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
搜索文档
这些非遗元素“绽放”十五运会开幕式舞台
新华社· 2025-11-10 07:33
开幕式核心特点 - 开幕式于11月9日晚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遵循“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1] - 将传统岭南文化与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呈现了一场文化内涵丰富、科技感十足的视觉盛宴 [1] - 团队用更时尚的角度解读岭南非遗,旨在带来一场更靓丽、更有活力的文化盛宴 [14] 运用的前沿科技 - 醒狮表演与AIGC、VR技术相互交融 [1] - 英歌锣鼓搭配全息投影技术 [1] - 运用AR技术让龙舟“划”入观众席 [1] 呈现的岭南非遗元素 - 醒狮表演源于广东佛山,是节日不可或缺的存在,展现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精气神 [2] - 佛山咏春拳作为中国南派武术代表性拳种,具有行云流水、刚柔并济的特点 [4] - 粤剧是我国古老的地方戏剧,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6] - 赛龙舟是岭南地区盛行的传统民俗活动,传承弘扬力争上游、不断奋进的龙舟精神 [8] - 英歌舞集武术、戏剧、舞蹈于一身,是广东潮汕地区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艺术 [10] - 广绣是珠江三角洲民间刺绣工艺,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色泽富丽等艺术特色闻名 [11] - 广珐琅又称“洋瓷”,是广州铜胎画珐琅的简称,为清代珐琅器工艺的重要代表 [12] 文化呈现效果 - 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岭南元素集中呈现在全国舞台上是难得一见的盛况 [14] - 岭南特色文化符号经过创新设计后焕发新意,在开幕式舞台上惊艳亮相 [13] - 让观众感受到独一无二的岭南色彩与魅力 [14]
粤港澳大湾区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08:44
赛事概况 - 粤港澳大湾区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开幕 由广东省总工会 香港工会联合会 澳门工会联合总会联合举办 [1] - 大赛吸引了香港 澳门 广州 深圳等地的12支代表队参加 [1] - 该赛事自2019年被全国总工会列为全国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项目 此前已成功举办四届 [1] 赛制与规模 - 本次大赛创新采用"四城协同 八赛并举"的赛制 [2] - 参赛人数与项目数量均达到历届之最 [2] - 大赛设置8个竞赛项目 包括中式烹饪师 中药材鉴定 客房服务 花木竞赛 人工智能训练师 算法大赛 无人机驾驶员和电商直播 [2] - 比赛项目覆盖生物医药 智慧农业 先进制造与数字科技等前沿领域 [2] - 大赛将持续至11月 有200多名优秀选手同台竞技 [2] 活动亮点与行业展示 - 开幕式上展示了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主题 [1] - 现场进行了广绣 剪纸等非遗技艺展示 体现岭南文化与工匠精神 [1] - 香港工会联合会进修中心进行了港式奶茶技艺表演 展现工匠精神与创新活力 [1]
广州荔湾“七月七·弄巧季”重塑民俗文化场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09:31
活动概况 - 第十五届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活动七月七弄巧季于29日至31日在广州荔湾举办 以乞巧文化为核心 深度融合广府民俗与现代体验[1] - 活动在理想花地趣活公园设立主会场 花地湾生活馆作为分会场 打造长达1.5公里的乞巧文化体验路线[2][3] 非遗技艺展示 - 荔巧展廊汇聚广绣 广彩 银器制作 木雕 打香篆等12项非遗技艺体验[2] - 分会场荔巧工坊通过香道 螺钿 宋锦 竹编等非遗艺术展及手工沙龙实现传统与现代美学对话[2] - 广彩传承人现场演示描金堆彩绝技 银器锻造区提供亲手捶打银片制作七夕信物体验[2] 民俗文化展演 - 荔巧晚会通过香云纱服饰秀 广府传统婚俗展示 巧娘拜月仪式等环节实现非遗与现代艺术创新碰撞[2] - 香云纱时装秀展示20多套融合岭南元素与现代剪裁的服装 传统婚俗展示完整再现西关婚嫁习俗[2] - 设有剪纸非遗大师特展及趣味乞巧互动游戏如拼个大屋当房东 花旦开唛好戏登场等增强参与感[2] 文旅融合成效 - 活动整合荔湾区内非遗 民间主理人 文旅企业等资源 有效带动周边文旅业态发展[3] - 通过展廊 工坊 演出 互动等多种形式展现荔湾区作为岭南文化中心核心区的深厚文化底蕴[1]
