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

搜索文档
掀起体重科学管控热潮!迎战国家“体重管理年”新征程
GLP1减重宝典· 2025-06-10 17:09
国人超重肥胖现象 - 我国6-17岁青少年儿童超重和肥胖比例高达19% 成年人群超重肥胖率达50.7% [5] - 过去15年青少年肥胖率激增12倍 职场人士"过劳肥"和老年人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5] - 肥胖相关慢性病医疗负担占全国疾病总负担70%以上 直接医疗支出每年超2400亿元 [5] 肥胖判定标准 - BMI正常范围为18.5~23.9 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² [6] - 男性腰围超90厘米 女性超85厘米提示腹部肥胖风险 [8] - 男性体脂率超25% 女性超30%即属肥胖范围 [8] - 男性腰臀比超0.9 女性超0.85提示肥胖隐患 [9] 肥胖健康影响 - 肥胖与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偏高密切相关 易演变为糖尿病 [10] - 肥胖是高脂血症重要危险因素 导致血脂异常 [11] - 即使BMI正常 不良生活习惯仍可能导致代谢问题 [11] 体重管理策略 - 提升基础代谢率(BMR)可增加静息热量消耗 肌肉含量是关键因素 [13] - 力量训练能有效提高基础代谢水平 规律运动增强心肺功能 [13] - 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 维生素B1/B2/B6提升基础代谢率 [14] - 维生素B3/B5提升活动代谢能力 摄入不足会导致代谢障碍 [14] 环境因素影响 - 铅中毒破坏内分泌系统 增加肥胖风险 [15] - 环境荷尔蒙(如双酚A)扰乱新陈代谢平衡 [15] - 维生素C/槲皮素/姜黄素等抗氧化剂可减轻毒性物质损害 [15] 肠道健康作用 - 肠道失调导致消化不良和便秘 影响营养吸收和废物排出 [17] - 特定肠道菌群增强营养吸收 厌氧菌分解脂肪产能 [17] - 内分泌系统紊乱直接表现为肥胖 科学饮食是管理关键 [17]
益生菌真相:全面复盘肠道健康迷思
虎嗅· 2025-06-06 15:05
益生菌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5年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其中活菌产品成为核心增长品类 [2] - 千亿级活菌产品驱动行业增长 科学证实肠道菌群与免疫力 炎症水平及心理健康高度相关 [2] 肠道健康标准与评估 - 健康肠道菌群尚无固定标准 目前通过疾病状态反向推断健康特征 [4] - 健康肠道三大特征:菌群多样性高(100+种细菌) 短链脂肪酸产量稳定 抗外界干扰能力强 [5][6] - 菌群检测技术成熟但应用有限 对健康人群仅提供数据参考 对炎症性肠病等特定疾病诊断价值明确 [8][10][11] - 检测价格差异源于测序深度 高价产品可识别低含量菌种(如丁酸梭菌含量常低于1%) [12] 饮食与菌群干预效果 - 益生菌补充短期有效但难定植 停止补充后菌群易恢复原状 [17] - 高纤维饮食通过益生元长期改善菌群 发酵食品兼具益生菌与益生元双重功效 [23][24] - 实验室干预实验显示:六周高纤维/发酵饮食可使菌群多样性提升 炎症因子下降 [26] - 饮食调整初期或引发生理不适(如胀气) 但健康人群适应后副作用有限 [30] 生活习惯与菌群关联 - 运动显著增强短链脂肪酸生产能力 运动员菌群健康度普遍优于常人 [32][34] - 睡眠缺乏导致菌群多样性短期下降 充足睡眠后多可恢复 [35] - 共同生活者菌群相似性高 宠物接触可能降低儿童免疫系统问题概率 [36][37] - 抗生素短期破坏菌群平衡 益生菌可缓解腹泻但长期恢复依赖自身调节 [39][40][41] 益生菌产品选择与行业监管 - 优质益生菌标准:高活菌数 特定菌种(如丁酸梭菌) 复方制剂优先 [44][45][46] - 美国FDA将益生菌归为膳食补充剂 仅监管安全性不要求疗效证明 [51][52] - 行业存在专利壁垒 新菌种研发成本通过大众市场摊薄 [48][49]
沃森生物布局肠道菌群和合成生物新赛道
新京报· 2025-05-24 19:49
