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池维保
icon
搜索文档
多方混战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配件流通网络亟待完善
证券时报· 2025-09-25 02:09
行业核心观点 - 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正成为汽车产业的重要增长点,其核心是“三电系统”的养护 [1] - 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激活及行业规范度增强共同驱动市场潜力释放 [1]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总规模超过1.9万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3.9万亿元,平均年增速达25% [4][5] 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000万辆,巨大的车辆存量是后市场需求旺盛的基础 [4] - 早期新能源汽车已逐渐驶出质保期,进入独立售后市场,催生了第三方服务需求 [4] - 政策有力支持,如《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着眼于汽车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4] 市场参与者与商业模式 - 产业链上游为零部件和维修设备供应商,中游是维修服务提供商,下游是车主和用户 [1] - 主机厂通过直营模式(如特斯拉的直营钣喷中心)延伸至售后市场,以锁定客户并开辟盈利第二曲线 [2] - 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旗下宁家服务)亲自下场布局,提供电池检测、维保、回收等服务 [3] - 第三方维修服务商以更灵活的服务方式和价格体系参与竞争 [6] 市场机遇与增长领域 - 动力电池占据整车40%左右的零整比价值,是售后服务、保险理赔、技术维修的重点和难点 [3] - 维修与保养汽车后装、汽车金融等高附加值服务的需求增长 [5] - 未来增长将得益于维修保养智能化转型、充换电设施网络化运营、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再生回收,以及基于数据的车联网服务 [5] 行业挑战 - 市场相对分散,产业集中度较低 [6] - 主机厂掌握核心三电系统技术、数据和诊断软件,关键数据被加密,外部维修店难以获取 [6] - 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维修价格不完全透明,维修网点分散且专业人才存在缺口 [6][7] 发展建议 - 建议制定行业标准,要求主机厂在保障安全前提下,向授权独立维修机构开放非涉密数据 [7] - 鼓励主机厂、电池制造商与职业院校合作,培养三电系统维修等专业人才 [7] - 应构建多渠道、多业态的汽车配件流通网络,完善售后服务网络,满足多元化需求 [7][8]
宁德时代布局电池返修业务,但目前只修自家的
第一财经· 2025-08-11 18:43
行业背景与痛点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50% 首批车辆大规模出保 售后难和售后贵问题凸显[1] - 动力电池包单件零整比均值达50.96% 20万元车型电池更换成本超10万元[1] - CTP技术装车量大幅提升 但集成度高导致返修难度大 行业陷入"只换不修"维保困局[1] 宁家服务解决方案 - 推出CTP返修服务 价格由10万元整包更换成本降至1万-2万元[2] - 前身为2015年售后服务部 2024年升级独立品牌 覆盖75个国家1100多家服务门店[2] - 中国区站点超800家 提供电池检测/维保/二手车检测/回收/梯次利用等服务[2] 市场机遇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总规模超1.9万亿元 预计2027年突破3.9万亿元[2] - 年均增速达25% 2025年售后维保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2] - 竞争者包括途虎养车/天猫养车等第三方服务商 以及博世/美孚等零部件企业[2] 宁德时代战略定位 - 依托电池技术/保有量优势和生态网络 打造"生产-使用-梯次利用-回收"闭环[3] - 业务延伸至充换电/低空经济/船舶/零碳基建等多类型业态[3] - 目标成为宁德时代第三增长曲线[3]
宁家服务直营体验中心落地上海、曼谷,提供电池全生命周期服务
观察者网· 2025-08-11 13:18
品牌发展与网络布局 - 宁德时代旗下独立后市场品牌宁家服务庆祝成立一周年暨售后业务十周年 同时上海旗舰直营体验中心与海外首家直营中心泰国曼谷店开业[1] - 宁家服务前身为2015年成立的售后服务部 2024年升级为独立品牌 直营体验中心已覆盖国内7座城市及海外首站曼谷[3] - 服务网络覆盖75个国家 超过1100家服务门店 拥有67座备件仓网总面积超过37万平米 中国市场承诺一般故障8小时修复 疑难故障72小时修复[4] 技术能力与服务创新 - 公司主导或参与24项行业标准 服务覆盖乘用 商用 储能三大产品线与六大应用场景 配备全套自研检测诊断维修专业设备[3] - 推出CTP返修服务采用原厂配件与技术标准 价格远低于整包更换成本 维修过程在恒温恒湿无尘环境执行标准化作业[4] - 开发无损检测设备采用超声导波技术 15分钟完成故障探测且无需拆卸电池 避免二次损伤 预计今年底正式上市[4] 全生命周期服务与回收体系 - 整合45项线上分析与28项线下检测形成专业电池健康评估体系 提供检测维保服务以延长电池寿命[6] - 依托邦普循环供应链打造72小时极速回收网络 县区覆盖率为第三方平台的三倍 退役电池可进行返修再制造 梯次利用或材料再生处理[8][9] 产业合作与人才培养 - 品牌日活动完成产业协同 校企合作 能源合作等多维度战略签约[1] - 在全国18个省市建立新能源专业检测维修培训基地 目前已培养超过8600名行业人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