广绣:千年针法绣尽岭南芳华 | 岭南衣·秀新疆②
南方农村报· 2025-08-09 19:05
广绣历史与发展 - 广绣作为粤绣重要分支,拥有针步均匀、色泽富丽、纹理清晰分明等特征,兼具岭南风味与西方艺术风格[10][11] - 发源于广州及周边南海、番禺、顺德等地,以桑蚕丝线、绒线、金银线为材料,在真丝缎、绸、纱等底料上绣制[14] - 唐代南海奇女卢眉娘能于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字如粟粒却点划分明,广绣自此崭露头角[15][16][17][18][19] - 明代成为民间重要手工业,17-18世纪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欧洲,包括批量商品与贵族订制绣品[22][23] - 清代进入全盛时期,从业者众多,题材融入西方油画元素[23][24] 广绣工艺与特色 - 绣法分为绣、贴、拼、缀,针法达200多种,如六角三叠踏针锦等,能表现物象肌理[25][26] - 色彩运用分威彩(饱满色调)与淡彩(三间色),分别呈现富丽堂皇与淡雅清新效果[29][30][31] - 擅长表现岭南风物如荔枝、红棉、百鸟,独创"留水路"技法(留0.5毫米等距镂空线条),增强层次与立体感[32][33][34][35][37] 现代广绣与文化传播 - 现代广绣绣品作为艺术品占领市场,成为文化传播使者[38][39] - 8月15-19日将在喀什"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活动中展示,推动岭南与新疆文化交流[3][4][39][40]
文化中国行丨解锁针尖上的岭南风华
央视新闻· 2025-07-25 21:41
粤绣历史与流派 - 粤绣起源于唐代,历史可追溯至唐代广东绣女卢眉娘在一尺绢上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1] - 清朝时期粤绣通过广州十三行码头远销海外,形成"吾国绣品外销洋者,广东最多"的盛况[1] - 粤绣分为两大流派:以广州为中心的广绣和潮州地区的潮绣[1] 粤绣艺术特色 - 粤绣以构图饱满、纹理清晰、色彩丰富著称,注重与光影和谐统一[1] - 绣品题材包括龙、凤、牡丹等传统元素及岭南特有风物如荔枝、花鸟[1] - 广绣传承人伍洁仪强调掌纹是绣花灵魂,注重表现鸟爪力度和眼睛玻璃体反光效果[1] - 潮绣采用独特"垫高立体"工艺技法,通过棉絮垫底和金银丝绒线刺绣增强立体感[4] 粤绣技艺传承 - 广绣传承人许炽光(93岁)带领团队总结归纳数十种针法,制作针法绣卡保存技艺[4] - 广东多地设立非遗传承基地如广州绣品工艺厂,举办技艺培训班并开发文创产品[4] - 设计师将粤绣元素融入时尚服饰和家居用品,推动传统技艺创新应用[4] 粤绣行业地位 - 2006年粤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 - 广绣传承基地陈列作品多取材自当代岭南画派画家原作[1] - 绣者运用蚕丝绒线变化和鸡仔针、渗针等特殊针法进行二次创作[2]
“老汤”出新味更靓(现场评论) ——写好人文经济学的大文章④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14
文化传承与创新融合 - 广州通过元宇宙非遗街区将虚拟现实技术与广彩瓷器等传统非遗文化结合,吸引外国游客体验[1] - 永庆坊采用"修旧如旧"的微改造模式,保留岭南建筑特色同时引入咖啡店、设计师工作室等新业态,带动片区经济增长[2] - 非遗工坊与跨境电商直播间并存,既传承通草画、广绣等传统工艺,又通过新渠道销往全球[2] 多元文化促进产业发展 - 广州国际生物岛的医疗器械公司聚集多国研发人才,多元文化碰撞已产生25项专利,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 - 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提升跨国协作效率,为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助力[3] - 广交会持续60多年从未中断,第137届吸引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采购商,国际化服务细节获得外籍客商高度评价[4] 文旅商业协同发展 - 北京路步行街实现千年古道遗址与现代商业综合体和谐共存[1] -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通过"三馆合一"模式打造文化地标,吸引大量游客打卡[4] - 老字号茶楼保留传统早茶文化的同时,与现代商业业态形成互补[1]