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粗粮
icon
搜索文档
比精米白面保留更多成分 粗粮怎么吃才科学?
人民日报· 2025-10-07 07:49
粗粮与细粮的定义与分类 - 精细加工的精米白面属于细粮,加工过程简单、保留更多成分的属于粗粮 [1] - 粗粮主要包括全谷物、杂豆和薯类三大类 [1] - 全谷物具体包括糙米、黑米、燕麦、荞麦、大麦、玉米、小米、青稞、高粱米、藜麦、薏米等 [1] - 杂豆类具体包括红豆、绿豆、黑豆、芸豆、鹰嘴豆、豌豆、蚕豆等 [1] - 薯类常见的有土豆、红薯、芋头、山药等 [1] 粗粮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益处 -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饱腹感较强,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 [1] - 粗粮大多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消化吸收速度慢,不会引起餐后血糖飙升和胰岛素大量分泌 [1] - 与高升糖指数的细粮相比,粗粮有助于维持血糖平稳,减少身体多余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可能性 [1] - 粗粮中保留了更多B族维生素、矿物质及抗氧化物质,这些是能量代谢和脂肪燃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1] 科学食用粗粮的方法 - 推荐采用循序渐进替代法,煮饭时尝试加入糙米、小米、藜麦或燕麦,初期按粗细粮1:10混合,逐渐过渡到1:3、1:2或1:1 [3] - 制作面食时,可选择全麦面粉与普通面粉混合使用 [3] - 推荐花样搭配掺入法,在煮饭或煮粥时加入各类杂豆和薯类,尽量不放糖或少加糖 [3] - 推荐合理分配三餐法,多种粗粮混合吃,一日三餐分着吃,例如早餐燕麦牛奶粥,午餐白米饭八分饱,晚餐杂粮饭或蒸薯类 [3] -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谷物200克至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为50克至150克,薯类50克至100克 [3] 不适宜过多食用粗粮的人群 - 消化功能较弱者如胃溃疡和胃炎患者,过多粗粮纤维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疼痛不适 [4] - 术后恢复期人群,肠道需减少负担,粗粮纤维过多可能引发腹胀、腹痛 [4] - 缺铁性贫血患者需注意粗粮中植酸可能对铁等矿物质吸收产生一定影响 [4] - 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杂豆类粗粮摄入量,因其蛋白含量高,以免增加肾脏代谢负担 [4]
粗粮虽好,也别“贪吃”(信息服务台)
人民日报· 2025-10-07 06:01
粗粮与细粮的定义与分类 - 精细加工的精米白面属于细粮,加工过程简单、保留更多成分的属于粗粮[2] - 粗粮主要包括全谷物、杂豆和薯类三大类[2] - 全谷物具体包括糙米、黑米、燕麦、荞麦、大麦、玉米、小米、青稞、高粱米、藜麦、薏米等[2] - 杂豆类包括红豆、绿豆、黑豆、芸豆、鹰嘴豆、豌豆、蚕豆等[2] - 薯类常见的有土豆、红薯、芋头、山药等[2] 粗粮的营养价值与健康益处 -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饱腹感较强,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2] - 粗粮大多属于低升糖指数食物,消化吸收速度慢,不会引起餐后血糖飙升和胰岛素大量分泌[2] - 与高升糖指数的细粮相比,粗粮有助于维持血糖平稳,减少身体多余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可能性[2] - 粗粮可避免因血糖骤降而产生的强烈饥饿感[2] - 粗粮保留了更多B族维生素、矿物质及抗氧化物质,这些是能量代谢和脂肪燃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催化剂[2] 粗粮的科学食用方法 - 推荐采用循序渐进替代法,煮饭时尝试加入糙米、小米、藜麦或燕麦,初期按粗细粮1:10混合,逐渐过渡到1:3、1:2或1:1[4] - 制作面食时可选择全麦面粉与普通面粉混合使用[4] - 可采用花样搭配掺入法,在煮饭或煮粥时加入各类杂豆和薯类,尽量不放糖或少加糖[4] - 建议合理分配三餐,多种粗粮混合吃,一日三餐分着吃,例如早餐燕麦牛奶粥,午餐白米饭八分饱,晚餐杂粮饭或蒸薯类[4] - 每餐都应搭配适量蔬菜和优质蛋白[4] -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成年人每天应摄入谷物200克至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为50克至150克,薯类50克至100克[4] 粗粮食用的注意事项 - 长期只吃粗粮可能带来消化负担过重、微量元素缺乏等问题[3] - 消化功能较弱者如胃溃疡和胃炎患者不适合多吃粗粮,过多粗粮纤维可能刺激胃黏膜,加重疼痛不适[5] - 术后恢复期人群肠道需减少负担,粗粮纤维过多可能引发腹胀、腹痛[5] - 缺铁性贫血患者需注意粗粮中植酸可能对铁等矿物质吸收产生一定影响[5] - 肾功能不全者需控制杂豆类粗粮摄入量,因其蛋白含量高,可能增加肾脏代谢负担[5] - 粗粮和细粮各有营养特点,日常饮食应注重科学搭配、均衡摄取[5] - 主食粗细搭配只是健康膳食金字塔的一部分,还需保证足量蔬菜、水果和优质蛋白,并采用少油、少盐、少糖的清淡烹饪方式[5]
