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绣
搜索文档
粤港澳大湾区非遗汇在澳门揭幕
新华社· 2025-11-02 07:51
活动概况 - 粤港澳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汇于11月1日在澳门大炮台公园开幕 [1] - 活动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联合主办 [1] - 活动内容包括专题展览、技艺互动展示、体验工作坊以及非遗文创产品销售 [1] 专题展览详情 - “非遗新动力”专题展览于11月2日至2026年3月15日在澳门博物馆展出 [1] - 展览设有“岭南色蕴”“几何造物”“音游嬉戏”“意境之外”四个主题 [1] - 展览展示粤绣、彩扎(麒麟制作)、广彩瓷烧制技艺等超过50项大湾区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技艺互动与表演 - 技艺互动展示包括佛山木版年画、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葡萄牙瓷砖画制作工艺等 [1] - 开幕式表演节目包括葡萄牙土风舞、沙头角鱼灯舞以及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 [1] - 西贡坑口区传统客家麒麟协会首次在澳门推广舞麒麟并设置手把手教学体验环节 [1] 人才培养计划 - 现场举行了“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生代研培计划2025”结业典礼 [2] - 研培计划为粤港澳文化合作项目,共有30名学员参与 [2] - 学员先后在澳门、广州及香港进行理论研习和实地考察,并与粤港非遗传承人交流经验 [2]
消费教育活动聚焦非遗工艺
搜狐财经· 2025-08-20 07:35
消费教育家园建设 - 深圳市消费教育家园项目由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及区级消委会共同推动 旨在搭建消费者与行业产业的双向沟通桥梁[5] - 项目一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专业消费指导和辨真识伪技能培训 另一方面帮助行业产业了解消费需求变化以优化服务供给和产品升级[5] - 目前深圳已设立1个国家级消费教育课堂和22个市级消费教育家园 其中15个同步认定为省级基地 覆盖全市11个区[5] 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 深圳百师园作为市级消费教育家园 汇聚300多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 收藏3000多件精品力作[3] - 园区配备6000多平方米非遗博物馆 筹备中的刺绣博物馆 非遗展示馆及多个特色展馆 集展示文创研学旅游功能于一体[3] - 活动中消费者通过实操体验金漆木雕制作全过程 包括上漆贴金箔等工序 由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4] 行业覆盖与影响力 - 消费教育家园已涉及数字消费 黄金珠宝 健康产业 物流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5] - 全市各家园累计开展活动超7000场 服务消费者超85万人次 显著提升消费教育覆盖面[5] - 活动通过亲子家庭参与形式扩大消费教育受众群体 单场活动吸引约50名消费者现场体验[3]
文化中国行丨解锁针尖上的岭南风华
央视新闻· 2025-07-25 21:41
粤绣历史与流派 - 粤绣起源于唐代,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广东绣女卢眉娘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1] - 清朝时期粤绣通过广州十三行码头远销海外,形成"吾国绣品外销洋者,广东最多"的盛况[1] - 粤绣分为两大流派: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潮州地区的潮绣[1] 粤绣艺术特色 - 粤绣以构图饱满、纹理清晰、色彩丰富著称,注重与光影和谐统一[1] - 绣品题材包括龙、凤、牡丹等传统元素及岭南特有风物如荔枝、花鸟[1] - 广绣传承人伍洁仪强调掌纹是绣花灵魂,注重表现鸟爪力度和眼睛玻璃体反光效果[1] - 潮绣采用独特"垫高立体"工艺技法,通过棉絮垫底和金银丝绒线刺绣增强立体感[4] 粤绣技艺传承 - 广绣传承人许炽光(93岁)带领团队总结归纳数十种针法,制作针法绣卡保存技艺[4] - 广东多地设立非遗传承基地如广州绣品工艺厂,举办技艺培训班并开发文创产品[4] - 设计师将粤绣元素融入时尚服饰和家居用品,推动传统技艺创新应用[4] 粤绣行业地位 - 2006年粤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 广绣传承基地陈列作品多取材自当代岭南画派画家原作[1] - 绣者运用蚕丝绒线变化和鸡仔针、渗针等特殊针法进行二次创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