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人胶原蛋白

搜索文档
“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成陕西首富”上热搜,校方:其早已卸任巨子生物董事,任职流程合规
搜狐财经· 2025-05-20 14:27
近日,有关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成陕西首富的新闻一度冲上新浪微博热搜。范代娣作为我国第一届生物化工博士,在她的带领下运用 基因工程制备的"类人胶原蛋白",相关技术多次获得国家以及陕西省颁发的各种奖项。最近围绕其个人身份的讨论逐渐引起网友的热 议。 5月2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西北大学获悉,范代娣在担任副校长之前,早已卸任巨子生物董事,而她的任职流程也符合陕西省事业单位 领导人员管理办法规定。 ▲范代娣 图据西北大学官网 据公开资料显示,2001年,范代娣和丈夫严建亚创立了西安巨子生物基因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巨子生物),逐步实现了产业化发 展。该公司是西北大学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的成功范例,类人胶原蛋白由西北大学与巨子生物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发并产业化,2017 年时已建成11条生产线,开发的产品在7个国家、地区及国内30个省市1000多家医院广泛应用,系列产品终端销售额累计近百亿元。 2022年11月,巨子生物登陆港交所。在公开的招股书中,范代娣以巨子生物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兼首席科学官的身份出现,其丈夫严 建亚担任巨子生物法人代表、董事长及总经理;女儿严钰博则担任巨子生物的董秘一职。 而范代娣还曾是另一家上市公 ...
“隐匿”的陕西首富
搜狐财经· 2025-05-16 14:03
公司概况 - 巨子生物(2367 HK)是港股上市公司,市值达905亿港元(截至5月15日收盘),联合创始人范代娣因"类人胶原蛋白"技术成为陕西首富 [2] - 公司前身"西安巨子"成立于2000年,由范代娣夫妇创立,初期租用120平米厂房,将实验室与生产结合 [3] - 核心品牌可复美和可丽金横扫功效性护肤市场,可复美2024年营收45 42亿元(同比+62 89%),贡献总营收增长的87 04% [4]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55 38亿元(同比+57 2%),净利润20 61亿元(同比+42 4%),毛利率82 1%比肩茅台 [4] - 可复美品牌营收从2019年2 89亿元增长至2023年27 88亿元,增长迅猛 [4] 技术与行业地位 - 拥有40余种专有胶原蛋白构成的分子库,主导制定行业标准,研发团队82 1%来自西北大学,构建技术壁垒 [5] - 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185亿元激增至2027年1083亿元,公司领跑千亿级市场 [4] - 合成生物学平台和丰富胶原蛋白分子库形成竞争护城河,模仿研发平台需极高技术门槛和时间成本 [4] 商业模式与政策红利 - 通过"国家经费投入-高校技术研发-企业商业转化"闭环,将公共科研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 [6] - 享受15%优惠税率,产品进入陕西省医保局医用耗材采购目录 [6] - 采用"专利入股—校办企业改制—家族信托代持"三层架构规避监管,完成技术商业化 [8] 争议与挑战 - 研发团队63%来自西北大学,12项国家级课题与校方科研规划高度重合,引发"公共资源私有化"质疑 [9] - 核心技术通过校办企业改制商业化,规避"职务发明"可能引发的国有资产流失争议 [8] - 学术权力与商业利益交织,如推动校内专家组出具倾向性报告等行为引发公信力质疑 [9] 行业趋势 - 产学研融合潜力巨大,但面临科研人员定位不清、专利权属纠纷、管理能力不足等挑战 [9] - 锦波生物、华熙生物等巨头加速入场重组胶原蛋白赛道,行业竞争加剧 [11] - 国家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但需平衡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避免利益输送和学术腐败 [10]
陕西“女首富”范代娣:“主业”还是科研!
搜狐财经· 2025-05-14 19:54
公司概况 - 巨子生物由范代娣以专利作价入股成立,专注于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化[7] - 公司2022年港股上市(02367HK),范代娣夫妇通过juzi holding持股56.5%[11] - 截至2022年上市前累计销售额超百亿元,是中国胶原蛋白赛道最早形成规模化闭环的企业之一[8] - 2019-2024年营收从9亿元增至55亿元(5年5倍),净利润从5.5亿元增至20.6亿元[14] 资产结构 - 范代娣夫妇控制两家上市公司:巨子生物(市值750亿元)和三角防务(市值130亿元)[10] - 通过三森实业等渠道持有三角防务13.77%股权[12] - 2025年4月24日合计持股市值达443亿元[13] 技术突破 - 2000年首创基因工程生产类人胶原蛋白技术,获中国首个相关发明专利[7] - 技术解决动物胶原蛋白的病毒隐患与免疫排异问题,形成自主知识产权体系[7] - 技术平台延伸至人参皂苷、重组蛋白等领域,建立"健康与美丽"技术矩阵[19] 行业地位 - 巨子生物是中国胶原蛋白领域产业化先驱,实现从实验室到百亿级企业的跨越[6] - 技术突破改变中国在该领域的"跟跑"局面,形成原创工艺体系[7] - 公司被视作重组胶原蛋白产业化的标杆案例[6][7][8]
一位女CEO出任大学校长
投资界· 2025-04-13 15:55
高校与产业联动 - 巨子生物从西北大学实验室孵化,成为港股胶原蛋白第一股,上市前估值达200亿人民币 [2] - 公司创始人范代娣从高校科研者转型为企业家,并升任西北大学副校长,体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2][9] - 高校成为VC早期项目重要来源,如大疆、宇树科技等均起源于高校实验室成果 [12][13] 巨子生物发展历程 - 2000年范代娣团队突破重组胶原蛋白技术,创立巨子生物,初期靠夫妻积蓄维持研发 [6] - 2009年推出护肤品牌可丽金,2011年创立可复美,后成为畅销品牌 [6] - 2022年港交所上市,开盘股价暴涨,2024年营收超55亿元,净利润20亿元,市值700亿港元 [8]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 - 范代娣团队研发的"类人胶原蛋白"填补行业空白,曾被质疑数据造假但最终获认可 [6] - 公司早期因技术商业化场景不明而亏损,后通过护肤品牌实现盈利 [6][8] - 巨子生物带动重组胶原蛋白赛道创业潮,成为国内美妆上市公司营收榜首 [8] 高校科研产业化案例 - 西北大学培育出范代娣等领军人物,其"类人胶原蛋白"、"稀有人参皂苷"技术均源自该校实验室 [9][10] - 上海大学研究生王兴兴研发四足机器人XDog,后成立宇树科技 [13] - 高校通过校企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直接孵化项目,如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等 [13] 行业趋势 - 头部高校密集设立基金支持师生创业,从技术顾问到直接投资 [13] -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项目成为专精特新产业关键环节,助力产业链自主可控 [13] - 中国理工科人才储备庞大,未来或涌现更多高校孵化的伟大公司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