产后抑郁症状与肠道菌群及饮食习惯有关-每日消息
新华网· 2025-09-15 10:33
研究背景与方法 - 日本京都大学和大阪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国家科学院学报·交叉学科》发表关于产后抑郁与肠道菌群关联性的研究 [2] - 研究以344名抚养0至4岁婴幼儿的日本女性为对象 通过粪便样本分析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种占比 [2] - 采用抑郁症程度评估 身体症状检查 以及睡眠情况和饮食习惯问卷调查的综合研究方法 [2] 核心研究发现 - 产后抑郁症状越明显的女性肠道菌群多样性越低 与短链脂肪酸产生有关的细菌相对量减少 [2] - 短链脂肪酸是由肠道有益细菌分解膳食纤维产生 对肠道健康至关重要 [2] - 饮食中豆制品 纳豆 酸奶 海藻 蘑菇和粗粮摄入较多者产后抑郁症状较轻 身体状况更好 [2] - 高纤维饮食群体肠道内短链脂肪酸相关细菌较多 埃希氏菌等病原菌相对量较少 [2] 临床特征与流行病学数据 - 产后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 兴趣丧失 睡眠障碍 食欲不振 疲劳 无助和暴躁易怒等症状 [2] - 产后出现抑郁症状的女性比例达25%至30% [2] - 产后抑郁症发病不仅限于围产期 可能持续至产后4到5年 [2]
当体重管理遇上“心理性饥饿”
中国青年报· 2025-06-07 15:08
心理性饥饿的定义与表现 - 心理性饥饿是人们在压力或负面情绪下产生的进食行为,与生理性饥饿不同,本质是心理能量的匮乏 [1] - 典型表现包括不饿但大量进食高热量食物,如炸鸡、奶茶,直到身体不适才停止 [2] - 可分为限制性进食、不可控制进食和情绪性进食,其中情绪性进食与压力关联最紧密 [2] 情绪性进食的机制与影响 - 高碳水、高脂肪食物能快速改善情绪,形成"习得性依赖",如情绪低落时反复选择冰激凌 [2] - 95后设计师案例显示,负面情绪会触发条件反射式进食行为,如看到改稿消息就摸零食 [3] - 情绪性进食与肥胖互为因果,易形成恶性循环,肥胖人群更易出现此类行为 [5] 缓解情绪性进食的方法 - 正念呼吸法可帮助平复情绪,通过闭眼数呼吸从1到10再倒回 [4] - 替代方式包括倾诉、散步、运动或看电影,避免单一依赖进食 [4] - 若必须进食,建议选择黄瓜、西红柿等低热量食物搭配优质坚果 [4] 过度节食的危害与科学减重 - 极端节食(如每天仅一个苹果、鸡蛋)会引发异常情绪性进食和情绪波动 [6] - 实验显示,节食者对高热量食物图片反应更强烈,进食行为受生理本能驱动 [6] - 体重管理需设定合理目标,避免因压力导致反弹,遵循"慢即是快"原则 [7] 科学饮食与体重管理策略 - 粗粮替代细粮可增强饱腹感,提供B族维生素且热量更低 [8] - 每日至少摄入一斤蔬菜,以叶菜为主搭配豆角、胡萝卜等 [8] - 保持一日三餐规律,必要时可加餐,如下班前少量进食 [8] - "16+8"或"5+2"轻断食需个体化评估,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9]
“控糖族”注意 这些“伪粗粮”升糖比大米更快
央视新闻· 2025-05-14 09:14
粗粮控糖认知误区 - 多数人认为粗粮升血糖较慢且有利于控制血糖 [1] - 并非所有粗粮都具有控糖效果 部分粗粮升糖速度超过细粮 [2] 高升糖粗粮种类 - 糯性谷物如大黄米 小黄米 糯玉米 黑糯米升糖速度快 [3] - 支链淀粉含量高的粗粮(如糯小米)易被消化分解 导致升糖加速 [6] - 小黄米粥比白米粥升糖更快 需避免大量食用 [6] 淀粉结构与升糖关系 - 主食主要成分为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 [4] - 直链淀粉(如燕麦 红豆)结构紧密 不易分解 对血糖影响小 [5] - 支链淀粉(如糯性谷物)结构松散 易分解 升糖速度快 [6] 食用方式对升糖影响 - 粗粮打粉后血糖生成指数(GI)显著升高 [9] - 红豆打粉后GI从23升至72 燕麦从62升至75 薏米从81升至128 [11] - 控糖人群应避免高GI粗粮粉 优先选择绿豆(打粉后GI39)或扁豆(打粉后GI66) [11] 控糖饮食搭配建议 - 避免单独食用粗粮 需搭配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如牛奶 豆制品 蔬菜) [8] - 粗粮与细粮比例建议1:1或2:1 肠胃功能弱者可调整为30%粗粮 [14] - 粗粮需均匀分配至三餐 晚餐过量可能引起反酸或消化不良 [14] 粗粮糊改良方案 - 用牛奶或豆浆替代水冲调粗粮糊 可延缓升糖速度 [13] - 推荐一平勺粗粮粉配150毫升热牛奶或豆浆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