 糖尿病足早期症状警示 - 足部皮肤温度较小腿低2-3℃,肤色从苍白转为暗紫 [7] - 出现间歇性跛行,步行距离逐渐缩短 [7] - 静息痛需立即就医,说明血管严重闭塞 [7] - 足部皮肤干燥皲裂、关节畸形、穿鞋尺码变小提示神经受损 [7]
开放合作释新动能 海口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6-17 13:46
海口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 海口高新区锚定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目标,通过开放合作与平台建设加速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1] - 2024年海口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215亿元人民币 [2] - 园区紧抓医药领域国产化机遇,聚焦生物制造产业领域,大力招商引资推动欧美药企落地 [3] 对外合作与全球创新资源整合 - 海口高新区与香港科技园达成生物医药、医疗器械、智能装备等领域深度合作共识,计划共建产业生态链并联合设立"琼港科创基金" [2] - 海南微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投建高端医疗器械中试实验平台及国际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项目,拥有脑机接口、自适应人工晶状体等全球首创技术和专利 [2] - 中美合资项目利用海南自贸港零关税、加工增值免关税等政策,形成"科研转化+产业落地+国际会议"三位一体创新生态模式 [2] 省内协同发展模式 - 海口高新区集聚海南全省90%以上制药企业,与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形成"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 [4] - "聚酯胶原骨修复材料"成为该模式下首个获批上市的医疗器械,已有19个二三类医疗器械品种上市销售 [4] - 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加强海洋生物医药合作,形成南北呼应产业布局 [4] 跨省产业联动与承接 - 广东海南先进制造业合作产业园引入企业361家,落地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达119亿元人民币 [5] - 康佳(海南)装备生产基地一期建设智能医疗装备、工业传感器生产线,预计2026年达产后年产值4.4亿元人民币 [6] -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投资的海口生物城项目及海口数智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领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