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

搜索文档
“老汤”出新味更靓(现场评论) ——写好人文经济学的大文章④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14
站在广东广州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的青石板路上,眼前是鳞次栉比的现代商业综合体,脚下是千年古道 遗址。一街之隔的元宇宙非遗街区里,外国游客正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触摸"广彩瓷器的纹样;转角处的 老字号茶楼上,一壶普洱、几笼虾饺,延续着"叹早茶"的市井烟火。 这是广州,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本土与域外交汇的城市。开放与包容的基因,已经刻入城市的大街小 巷。城市气质何处来?发展底蕴何处生?广府文化正是这座千年商都的根与魂。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 的枢纽,自秦汉时期便是海上贸易的重镇,东西方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开放、包容、创新、务实的城 市特质。 留住文化根脉,播下人文种子,是发展人文经济的前提。荔湾区永庆坊,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下足 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保护和恢复了街巷的肌理,不仅把趟栊门、满洲窗等岭南建筑特色展现出来,还 引入了新业态。改造后,非遗工坊与咖啡店、设计师工作室共生,不仅吸引更多游客,还带动了片区经 济增长。如今在这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用通草画讲述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年轻创业者搭建跨境电商 直播间,将广绣、广彩销往全球。当地居民说:"老房子没拆,'乡愁'还在,但生活变新潮了。"探索新 方向,不忘守护老传统 ...
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在巴黎揭牌!“原味广东”定制线路发布
南方都市报· 2025-07-02 11:50
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成立 - 广东文旅海外推广中心在法国巴黎揭牌启用,标志着广东深耕欧洲市场、深化中法文旅合作迈出里程碑式一步 [1] - 该中心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联合打造,旨在成为广东在欧洲的"桥头堡",深化与法国乃至全欧的文旅交流合作 [1] - 中心将构建常态化、机制化的中法文旅合作平台,推动广东优质文旅资源的国际化表达与传播,促进双向客源互送、人才交流与产业投资合作 [4] 广绣文化展示 - "发现精彩广东·王新元广绣个人作品展"同场举办,展出6幅广绣代表作,题材横跨动物、青铜器与岭南风采 [2] - 展览巧妙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展现广绣独特的文化厚度与艺术张力,同时展出广绣文创产品如胸针、艺术音响、丝巾等 [2] - 展览是广绣这一国家级非遗瑰宝走向世界、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里程碑 [3] 合作与推广计划 - 中心与法国欧美亚旅行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旅游产品研发与分销、数字化营销、专业培训等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 [6] - 中心官方网站同步上线,集资讯、体验、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云端广东"正式向法国公众和旅游业界开放 [5] - 中心将立足巴黎,辐射欧洲,通过主题推介、实地踩线、专业培训、"岭南文化工坊"等活动提升广东在欧洲市场的认知度和吸引力 [6] 市场反应与展望 - 法国国家旅游委员会前秘书长指出广东丰富多元的旅游资源对法国游客极具吸引力,中心的本地化推广将便利法国旅游业界设计产品和吸引游客 [4] - 法中委员会秘书长表示中心将成为法国各界深入了解广东、发掘合作机遇的重要窗口 [4] - 中心负责人表示目标是显著提升广东作为首选旅游目的地在欧洲市场的认知度和吸引力,让广东成为法国游客发现东方魅力的重要窗口 [6]
广绣潮新承非遗 消费焕活聚青春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1:10
大师寄语 首届传统工艺大国非遗工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绣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王新元: "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为广大非遗传承人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大平台',为展示传统技艺创新成果搭建了'大舞台'。作为一名从事传统非遗艺术工作的 退役老兵,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是对我一年工作的系统总结和集中检阅。再一次踏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的'赶考之路',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 与压力,我希望将自己最好的艺术作品展现在这个千工竞艺的舞台上。我将以创新之力持续为广绣的传承与发展,为传统非遗技艺的创新转型,做 出有力的探索和生动的实践。" □ 本报记者 贾淘文 5月30日至6月2日,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将"撞上"端午佳节,不仅为广大观众的假期生活增添文化氛围,也将让传统节日与非遗技艺得以擦 出更多创意的火花。 王新元向记者介绍:"广绣艾香礼不仅仅是一件展现广绣非遗技艺的文创产品,更具有非常实用的功能。为了让更多的观众能够在端午节感受到广 绣非遗技艺的魅力,我与天然香薰品牌展开合作,共同研发出广绣艾香礼。这款礼盒包含广绣香囊、姜艾精油和刮痧板。端午节佩戴香囊是我国传 承千年的习俗,这款广绣香囊由我亲自参与设计,每一 ...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文旅新探丨广州永庆坊见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1 17:26
永庆坊改造与运营成果 - 永庆坊占地面积11.37万平方米,保留79处建筑遗产并引入2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旅地标 [2] - 2023年客流量超2000万人次,商户数量从2016年36家增至130多家,物业出租率超98% [8] - 2024年街区营业额超2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显示强劲的商业增长潜力 [8] 非遗文化业态发展 - 非遗街区聚集12家大师工作室,涵盖广绣、饼印、活字印刷等业态,其中"字活"活字印刷体验店通过互动体验活化传统技艺 [4][6] - 广绣工作室推出1800多种颜色、30余种绣法的创新产品,如音箱、冰箱贴等,年销售额显著提升 [7] - "余同号"饼印店作为五代传承项目,吸引海外侨胞定制手工饼印,体现非遗商业化价值 [6] 文旅融合与产业规划 - 粤剧艺术博物馆年办千场免费惠民演出,日均3场,带动文化消费与游客粘性 [8] - 政府计划加快微改造进度,培育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产业链,打造广州首个产业集聚区 [11] - 街区通过"绣花式"改造保留岭南建筑特色(骑楼、满洲窗等),同时引入潮品商店等新业态,形成"旧建筑+新内容"模式 [2][4] 文化IP与消费场景创新 - 活字印刷、广绣等非遗项目通过体验课程(如剪纸、饼印制作)转化为消费场景,提升游客参与度 [6][7] - 粤剧元素与名人旧居(如李小龙祖居)结合,强化街区文化IP吸引力 [7][11] - 街区设计兼顾居民生活与商业运营,楼上居住区与楼下商业区共存,形成独特烟火气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