公司战略布局 - 沃森生物与美国Notitia Biotechnologies Company签署微生态健康靶向技术独家再许可协议 推进微生态健康和功能性营养干预领域业务布局 开启"大生物"战略新里程碑 [2] - 公司计划与赵立平教授团队合作建立核心菌群疗法(CoreGuildTM Therapy)肠道菌群新技术平台 推动中国本地化生产、注册、临床验证及市场转化 构建全链条能力 [3] - 依托云南合成生物制造政策与资源 结合疫苗主业优势挖掘天然源新分子 实施差异化策略 从疫苗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切入 拓展至生物能源、生物基可降解塑料、绿色化学品、替代蛋白等大宗产品赛道 [3] 技术研发进展 - 赵立平教授团队发现全人类肠道中普遍存在的核心菌群成员 确立"跷跷板"模型(Two Competing Guilds TCG) 以扶持核心菌群为靶点的干预策略或成慢性病"多病共治"新型临床方案 [2] - 公司建成mRNA疫苗技术平台 三期保护效力临床试验验证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 [3] 市场地位与业绩 - 过去五年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5亿元 [3] - 连续两年进入WHO全球10大疫苗制造商排行 [3] - 连续5年保持中国疫苗企业出口金额第一(除新冠疫苗外) [3] 行业趋势与机遇 - 肠道菌群研究显示菌群失调引发的炎症是多种疾病重要诱因 微生态健康领域存在重大临床价值 [2] - 全球疫苗市场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 公司积极把握国家生物制造战略机遇 将肠道基石菌群慢性病管理和合成生物制造作为重点新赛道 [4]
衰老、疾病与菌群存在因果关联?爱生生命顶刊发文揭示长寿奥秘
搜狐网· 2025-05-12 15:48
长寿研究领域突破 - 肠道菌群与衰老指标及年龄相关疾病存在因果关系,特定菌群如短双歧杆菌可延缓衰老并降低疾病风险 [4][5] - 研究团队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和连锁不平衡评分回归方法系统分析肠道微生物群与3种衰老指标及14种年龄相关疾病的关系 [5] -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的9种疾病预测模型平均AUC值达0.832,显示肠道微生物作为生物标志物的潜力 [7] 爱生生命科研成果 - 公司建立了全球最大长寿人源数据库与长寿菌群库,多项成果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 [1] -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通过调节短链脂肪酸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并减少慢性炎症 [7] - 科研团队发现卷曲乳杆菌A21013和A21033具有延长寿命、减脂、增强运动活力等效用 [12] 专利技术与产品应用 - 罗伊氏乳杆菌A21041被证实具有延长寿命、抗衰老、减肥降脂功效并已应用于益生菌产品 [13] - 公司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涉及抗衰老益生菌的研发和应用 [12][13][16] - 科研成果已转化为抗炎、改善代谢、改善睡眠等系列长寿科技产品 [9] 行业发展趋势 - 抗衰老研究聚焦延长健康寿命,精准调控肠道微生物群成为关键干预策略 [8] - 行业发展趋势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的健康预防理念高度契合 [8] - 全球老龄化加剧推动长寿科技发展,微生物标志物挖掘成为重要方向 [16]
Cell子刊:异性同居,通过重塑肠道菌群,减轻肝损伤
生物世界· 2025-05-05 10:58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对乙酰氨基酚的过度使用是 急性肝损伤 (ALI) 的主要诱因。尽管急性肝损伤与个体间微生物组构成的差异有关,但其机制仍不清楚。 2025 年 5 月 2 日,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龚神海 、 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 赵志斌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刘占国 、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肖卫 东 团队合作,在 Cell 子刊 Cell Host & Microbe 上发表了题为: Cohabitation facilitates microbiome shifts that promote isoflavone transformation to ameliorate liver injur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 异性同居会重塑肠道菌群,增加肠道细菌 Rikenella microfusus 来减轻 急性肝损伤 (ALI) ,为预防和治疗急性肝损伤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证明了雄性和雌性小鼠之间肠道微生物群的水平传播会影响 急性肝损伤 (ALI) ,并且确定了由肠道细菌 Rikenella microfusus 介 导的 异黄酮转化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