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稀有人参皂苷
icon
搜索文档
海正大手笔押注合成生物,千亿赛道产业化挑战何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3 09:11
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2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约为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42%,2023年约151亿美元,2024年约达19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43亿美元 [1] - 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制造的经济价值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全球60%的物质生产可通过生物制造方式实现 [5] 政策支持与战略布局 - 美国、英国、欧盟和中国加大合成生物学的顶层布局、技术投入和政策支持,该领域成为未来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1] - 全国多个省(市)将"合成生物"写进"十四五"规划,从平台建设、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等方面规划发展路径 [1] - 合成生物学已列入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发展领域 [4] 企业动态与产业化进展 - 海正药业与子公司合资设立合成生物学独立子公司澐生合成,注册资本3.5亿元,海正药业认缴出资2.6亿元占74.29% [2] - 澐生合成拥有占地110亩的产业基地,具备3000立方米发酵产能,投资1.7亿元建设的合成生物学产业柔性生产线即将投产,预计今年8月首个产品面世 [5] - 昇合建物(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启动全国首个天然产物生物制造示范线,产品可用于化妆品、功能食品及创新药领域 [2] 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 - 合成生物学核心理念是通过重新设计生命的基本构建模块(如DNA、RNA和蛋白质)创造新的生命形式,在生物医药、环境治理及生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 - AI技术通过机器学习模型和算法为合成生物学研究提供支持,减少实验盲目性和重复性 [6] - 基因测序、编辑与合成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等基础研究和底层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为合成生物学的技术转化开辟新格局 [1] 行业挑战与竞争态势 - 合成生物学面临技术可行性验证、工程转化与市场适应性等多重挑战,中试环节缺失成为制约产业化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7] - 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落地需跨越放大效应、提纯技术、注册流程等障碍,产业化能力是核心资产 [8] - 行业存在价格战竞争,竞争核心在于创新不足,开发高价值、新技术产品和领域是关键 [9] 国际比较与国内发展水平 - 国际合成生物学优势力量集中在美国和欧洲,我国发展水平处于中游,基础研发领域尚有进步空间 [5][6] - 华安证券指出我国各省市积极制定政策为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支持,预计将有新纲领性文件出台引领行业发展 [6]
生命的“建筑师”——中国科研人员像盖房子一样研究生物学
新华社· 2025-05-03 18:59
合成生物学行业概述 - 合成生物学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涉及生物学、工程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和材料学等领域,旨在设计、改造或合成生物体系以解决材料、食品、能源、环境、健康等问题 [1] - 中国已将"生物工程技术人员"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显示行业重要性提升 [1] - 合成生物学正在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在生物制造、资源利用、环境保护、智能化转型等方面展现出颠覆性潜力 [2] 行业应用案例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建立了糖生物工程研究平台,推动功能性稀少糖产业发展,实现多项专利成果转化 [2] - 该研究所2023年实现从二氧化碳到糖的精准全合成,将糖获取时长从"年"缩短至"小时",减少对土地、水资源的依赖 [2] - 天津大学科研团队采用合成生物学策略构建微生物或植物细胞工厂,生产稀有人参皂苷,含量从植物中的不足0.1%提升至可工业化生产水平 [5] 国家政策支持 -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生物医药"列为国家实验室重大创新领域,"基因与生物技术"被纳入科技前沿领域攻关专栏 [3] - 2022年《"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要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 [3] - 天津大学2024年4月成立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旨在应对生物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 [5] 技术突破与前景 - 稀少糖生物转化技术为肥胖、糖尿病人群提供低热量、低升糖指数替代品 [2] - 稀有人参皂苷生产技术的突破使其生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促进抗肿瘤、抗炎和增强免疫力产品的普及 [5] - 生物工程技术正推动生产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智能制造"变革,重构资源利用范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